智能“大厨”冬奥村里煮饺子

ZPBGWX 041

 

引子

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

尝鲜才能满足味蕾。

咸丰年探花李文田让黄姓顺德家厨为一众京官做鱼生,“顺德鱼生”在帝都一举出名。在李文田的带动下,海外生成了一股不大不小的吃中式鱼生饮食潮流。

在北方吃南方菜又是另外一番风味。

顺峰是改革开放后北京最辉煌的粤菜餐馆之一,号称首都第一档次的酒楼。顺峰北京亚运村店顺德厨师的出品,让“顺德美食”引发了海外热衷中餐的时尚。

……

吃上不是人做的饭菜又会是怎么的?

2022年春节,北京冬奥村智慧餐厅的中餐和西餐烹饪、调制鸡尾酒工序都由顺德制造的机器人完成。烹饪机器人复制、传承顺德大厨的中餐烹饪技艺,不仅让海外新一代爱上中华美食,更让全球的运动健将们通过美食直接品味“中国智造”的魅力。

多姿的我们自然能创造多彩。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不仅让人们抚今追昔,感叹中国大地千百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时代一件件听得见、看得到、品味到的大国重器更是让中华儿女倍感自豪。

(一)

2019年2月的最后一天,在距离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碧江村长满绿植的碧桂园总部大楼800米外的一片厂房格外引人注目,佛山2019年上半年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这里举行。

这里正是碧桂园投资的顺德机器人谷所在地,其象征意义不言而喻。

几天后举行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杨国强透露,作为一家拥有近20万名员工、1300多名博士的企业,正在投入巨资建设机器人谷,要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转化成实用又物美价廉的高科技产品,造福人类。

杨国强是谁?

是碧桂园董事局主席。

碧桂园不是房企吗?

杨国强回答:我们是为社会创造幸福生活的高科技综合性企业。我们打造好房子、好社区,我们坚持做中国新型城镇化的身体力行者,以工匠精神反复推敲房子的安全、健康、美观、经济、适用和耐久,为社会提供装修精美的好房子、风景宜人的好园林、设施完备的好配套、贴心周到的好物业,迄今已为超过1400个城镇带来现代化的城市面貌,超过450万户业主选择在碧桂园社区安居乐业,为中国的城镇化和现代化做出贡献。

碧桂园为什么要进军机器人行业?

杨国强回答:机器人时代已经到来,我们投身科技创新大潮,广纳人才、博采众长,用科技的力量为社会创造美好生活,助力国家科技进步。我们成立博智林机器人公司,研发应用以建筑机器人、新型装配式建筑、BIM技术为核心的智能建造体系,努力实现安全、质量、时间和效益的完美结合,引领建筑行业的变革,并同步推进餐饮、医疗、农业、社区服务等各类机器人的研发、制造与应用;我们成立千玺机器人公司,打造国内外领先的机器人餐厅,向社会提供好吃、卫生、营养、健康、实惠的美食,创造全新的餐饮体验。

机器人餐厅是什么?

此时,在惠州潼湖科技小镇,数台无人驾驶车已在园内穿梭载客,具备问询、引路、讲解功能于一体的机器人正在服务于民,智慧餐厅引入人脸识别、无感支付功能,食客实现“靠脸吃饭”。

杨国强从北京回到顺德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在广州琶洲举行了一场完全刷新市民心目中房企印象的发布会。

那天是三月的最后一日。

发布会上,“泰坦”机器人亮相。它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机器明星”,去过美国、俄罗斯、法国、德国、意大利等30多个国家,成龙、休·杰克曼、蕾哈娜、威尔史密斯、廉姆·亚当斯、萨顶顶等都曾与它合作过,献唱、斗舞、演讲各种才艺都不在话下。

发布会的主持人不是帅哥美女,是MOSS机器人,是打破传统套路选择了机器人作为主持人,这寄托了碧桂园转型高科技企业的美好愿景。

我参加了,这是一场品质感、科技感、获得感、新颖感、归属感、互动感“六感一体”的发布会。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用杨国强的话就是“今天加大对科技的投入正是时候,如果再不努力的话就落后了”。

计谋天下。从造房子到造机器人,且看碧桂园高举高科技的大旗的道路上,一定会有很多艰辛,也会有收获。

你看,碧桂园决定进入机器人行业的100天里,杨国强也像个机器人,每天都学电脑,就像小学生一样。他说自己也不知道这样是为了什么,在家里每天写毛笔字,就写了一句话:为了什么?

不!

杨国强知道为了什么。

“机器人革命”已经来临。

1955年出生、只读过小学的杨国强,历经数十年的努力打拼、学习,在引领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稳健发展、奋激向前的征途中,他做出了这样的判断:人类社会正加速进入一个高度自动化的新时代。

奇思创未来,妙计赢精彩。2018年9月,碧桂园宣布正式进军机器人领域,重点攻关建筑机器人、服务类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系统,让机器人盖房子的智能建造梦想成为现实,让繁重、重复、危险性较高的劳动由机器人来完成。

半年后,在广东顺德机器人谷实验中心,碧桂园建筑机器人研发项目正在这里进行:3台机器人合作进行地砖铺贴,1台机器人做砂浆黏合剂的铺贴,还有1台机器人负责拖运物料……

研发人员此刻心里清楚,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一大短板是缺乏核心技术,工业机器人研发需要有实力的企业久久为功,而不能像过去一样,因为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宁愿让给国外厂商也不愿自己花力气。

杨国强此刻心里更清楚,不久前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在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在智能机器人等重点领域培育一批重大产业项目。

碧桂园本身就是机器人的需求者。

碧桂园地产板块拥有超2000个项目,每年建造几十万套房子。另外,他们正全面发展物业、安防、教育、酒店、新零售以及农业等各项业务,机器人的应用对每个板块都将是质的提升。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8年全国房地产企业房屋施工面积达82.23亿平方米,较上年增长5.2%。砌砖机器人、铺地砖机器人、外观质量检查机器人……各类型的建筑机器人有着巨大的潜在需求:安装作业使用焊接机器人可提高焊接质量,确保施工安全;超高层外表喷涂机器人可以解决高空作业安全问题,提高施工速度和精度;大型板材安装机器人可用于大型场馆大理石壁板、玻璃幕墙、天花板等的安装作业,无需搭建脚手架……

放眼全球,机器人已经在建筑业各环节遍地开花。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杨国强心里更知晓,碧桂园发展机器人产业还有较好的上下游产业链支持。除了人力和财力的投入,部件供应、控制技术、制造工厂等硬件配套缺一不可。粤港澳大湾区为机器人产业提供了优质土壤。作为珠三角制造业重镇,佛山、顺德拥有大量家电、五金、芯片、通信设备等与机器人产业息息相关的企业“朋友圈”,都可提供有力的发展支撑。

近几年,建筑用工成本大幅上升,建筑企业利润下降,倒逼房地产企业使用建筑智能机器人降低成本。有实验证实,适量机器人的帮助,可使生产效率提高4倍。除了碧桂园,诸多嗅觉敏锐的房企都已开始把触角伸向机器人等高科技领域。

灵光聚集,让世界更美。

就在这样的思考、机遇下,碧桂园开始致力于智慧化建筑机器人的开发与应用,探索“智慧建造”和“无人建造”,并进行创新应用,实现水平高、工序少、建筑品质优的安全建造,积极抢占行业制高点。

机器人盖房子时代的到来只是时间问题,定位为高科技企业的碧桂园,未来要像生产汽车一样生产房子。

这是杨国强的梦想。

机器人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可以在各种条件下无间断工作,只要把程序预设好,机器人可以比人做得更精准、更高效、更安全、更经济。

这是碧桂园的目标。


(二)

“我希望借助机器人的应用,在建筑行业把工人的工作效率提高50%,同时降低建筑工地的伤亡率,改进工程质量,获得更好的环境效益。”

这是杨国强在碧桂园一次会议中说的话。

此后,“安全第一”已经成为杨国强公开讲话的口头禅。

未来已来,变化也来。

在碧桂园来势汹汹冲进机器人产业时,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房地产市场相关数据,多项指标增速出现下滑。其中,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始终保持负增长。

作为房企龙头,碧桂园涨势也在收缩。

这时,杨国强更是痛下决心,把碧桂园定位调整为“高科技综合性企业” ,传统地产之外,农业和机器人被视作其多元化的两大路径,向高科技靠拢。

向高科技靠拢。不能是口号!

杨国强请来了沈岗。

沈岗曾是全球机器人四大家的发那科机器人研究所机器人事业本部的技师长,也就是总工程师。沈岗20岁时留学日本,博士毕业后顺利进入日本发那科,2014年回国后,沈岗在上海发那科担任机器人事业部部长。2018年7月1日,沈岗正式入职碧桂园,成为碧桂园机器人的第一任执行总裁,主导杨国强的800亿机器人计划。

然而,加盟还不到一年,沈岗就挂印而去。

沈岗的离开,引发外界对碧桂园机器人业务的讨论。

传统媒体、自媒体的报道层出不穷,标题吓人:《碧桂园做机器人,是怎么想的》《碧桂园:“死掉”的机器人》《碧桂园做不好机器人》等。

核心人员的离开,杨国强的机器人梦会就此搁浅吗?

不会的!

在会议上,杨国强重塑信心:公司上上下下都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去推进机器人事业。

很快,这句话被宣传标黄加粗刊发在企业公众号上,张贴在研发场地、制造车间。

“上上下下”四个字背后,意味着投入全情,依然涌动着人事的流变。

该来的自然来,会走的留不住。

沈岗离职后,具体业务由公司执行总裁周小天负责。

周小天,碧桂园机器人的第二位领军人,也是个技术型人才。

周小天博士毕业于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工程与制冷研究所,之后在德国博世西门子集团工作了13年。2008年,周小天加盟ST科龙,出任副总裁,负责旗下冰箱公司的产品生产、研发及整体运营工作。当年12月,周小天出任海信科龙总裁,并于2011年6月辞职,重回博世西门子集团。

周小天放弃西门子终身制高管的职位加入博智林,他说是为了实现梦想。但对这份梦想的坚持,周小天的时间还不如沈岗。4个月后,2019年9月,周小天离开了碧桂园。

合,则来,不合,则散,这是简单却正确的道理。不过,从周小天离职开始,碧桂园机器人的技术“箱底”就已不复存在。

令人意外的就是,沈岗后来带着团队组建了盈合(深圳)机器人与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与顺德区政府签署项目合作协议,要在北滘机器人小镇投资百亿元建设盈合机器人全球研发及产业应用示范基地。

总部位于深圳的盈合机器人,是盈峰集团内部孵化的一级子公司,致力研发应用于国家战略应急与网格化管理的智能机器人、智慧社区、新零售的服务类机器人产业集群及AIoT系统,并提供工业4.0智能制造的综合解决方案,创办仅一年已成为独角兽企业。

顺德官方在签约仪式上这样介绍:盈合机器人创始人、总裁沈岗是国内唯一在全球领先的机器人四大家族全面从事过技术研发、市场营销、企业管理长达15年以上、具有跨界实战经验的中国人高管。

面对这一切,杨国强选择了善待自己。他知道善待自己的最好方法是善待别人,善待别人的最好方法是宽容别人。

面对这一切,杨国强为推进机器人业务进展,继续下大力气引进人才,团队规模一度接近900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的人才占比超过49%,拥有博士学位的研发人员超过41%。

面对这一切,就在1个月时间里,碧桂园机器人累计引进研发人员234名,其中80%以上是行业内的中高级研发工程师。

招人除了学历,也看重实操。

这里有一个小插曲是: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农民胡尊云,因为手工打造了3款“阿特拉斯”机器人,被杨国强直聘为博智林机器人公司的机械工程师。

不过,有人说杨国强破例招聘的背后,也正说明真正的机器人专业人才相当缺乏。

善谋者胜,远谋者兴。

尽管如此,杨国强坚信智能制造会在未来有效地提升建筑效率,成为碧桂园强大竞争力的源泉。

正如任正非先生所言:我们修桥、修路、修房子,已经习惯了只要砸钱就行。但是芯片砸钱不行,得砸数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恐怕也是如此。

春江水暖鸭先知。

碧桂园将第一家机器人公司取名“博智林”,寓意“博士成林”,意思是利用博士的智慧推动中国机器人和高科技的发展。

付出了就有收获,坚守就有回报。

向顺德凤桐花园项目交付9款43台建筑机器人。

向广东腾越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交付4款30台建筑机器人。

向沈阳腾越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交付两款8台建筑机器人。

向安徽腾越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交付7款建筑机器人。

……

这是碧桂园机器人的初步成绩与出品、实践。

人来人往,总有人在坚守杨国强的机器人梦想。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你看,一名女博士朝着“造城梦”进发了。

博士毕业于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初入职场奋斗于深圳。如今,她在佛山顺德继续朝着“造城梦”进发——她是张丹博士,顺德高层次人才、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部门总经理。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智能机器人是顺德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来到顺德研发建筑机器人,为传统工地注入“黑科技”,是张丹的人生转折点。

谈到从事的建筑机器人研发工作,张丹满怀自豪:“建筑机器人如果能带来行业相关方面的变革,减少重复的、辛苦的体力劳动,那么这个事业对社会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张丹毕业后便进入碧桂园集团深圳区域,从事投资和工程管理方面的工作。2018年,随碧桂园集团启动建筑机器人战略,张丹则积极投身博智林。

“碧桂园集团是扎根佛山顺德的世界500强企业,这里浓郁的文化氛围舒适的生活环境对我很有吸引力。”2018年10月,张丹第一次走进顺德就发现顺德地处广州、深圳两个超大城市之间,这里并不是传统意义的小城市。

当融入顺德的工作环境后,张丹发现这里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职场环境,在营造公平氛围方面,顺德与广深等大城市相比别无二致。

在张丹看来,与一线城市相比,顺德在城市环境上虽存在差距,但政府在逐步改善,“在一流企业打拼,在魅力城市生活”逐步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把感动放于心底,不让文字跟随心一起疼痛。张丹回忆,初来顺德工作时,所有研发人员都在工厂车间里蜷缩着办公,脚下是满满当当的实验物料,环境拥挤逼仄。

只有拥有不平常的经历,接受不寻常的考验,才能造就不平凡的成就。张丹说:“当时一张办公桌坐了三个人,但我并不觉得那是艰难的时刻,反而觉得大家在一起办公、一起交流显得很快乐。”

智能机器人已成为顺德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由顺德区政府综合统筹的机器人谷,成为顺德布局机器人等智能制造产业的重要载体。仅仅一年多的时间,机器人谷建设一日千里,很快就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显出新兴产业城的繁华面貌。

这一切,张丹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她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顺德发展日新月异,既有世界500强企业,也具备众多上下游厂商,在政府政策的推动下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我对顺德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对顺德的热爱,张丹不是个案,越来越多的高层次人才汇聚顺德贡献力量。

你看,领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顺德,已发展成为中国制造业规模最大、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县域;得粤港澳大湾区之机,顺德以全国1每12000的土地面积创造出1每283的全国GDP总量。

顺德,逐梦的热土,凝聚八方英才。

谈起涉足建筑机器人的初心,张丹如是说:“碧桂园的入职复试是在广州凤凰城,我在山头往下望去,目之所及一栋栋楼房鳞次栉比,我的内心顿时燃起了一种‘造城’的宏愿。”

谈到自己所从事的建筑机器人研发工作,张丹心中充满成就感:“从事工程管理领域时,张丹在施工工地发现,作为传统行业,工地面临现代化程度低、招工人难、管理者必须耗费大量精力保障施工安全和质量等状况,建筑机器人如果能带来行业相关方面的变革,减少重复的、辛苦的体力劳动,那么这个事业对社会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实际情况对张丹而言,建筑机器人却是她涉足的新领域。为了迅速适应新的专业领域,更好地交出事业成绩单,张丹拿出读博期间搞科研的韧劲,自学PLC编程,大量翻阅书籍,学习相关知识,利用样机验证自己编写的程序。这股子不服输的劲头,使张丹迅速自学了电气、机械、软件等以前尚未接触的新知识,增强了必胜的信心。

有一次,张丹团队接到任务,为了配合整体研发进展,必须在有限时间内研发出一款建筑机器人样机,验证前期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接到任务后,她召集团队进行任务分解,分组制定研发方案。方案选定后,又兵分几路细化方案、采购零件、协调横向部门、对接工厂生产零件……

最终,在张丹团队及运营管理部等多个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这款样机按时制成,随后在工地测试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专利法是爱护企业创新成果的有效武器。张丹团队曾创下“48小时研发出首版样机”的纪录,同时累计参与申请36项专利,其中张丹为第一作者的专利为4项。

从小,张丹就对拆解组合玩具非常有兴趣,她的玩具经常是和弟弟换着玩的,最常玩的玩具是变形金刚。她的父母开放、包容的教育理念,也使得她能迅速找到自己的定位。她对建筑本身有很浓厚的兴趣,例如去博物馆,可能大家都对馆内的展品很感兴趣,但她就会对博物馆这个建筑本身非常感兴趣。

在成长过程中,张丹也对部分人刻意制造的“学习性别论”感到困惑,有时会听到一些亲戚朋友说,男生学理科好,女生学文科好,这种基于性别而产生的学习误解,对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是不利的。

顺德区妇女第十四次代表大会召开期间,张丹建议加强女孩在校期间的思想培养,树立“男女平等”观念,打破思维的“天花板”,例如熟练掌握文理科知识的差异,不要人为设定基于性别的学习差异,让孩子们享受学习的快乐,健康成长。

张丹的观点,《广州日报》《珠江商报》等媒体进行了详细报道,也正是顺德所需,是机器人行业所需。


(三)

逐梦不只是张丹一名女性。

你看,位于佛山顺德凤桐花园项目的一栋新建住宅楼内,一位衣着整洁的女员工在平板电脑上点击启动键后,一台高约1.8米的粉红色机器人便开始了墙面油漆喷涂作业。

这道工序之前,另一台机器人已经自主完成了腻子打磨。这位在工地上手持平板电脑操作各种建筑机器人的女员工,以前在电子厂的流水线上工作,2020年凤桐花园项目开工时,她应聘进入了工地。

只需接受半天的培训,她就能够熟练运用平板电脑操作这些建筑机器人。而在传统的装修现场,腻子打磨、墙面油漆喷涂会弥漫浓重的粉尘和有害气雾,许多装修职业病与此有关,通常女性也会被排除在这类工作以外。

凤桐花园被列为智能建造试点,一大批建筑机器人应用于工程建造过程,该项目也成为碧桂园旗下博智林建筑机器人首个商业化应用项目。

此时,博智林在研建筑机器人近50款,其中绝大多数机器人通用于现浇混凝土工艺与装配式建筑施工,已形成混凝土施工、混凝土修整、砌砖抹灰、内墙装饰等12个建筑机器人产品线。

这名女工自豪地告诉我:杨国强先生所描绘的“像生产汽车一样造房子”的愿景,在建筑工地上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你看,外墙喷涂机器人在作业。

你看,越来越多的机器代人。

这些机器是带电的“人”。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凤桐花园项目上“自升造楼平台”的诞生,源于杨国强对“造楼机”的畅想。

在关注碧桂园机器人发展的人士中,林乐诗很是了解杨国强。他曾发文说了一个杨国强的喜好:作为央视第七频道《我爱发明》栏目的忠实粉丝,杨国强热衷于发明。有一次,他发现酒店卫生间有异味,于是自己动手,用了1个月时间、修改6次,设计出了一个新地漏,并获得了国家专利。对于下属,杨国强也一直强调创新的重要性,曾将《我爱发明》节目中的农民发明家请到总部给专业工程师“讲课”,还要求员工停下手上的项目,去看一些自动雨伞、自动水果刀之类的发明。这些发明,都是由没有读过什么书的农民创造的。杨国强借此鼓励大家要善于把握机会、勇于创新。

“杨主席率先提出了造楼机的概念,由博智林建筑机器人的工程师来实现了它。”这名女工骄傲地告诉我,造楼机就像3D打印机一样,可以把一栋楼建起来,还像是一个空中工厂。

博智林的自升造楼平台,通过可自动顶升的新型智能化建筑机器人施工平台,实现了房屋生产线随建筑向上同步抬升,进而实现建筑主体的智能化自动建造。这个平台搭载了与智能建造相关的自动化工艺执行器,同时也是博智林建筑机器人的作业平台。

比如,自升造楼平台上部署的自动布料机器人,工作人员仅需简单操作即可完成混凝土的灌填。而与传统人工布料方式下的混凝土施工相比,传统3人的工作量,如今只需1人即可完成。

你看,在智能随动布料机完成作业以后,混凝土整平机器人和喷淋养护机器人就会自主进入作业阶段。

所以,我不能用这样的文学语言描写建筑工人了:偶尔我抬头仰望,数十米高的脚手架上,他们的身影仿佛在半空中飞舞,只能隐约看到五颜六色的安全帽在跃动。这是他们在辛勤地工作。每一处的施工现场都能看到他们埋头苦干的身影,这是他们对工作的尽职,对建筑事业的热爱。

凤桐花园项目外墙喷涂的工作,也是由机器人完成,再也不看到工人悬挂在吊篮里从事高空作业。

春晚小品中的“城市空中蜘蛛人”一去不返了。

作家笔下的“工作在高处,生活在低处”,在这里也没有了。

我看到,外墙喷涂机器人模仿了人工作业,在喷涂过程中它能够识别出外墙的窗户和阳台。同时,它也配置了自动平衡系统,即便高空遇风,也能够自动调整后继续喷涂。

这名女工笑着跟我说,通过机器人替代人工,不仅大大降低了高空作业坠落的安全隐患,而且产品施工质量稳定、安全可靠,最大喷涂效率可达300平方米每小时。

我知道,楼栋内部的水泥墙板安装,博智林也研发了机器人替代。施工现场的墙板搬运机器人一次性可以搬取3块预制水泥墙板,每块重达180公斤。一直以来,由工人搬运水泥墙板,不仅非常吃力,还有可能对身体造成损伤。

你瞧,墙板搬取以后,墙板安装机器人通过精准的视觉系统进行定位安装。在墙板安装完成以后,挂网填浆机器人会对墙板之间的缝隙、凹槽处进行混凝土涂抹,防止开裂。

在这名女工操作下,内部装修时墙面上的洞口填补,则是由螺杆洞封堵机器人来完成,它能够自动识别墙上洞口并在十几秒钟内完成填补。

我没有看到钢花的四溅,也没有听到机床的轰鸣。

跟着我的脚步,你可以看到室内装修的墙砖、地砖和地板铺贴,也应用了具有精密视觉和测量系统的机器人替代了人工。对比之下,人工铺贴一块墙砖要花费4分30秒左右,而机器人可以在2分33秒高效完成。

“施工效率会快很多,尤其是后期装修阶段建筑机器人的优势会更加明显。”凤桐花园负责人跟我说,不仅建筑成本不会增加,本质上用机器人替代人工,更是提高了建筑业的生产力。

在博智林的研发总部,这些建筑机器人每隔3个月就会进行一次更新迭代。研发工程师陈刚胸有成竹地向我介绍,两年多以前,我们会觉得像生产汽车一样造房子这个目标很遥远,但现在其实越来越近了。

也就这期间,博智林已招募了7000多名员工,其中4000多名研发人员,平均年龄30.2岁,包括一大批来自国内外知名院校的土木工程、机器人、人工智能、数字化等领域的优秀人才。

不过,谦虚的陈刚却透露了他内心的不安与喜悦:国内的机器人技术与国外研发企业还有差距,但在与建筑业工程施工领域的适配与融合上,博智林形成了体系化、标准化的开发能力,包括一些核心零部件和关键技术的创新突破,比如适用于复杂建筑环境下的特种导航系统的研发应用,而且这些算法还在不断优化迭代。

中国是建筑大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但与巨大市场容量不匹配的是,如今从事建筑行业的农民工老龄化严重,年轻劳动力从事建筑业的意愿持续降低。

恰到好处的就是,碧桂园建筑机器人的实践,正在变革建筑业、建造体系。

在一项国家级别的调研后,住建部门、国家发改部门、科技部门等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围绕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总体目标,以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为载体,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创新突破相关核心技术,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应用。

杨国强知道,碧桂园机器人研发团队知道,这些举措可以推动形成涵盖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等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效益和品质,有效拉动内需,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实现建筑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

话当年,杨国强还是建筑队长、包工头时,他就知道建筑施工行业也是六大高危行业之一,常见伤害包括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坍塌等,此外还有粉尘、噪音、高温等多种职业危害,直接或间接地、长期地对建筑工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造成威胁。

博智林基础技术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谢军,在研发中就是要改变这些威胁,要改变建筑工人“工作在高处的”囧事。他带领团队优先高强度、高危险工序的机器代人开发。

砖被机器人搬了,建筑工人怎么办?

谢军自信地给了这样的回答:建筑机器人不会让农民工失业,而是将传统建筑工人从繁重、高危劳动当中解放出来。这些劳动力在继续接受教育和培训过后,可以成为工地上新的产业工人。

谢军自信的背后是博智林坚持对建筑机器人五大核心系统全自主研发,自动导航系统、面向建筑场景的视觉算法、自研激光雷达等多项产品和技术的先进性得到实际应用验证,导航融合模块、激光位移传感器、智能视觉传感器等世界建筑机器人领先。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用他的话就是:“博智林在智能建造上的创新与突破,不止于机器代人,更本质在于对整个建筑业建造体系的变革。”

谢军的研发成果,中国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刘锦章是认同的:数字化转型是推动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从“中国建造”走向“中国智造”是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也就这样,截至2019年12月,谢军等带领的研发团队已递交专利申请超过1500项,在研建筑机器人项目59个。


(四)

当今世界,科技的进步难以想象。

建筑机器人,让杨国强“让机器人盖房子的智能建造梦想成为现实,让繁重、重复、危险性较高的劳动由机器人来完成”的梦想不但变为了现实,这名务实的顺德人、顺德企业家,更是看到了“民以食为天”的新商机、“吃货们”的新追求、“世界美食之都”的新突破。

杨国强知道顺德美食在世界、在中国、在广东的分量。

顺德是世界美食之都、中国厨师之乡,中华餐饮名镇、中华餐饮名店、中华餐饮老字号、中华餐饮名小吃、中国烹饪大师、中国烹饪名厨更是随处可见;顺德餐饮单位超过3万家,单单容桂一个街道就有4000多家;随着央视《寻味顺德》纪录片的不断轮播,逢节过年的人流超越了数以万计。

杨国强也知道传统餐饮行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面临着人力成本逐渐增长、人员流失率高、管理效率偏低等挑战,特别是工作环境差、重复繁重、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越来越难吸引年轻人。

中国饭店协会发布的《2019年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提到,大部分被调研企业的人力成本占营业额比例集中在15%-32%之间,未来还会持续增高。随着原材料成本、人力成本和地租上涨,餐饮企业普遍面临成本上行压力,加之竞争加剧,因此更加要求餐饮企业改变旧有经营方式,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管理体系规范化,在有限的营业面积中提高人效和坪效,服务、环境、口碑等多维度全面发展。

一方面用工荒,另外一方面,餐饮行业成本在增加。机器人在餐饮行业的应用,就能一箭双雕,解决这两方面的问题。

发力机器人,成立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后的2019年5月,碧桂园成立千玺机器人餐饮集团,专注于打造国内领先的机器人餐厅连锁品牌。杨国强希望将来世界各地更多的消费者都知道,中国也能创造出代表世界最先进科技水平的机器人餐厅,让全世界的人们都能品尝到富有特色和温度的中国味道。

根据我的所知,看似产业单一的机器人餐厅,实际上是碧桂园全产业链闭环的关键环节:餐厅前端可有效整合碧桂园在现代农业方面积累的优势,为机器人餐饮的食材开源奠定了坚实基础,后端基于碧桂园自有社区及酒店、教育板块资源,为机器人餐饮提供足够的市场空间。

自信自强,共创共享。

杨国强为了把餐饮做到极致,千玺机器人餐饮集团旗下设智源科技、碧家顺厨、优碧胜和碧有味四个子公司,分别负责技术研发、供应链环节、语音交互以及餐厅运营等,各个环节专业化运营,保障高效产出。

在碧桂园的机器人战略中,餐饮机器人是最先投入实际运营的板块,比建筑机器人还要早。

杨国强将餐饮机器人未来业务布局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供应餐饮机器人单机设备,广泛应用于酒店、景区、医院、社区、学校、写字楼等公共区域;二是线下开设FOODOM机器人餐厅,以中餐、快餐、火锅为三大主营业态;三是提供传统餐饮空间智慧化改造的整体解决方案,如机关单位、大型企业食堂等。

我知道,一家成熟运营的机器人餐厅通过数据化管理可做到1-2个工作人员管理一个区域的餐饮机器人,实现智能化管控,大幅提升人员管理效率,进一步降低用人成本。而一家再小规模的餐厅,厨师加上服务员,至少需要在8人以上。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9》指出,2019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达到294.1亿美元,其中烹饪等服务机器人的新兴应用需求持续旺盛。

无疑,在资源稀缺的当下,唯有科技进步才足以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脱离科技去谈生产力的提升和效益的提高,都是不切实际的。所以,助力国家科技进一步,是顺德企业社会责任和人文情愫的体现。

一场疫情会暴露出很多问题,也让我们看到了很多平时忽视的人和事,收获了更多了解和感动。

一场抗疫,也让我们看到了碧桂园的高科技、责任感和服务品质。

你可知道?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武汉意外成为碧桂园餐饮机器人落地的第二站点。

武汉封城的第20天,也就是2020年2月12日,千玺集团接到机器人煲仔饭要支援武汉的指令当天就组建了专项突击队,连夜开工,用不到24小时,把本停放于碧桂园总部大楼门口的第一个站点——集装箱煲仔饭机器人设备进行拆卸和打包。

“爸爸妈妈都是医生,都在武汉,我想和他们一起并肩奋战。”突击队员代少立得知集团要向武汉捐赠煲仔饭机器人后,立马打电话和项目负责人申请随行。当天晚上8点,他便加入了煲仔饭机器人拆卸队伍中。

如果社会有需要,顺德企业会不遗余力。

千玺集团的煲仔饭机器人设备及支援队员6人正式启程。约16个小时车程后,2月14日中午12时许,代少立和队友们以及机器人设备已顺利抵达武汉。

时间紧,任务重。吃完午饭后,代少立一行一刻不敢耽搁,随即赶往隔离点进行设备安装。在和队员们探讨和分解现场工作及安全保障安排后,代少立的紧张情绪也得到缓解。

科技的进步正不断冲击着各行各业,也给我们在应对公共卫生事件时带来更多地思考。

在武汉,可以看见,机器人能够帮助人类做繁重、危险的工作,也将帮助人类更好地应对饥饿、疾病、疫情等。在这场特殊的战斗中,碧桂园还会继续利用自身优势,集合多方面资源,全面支持抗疫工作的开展。

碧桂园捐赠给武汉的煲仔饭机器人可实现全天候无接触式循环生产与配餐,疫情防控期间,机器人团队将为该隔离点免费提供煲仔饭的食材采购、配餐、生产及运维服务,用以缓解疫情防控期间相关人员的用餐问题。

一台煲仔饭机器人能同时烹饪36个煲,1小时能完成近120份煲仔饭,快捷高效。全自动化集装箱煲仔饭机器人的好处在于24小时供应,可大大缓解医护人员无法用餐或者用餐不及时的问题。

抗疫前线的医护人员多实行轮班制,常常错过饭点,或者只能吃冰冷的快餐食物。而煲仔饭机器人生产的每一份菜品经过精准高温烹饪后,从保温柜出餐只需要15秒。

全自动化煲仔饭机器人“让医护人员吃上热乎的饭菜”。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梦的舞台,创意的天堂。煲仔饭机器人全程实现自动无缝衔接烹饪,整个烹饪过程与人工隔离,能够降低人与人接触而造成交叉感染风险。医护人员点餐只需要自助扫码取餐,不需要与其他人接触。汤碗和餐具均使用一次性包材,设备也将由工程师定期进行消毒清洁。

这个箱体体积约38立方米的集装箱式煲仔饭机器人设备,是千玺集团2.0升级产品。一般情况下,拆卸和组装花费时间不超过8小时,可根据防控需要,灵活安置在各场所内,及时提供配餐。

疫情防控期间,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

碧桂园调拨了可做7000份煲仔饭的食材同机器一起运往武汉,在隔离点附近的碧桂园凤凰酒店厨房内进行食材的预处理和分装,由专车配送到机器人集装箱,从运送到放置进煲仔饭集装箱冷库的过程是无人接触食材的。

碧桂园不仅有“煲仔饭”驰援“热干面”,还有更多的医护人员、志愿者、爱心车队,在一线参与抗疫。

2月9日,碧桂园集团核心联盟企业广州安和泰妇产医院首批3名医护人员,跟随医疗支援组,奔赴湖北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黄冈市下属的蕲春县,该县累积确诊病例超过250名。

好消息是,经过所有医护人员的努力,在2月17日,蕲春县已有100多名确诊病人治愈出院。

碧桂园湖北区域在这次疫情面前,也涌现出了诸多勇敢者。

50名志愿者主动请缨,希望能够前往支援火神山医院。

武汉封城后,市内外交通系统暂停,医护人员上下班成了大难题。碧桂园鄂北区域的党员皇甫元青主动发动身边人员组建车队,从大年初一开始,带头免费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

与此同时,车队还帮助海内外捐赠人处理捐赠物资,包括接收、护送防疫物资、食物等抵达医院。更多人知道这些“接送人”之后开始联系他们,共同串起武汉民间自发救助渠道。

碧桂园武汉区域何莹桦志愿加入“武汉不怂”爱心车队负责后勤工作,承接医院及社区的需求和求助,整理成物资需求表,以便针对性地进行物资筹集及捐赠。还协助提供平价的口罩、消毒水等给未提前准备物资的人们。

碧桂园农业向抗疫一线捐赠瓜菜超过1万斤。碧家长租公寓为抗疫一线工作人员提供住宿保障。

碧家武汉宏图大道店被征用为抗疫工作后勤点,为“方舱医院”的安保人员等提供15个房间及后勤保障。管家邬元锋第一时间盘点公寓空房间,并设计好“方舱医院”安保人员的入住路线。既避免了租客对疫情的恐慌,也方便工作人员出入。

碧家国际社区东坑店被紧急征用部分房间供从事抗疫排查的33名医务工作人员入住。碧家公益小站连同碧桂园志愿者协会迅速组织物资,当天就将征用的房间全部进行打扫、清洁、消毒,满足单人单间休息条件,并在房间内配备了纸巾、矿泉水等基本生活用品,第一时间办理入住手续。

33名医务人员入住门店后,碧家专门设置一条独立通道方便医务人员进出,并确保出入通道安全卫生,让租户放心,让医务人员安心。

千玺集团为武汉提供的24小时无人化自动出餐的煲仔饭机器人,在实际运用中广受好评和关注、推广。

载智于力,力更非凡。2020年4月29日,碧桂园旗下千玺餐饮集团自主研发的“煲仔饭机器人”,正式落地郑州郑东新区龙湖里商业中心。这郑州是继武汉之后,“煲仔饭机器人”落地的第2个城市。煲仔饭机器人每小时能出品100-120份煲仔饭,可实现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无人化全自动出餐的方式。煲仔饭机器人运营方联合郑东新区相关部门,为医护人员、环卫工等特殊群体免费赠送煲仔饭体验券。


(五)

疫情还在继续,科技也在进步,带电的“人”在研发工程师的努力下,正在服务人类。

让世界看到我的不同。2020年6月22日,千玺餐饮机器人集团打造的FOODOM天降美食王国正式开业。

走进“天降美食王国”这个名字充满想象的餐厅,通过一番观察,我知道这里与一般餐厅不同,这是集合中餐、火锅和快餐一体的餐饮旗舰店,且餐厅所供应的食物均由机器人“厨师”掌勺,而前台接待、地面配送等服务,也均由机器人完成。爆棚的科技感,让这家餐饮综合体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具科技含量的全新餐饮场所。

同一天,千玺集团自主研发生产的第二代煲仔饭机器人和迷你雪糕机器人,率先获得由国家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颁发的中国首张系统集成餐饮机器人CR(China Robot Certification)证书,开创了行业先河。这一方面代表了国家权威机构对千玺餐饮机器人的正式认可,另一方面也表明千玺集团在餐饮机器人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已成为当今中国乃至全球智慧餐饮的集大成者、行业创新升级的领军人。

还是同一天,千玺集团与北京北辰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宣布,将围绕北辰旗下所有会展中心智慧餐饮供应展开全面战略合作。比如北辰集团打造的中国国家会议中心二期于2022年投入使用,而千玺集团也同步进驻。该中心作为冬奥会主新闻中心、国际广播中心使用,千玺集团在此提供24小时智慧餐饮服务,向来自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媒体工作者展示智能科技与中国美食文化的完美融合及领先应用。

设计为我所动,设计为你所用。对于碧桂园来说,此番开业的天降美食王国既是机器人餐厅的旗舰店,更是该集团科技成果的集中展示区。其自主研发的超过20多种最新餐饮机器人均在此亮相,这在一定层面上折射出碧桂园进军高科技以来所取得的累累硕果。

中国科学院院士赵淳生评价说,千玺机器人餐厅创新地实现了软硬件融合、人机融合,较好达成了机器人实际应用过程中的运动精确性、作业平稳性、布局多样性,在餐饮机器人行业中技术最先进、业态最完整、产品最丰富,不仅在很多方面填补了行业空白,还具有标杆意义和研究价值。

跟着笔触,我带你回到FOODOM天降美食王国。

其实,这是碧桂园千玺集团所开的第6家机器人概念餐厅,集多家门店之大成,这家新店面积约2000平方米,共有20余种、共40余台餐饮机器人厨师集中“上岗”,供应近200个菜式,部分菜品最快实现秒出,可同时为近600客人提供视觉和味蕾的科技盛宴。

任何新方法,任何可以使事情更容易完成的方法都是科技。

当碧桂园千玺集团决心填补餐饮机器人这个空白开始,其所走出的每一步,所开的每一家餐厅,都无异于一次成绩检测。

从2020年1月12日机器人中餐厅开业开始,千玺集团已经完成了多款餐饮机器人的开发迭代升级,而这些迭代的成果,都在6月22日所新开业的天降美食王国中集中呈现。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从我了解中来看,传送食物的云轨系统、汉堡机器人、单臂煎炸机器人、迎宾机器人等14款设备,是在此前的基础上实现了快速迭代升级,升级后的机器人更加稳定、高效。比如第二代汉堡机器人出餐效率提高至20秒每个,比当前快餐行业巨头的出餐效率(约30-40秒每个)快了将近1倍;而火锅区双臂配餐机器人传菜能力也从第一代的400盘每小时提升到了850盘每小时,真正实现了配菜立等可取。

当然,天降美食王国里还引入了不少新面孔。例如首次全新推出了小龙虾机器人、粉面机器人、早餐机器人、咖啡机器人等7款机器人新设备,极大丰富餐厅菜品供应数量和效率。比如早餐机器人实现了面点的冷藏、烤制以及豆浆、鸡蛋的保温自动售卖,出餐效率6-10秒每份。咖啡机器人实现了咖啡现磨制作、加冰、自动出餐等全自动无人化功能,可通过食客需求进行个性化咖啡定制,出餐效率达到45秒每杯。

研发工程师告诉我,千玺餐饮机器人系统引入美食大厨作为机器人导师,进行前期菜品研发,在烹饪工艺标准化、菜肴原料标准化、灶上动作标准化、火候控制经验数据化、烹制过程自动化等方面,进行技术攻关及实验数据积累,通过机器人、计算机、数据库等技术固定成熟的烹饪方法,实现菜肴的自动烹饪。

那天,千玺餐饮机器人已完成中餐菜品烹饪工艺程序转化超过150道,煲仔饭菜品7种,不同版本的工艺30余种。而且,在传统的手工烹饪基础上,机器人标准化烹饪能够让出品菜肴的质量更加稳定,解决品质不稳定、口味差异大等问题,同时也提高出品速度和生产效率。

实际上,早在“Foodom机器人中餐厅”出现之前,不少餐饮企业已尝试将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应用于传统餐饮业场景,机器人餐厅、无人餐厅、智慧餐厅成为近一年来餐饮行业的热词,科技餐饮业进入了风口期。

市场上,千玺集团已打造6家机器人餐厅实体店,涵盖中餐、快餐、火锅、煲仔饭等多个不同品类,并在东莞市麻涌镇建设60000平方米中央厨房,以标准化模式保障机器人餐厅和单机设备的原材料供应,未来还将在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建设更为先进的中央厨房。

在走访中,我知道千玺集团新研发的单体机器人设备也进入了市场,与机器人餐厅成并驾齐驱之势。此前,煲仔饭机器人通过改造,组装成灵活的单机设备,在疫情防控期间成功支援湖北抗疫,为医护人员提供无接触式餐饮,并且达到24小时无间断运作,便是单机机器人一次极为成功的试水。

美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著名机器人专家刘洪海教授说,碧桂园机器人餐厅应该是全国最先进的机器人餐厅,此前已经推出的一些智慧餐厅、机器人餐厅,基本上都是在部分环节的点上实现机器人技术,碧桂园这次推出的机器人中餐厅系统实现了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应该是全世界最先进最完整的系统化机器人餐厅。

与传统餐饮企业不同,机器人餐厅在食品安全维度,拥有绝对竞争优势。

在后疫情时代,使用机器人可减少人员接触污染,无论做菜,还是送餐环节,均可以无人化操作,凸显食品卫生的“安全”元素,这也符合后疫情时代餐饮无接触发展趋势。

知识武装你和我,创新改变全社会。官方数据显示,千玺餐饮机器人已在全国30个省市的景区、展馆、交通枢纽场景里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已经在珠三角地区布局了多家连锁机器人餐厅。


(六)

10秒烹饪一个汉堡,30秒制作一杯冰淇淋……

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一家位于地下的无人智慧餐厅成为了中外媒体的网红打卡地,处处输出着来自中国的“科技范”。

在这家占地面积5400平方米,可以同时容纳1700余人用餐的无人智慧餐厅里,没有一位人工大厨。

相反的,120台制餐机器人在这里24小时待命,以服务顾客们各不相同的用餐需求。

餐厅现场,饺子、宫保鸡丁、煲仔饭、披萨、汉堡、鸡尾酒等等多种多样的美食从起锅、炒制到调味、装盘全部环节都由机器人自动完成,用料比例和烹煮时间都有严格的限制。

最后通过餐厅上方的机械轨道自动传送到对应的餐桌位置,菜品“从天而降”,完成无接触制作和配送。

除了自动炒菜机器人和平均每10秒钟就能够出餐的全自动汉堡机器人外,在自动酒吧区,智能调酒机器人只需要3-5分钟就能够制作出一杯“高颜值”的鸡尾酒,另外还有棉花糖机器人、咖啡机器人等设备。

这些冬奥无人智慧餐厅里新奇的机器人,全部来自千玺机器人。

在这一国际赛场上,这是实力超凡的“顺德智造”。

北京冬奥会,世界美食之都顺德的“机器人大厨”怎样上阵?

在2021年11月23日的央视《新闻联播》中,碧桂园旗下千玺机器人参与打造的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冬奥会主媒体中心的智慧餐厅揭开神秘面纱,将在赛事期间为全球各地前来的媒体记者提供24小时智能餐饮服务。餐厅内的智能、自动餐饮设备,均由碧桂园千玺机器人集团研发制造,已在全国30个省市的景区、展馆、交通枢纽等多样化场景中广泛应用,而服务重要国际体育赛事尚属首次。

我了解到,为满足国内外媒体不同饮食习惯,餐厅精心设计了200多个品种的菜品、冷餐、饮品等,分为8套菜单循环使用。菜品以中餐为主,西餐为辅,将让五洲来宾领略到正宗的中国味道。冬奥期间恰逢春节,餐厅特意研发了饺子馄饨机,热气腾腾的饺子可让各国记者充分领略浓浓的中国年味。

这些机器人还能出产传统的顺德美食。如在造型可爱的煲仔饭机里,机械模块有条不紊地同时操控着不同炉头的精准火候,开盖、加油、填料等操作环节精准无误,确保每一位记者都能享用带有金黄锅巴的正宗煲仔饭。

借助云轨传输系统,菜肴出锅后自动装盘并通过空中轨道和小车,传送到餐桌“从天而降”,实现全流程自动化。

除了餐厅内,在主媒体中心多个区域,智能咖啡设备不仅可以随意调配出多种口味咖啡,还能像咖啡大师一样进行拉花工艺展示。最为炫酷的是一台智能调酒设备,借助灵巧的机械臂进行取杯、冰杯、放杯,并像调酒师一样完成复杂的调配、摇酒等动作,可制作四款色彩缤纷、口味独特的鸡尾酒。

智慧餐厅是2021年7月进场施工,智能餐饮设备安装、调试工作于11月完成。为餐厅提供配套服务的专用中央厨房,2021年7月于北京平谷建设完成,并在8月取得供餐资质。餐厅200余名工作人员按照冬奥组委要求,积极参加餐饮服务工作规范、冬奥常用英语等系列培训课程,并顺利通过考核。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为了做好疫情防控,遵从闭环管理要求,此次的食材供应,从中央厨房到餐厅,实施政府质监部门、中央厨房、餐厅三方人员共同组成的专人专车专岗等“12专”物流系统,并在交接时设置缓冲地带,保证送货方和收货方不碰面、无接触。餐厅工作人员均需接种3针疫苗,并定期开展新冠检测,严格按照“冬奥会防疫手册”执行各项防疫措施。

冬奥智慧餐厅在2021年12月初投入试运营,于2022年1月下旬开门迎接全球媒体的到来。

据新华社北京2022年1月5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北京考察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时强调,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是我们向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报道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主媒体中心毗邻国家速滑馆,赛时作为全球注册平面媒体和转播商的工作总部。习近平先后走进主新闻发布厅、媒体工作间、智慧餐厅,实地了解中心建设运行、完善防疫措施、打造全流程服务模式,以及赛时信息发布、媒体运行、餐饮服务等情况。在智慧餐厅,习近平察看智能餐饮设备运行情况,了解中心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情况。

从央视《新闻联播》可以看到,2022年1月4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主媒体中心智慧餐厅,察看智能餐饮设备运行情况。受疫情影响,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现场观赛受到限制,新闻传播比往届更加重要。总书记走进主媒体中心的智慧餐厅,了解智能餐饮设备运行情况。只见餐桌上全部安装了透明隔离挡板,桌面上摆放的辣子鸡丁、意面、西兰花等菜品均由机器人餐厅制作。智慧餐厅不仅实现了自动化烹饪,通过餐厅上方的运行轨道、粉红色垂直升降托盘还实现了自动化送餐。借助科技智慧,既降低了人力成本,又减少了人员接触,简约又安全。

2月4日,大年初四,还恰逢立春。夜幕下的国家体育场“鸟巢”流光溢彩、美轮美奂,满载着“天下一家”的梦想与追求,流淌着“世界大同”的唯美和浪漫。

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激情开启。

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了!

春节遇上冬奥会,美食、年画、春联、中国结、香囊、剪纸、京剧脸谱等中国民俗文化,同冬奥主题元素巧妙融合,令众人连连赞叹。

你看,智能汉堡机,从加热面包、现煎肉饼到配搭生菜、酱汁,全部由机械设备独立化、流水线式完成,出餐效率高达20秒每个。

你看,智能煲仔饭机,机械模块有条不紊地同时操控着不同炉头的精准火候,开盖、加油、填料等操作环节精准无误,确保每一煲出品都是正宗的顺德煲仔饭。

你看,智慧餐厅里面整齐排列的智能炒锅由世界名厨亲自“教学”,通过将菜品制作的烹饪工艺、菜肴原料、灶上动作、火候控制、烹制过程等数据输入电脑,进行反复调校实验,从而完美再现大厨水准。它不仅能炒制宫保鸡丁、东坡肉等数十道传统中式佳肴,还会制作意式肉酱意面、顺德炒饭等多种主食。

你看,智慧餐厅特意研发的智能饺子馄饨机可让各国记者充分领略浓浓的中国年味。智能饺子馄饨机融合传统烫煮工艺,实现自动加料、高汤现煮、出餐,做一份饺子仅需10分钟,一份馄饨仅需6分钟。配备的6个煮篓同时工作,每小时可出餐60份左右。

你看,除了烹饪正餐的智能“大厨”,智慧餐厅里还有一台炫酷的智能调酒机。它借助灵巧的“手臂”取杯、冰杯、置杯,并像调酒师一样完成复杂的调配、摇酒等动作,可制作多款色彩缤纷、口味独特的鸡尾酒,为忙碌之余的媒体记者,提供轻松的快乐时光。

透过北京冬奥会,世界看到一个阳光的中国。

透过北京冬奥会,世界看到一个富强的中国。

透过北京冬奥会,世界看到一个开放的中国。

北京,北京冬奥会“机器人餐厅”火到国外,老外记者们惊呆了!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在体验完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智慧餐厅后,以此为题作了专门报道,称这个智慧餐厅就像一部科幻电影,机器人取代人工服务员,从天花板上送餐,这样能够在特殊时期避免人与人之间的接触。

韩国KBS电视台也发布了有关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智慧餐厅的视频,展现了机器人送餐、机器人调酒等画面。通过人工智能系统和5G技术,机器人可以把食物准确地送达相应的餐桌,并且这个餐厅实现了自动化系统24小时运营。

日本的《每日新闻》也有报道,北京奥运会机器人最集中的地方,就在这家智慧餐厅,每道料理都由机器人制作,再通过机器运送到点餐的客人处,全程不需要经过人工服务,客人将机器送到眼前的餐取走即可。

新时代,由你创享生活之美。千玺机器人旗下的餐饮机器人一共有“萌乐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咖啡机器人、机器人四大系列,涵盖中餐、火锅、快餐、煲仔、粉面、麻辣烫等设备。

机器人炒菜要想兼顾标准化和口味,需要把传统大厨的手艺和经验转化成一行行代码,实际上并没有那么简单。

一个标准化的样板菜品背后是精确到翻锅次数的实验磨合,一个小细节的调整,就需要推倒重来。

记忆随风而去,流向昨日的阳光。机器人做出的美味佳肴,背后隐藏着顺德十大名厨的多年功力以及数百人研发团队的科技实力。

我知道,碧桂园邀请世界中餐名厨交流协会理事、中国烹饪大师林潮带,带领着顺德本地的十大名厨加入研发团队,他们把菜品制作的烹饪工艺、菜肴原料、灶上动作、火候控制、烹制过程等数据输入机器人电脑,进行成百上千次实验。

最终,让机器人“徒弟”精准记忆、稳定还原大厨们的地道手艺,实现菜肴的自动烹饪。到我采访时,千玺集团已完成中餐菜品烹饪工艺程序转化超过150道,煲仔饭品种7种,不同版本的工艺30余种。另外,智慧餐厅里的美食“从天而降”功能,核心来源于千玺机器人的“天降云轨”产品,只需要80秒就能够完成菜品的传送。

林潮带还记得,2019年年初,他和另外几位顺德大厨受邀来到碧桂园集团总部的一处餐厅,品尝两道顺德名菜“美极掌中宝”和“蜜汁格格肉”。

吃完饭,林潮带走进后厨时整个人蒙了:“我万万没想到,做出这两道菜的居然是这些机器人!”

更让林潮带想不到的是,此后将近一年时间,他成为了这些机器人厨师的师傅。

“感觉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我们只会炒菜,机器的东西都不懂。”林潮带说,“我接受了这个并不完美的机器人徒弟,和工程师一起提升机器人的烹饪技术。”

与我们在餐厅里常见的地面式移动送菜机器人不同的是,“天降云轨”的调度模式除了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新奇的就餐体验外,还能在节省人力的同时节省空间,不占用地面资源。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在北京冬奥村无人智慧餐厅中应用的“天降云轨”是高配版产品,可以自动进入送餐工序,智能配送一体化,但同样也是未来人类餐厅的小剪影——从点餐、制餐到出餐,餐饮行业全流程自动化离人类已经不再遥远。

我看到,无论煲仔饭单体机器人驰援武汉、郑州,还是与北辰集团合作为国家会议中心二期提供24小时智慧餐饮服务,都是千玺集团在机器人餐厅之外,努力拓展着机器人餐饮的外延。

到2021年12月,千玺机器人已经累计提交了1000余项专利申请,自主研发机器人设备及软件系统80多种,建成自有8.5万㎡智能工厂,14条半自动化生产线可年产6万台各类型餐饮机器人。


(七)

说的这里,有件事情必须说。

“听说你准备带一对‘冰墩墩’回去,带给你的双胞胎孩子。希望他们今后也能够对冰雪运动感兴趣,如你一样成为冰雪运动健将。”

2022年2月6日下午,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习近平主席对曾以运动员身份5次参加冬奥会比赛的摩纳哥元首阿尔贝二世亲王说。

贴心的交流,轻松地互动,展现着东道主的热情好客,也定格下一段“美美与共”的佳话。

“冰墩墩”,将中国特有的熊猫形象与富有超能量的冰晶外壳相结合的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向世界传递着中国元素同奥林匹克精神相融合的无穷魅力,成为冬奥会上当之无愧的明星。

你可知道?冰墩墩与广东、与佛山、与顺德、与碧桂园是有关系的。

中国北京,冬奥运村。

可爱动人的冰墩墩展板竖立在广场上,在它的背后,旗帜迎风飞舞,喜庆的红灯笼高高挂起。当年味渐浓,北京冬奥会日益临近,冬奥村张开双臂,向世界各地友人发出诚挚邀约。

中国广州,广州美术学院。

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设计总执行刘平云及其团队忙于接受不同媒体的采访,分享冰墩墩“诞生”过程的趣事、难事。

一北一南因一只吉祥物联系起来,“南国”的元素在这一场“北国”举办的国际盛事中,更具参与感。

“这就是设计语言的魅力。”冬奥运开幕前,我走进刘平云那装饰如机器人生产车间的办公室,细听刘平云分享冰墩墩的设计故事,并就视觉传递在产品设计、乃至顺德城市IP打造方面,与刘平云面对面交流。

“每次高强度修改后,就是2至5天看似悠闲平静却心潮起伏的日子。电话响了,说明我们这次又过关了,还能继续留在这个项目里。电话不响,说明我们出局了。每次都有‘命悬一线’的感觉。”

设计,让梦想飞扬。憨厚的熊猫,身穿冰晶透明的宇航服,头部装饰着彩色光环,这个名叫“冰墩墩”的作品从5816件投稿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回想起整个过程,刘平云用了一个“难以置信”来总结。

2018年10月10日,“冬奥会、冬残奥会吉祥物征集”宣讲会走进广州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迅速组织精英创作团队,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曹雪为团队负责人,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刘平云为团队总执行人。创作队伍被迅速组建起来,短短的十余天时间,完成了多个方案,最后选送16件作品进京。

敢为设计先锋,酿造中国经典。2019年1月25日,广州美术学院应征方案中共有三件作品入围十强,“冰糖葫芦”作品获得修改机会。而这个冰糖葫芦就是“冰墩墩”的前身。

惊喜过后,团队面临漫长且高压的修改过程。2019年2月至9月,团队共对设计稿进行了21次大修改,小修小改不计其数。回忆是一柱檀香。刘平云回忆,那时平均每个月会有3次修改,3至5天是高强度的修改稿件,从造型到平面、三维、表情、周边都要进行一套整体修改,有时甚至是主题颠覆性的修改。从老虎到麋鹿、到兔子,最后到熊猫,都经过不断地讨论和试探。

在刘平云的办公室里,无论是工作桌,还是墙身上,一张张的修改图,都是这个过程的见证。谈起修改经历,刘平云对那时忐忑又期待的“折磨”仍历历在目。每次高强度修改后,就是2至5天看似悠闲平静却心潮起伏的日子。

“电话响了,说明我们这次又过关了,还能继续留在这个项目里。电话不响,说明我们出局了。每次都有‘命悬一线’的感觉。”刘平云重复地跟我又一次说起这句话。

设计人生,闪光今日。整整10个月,一共300天,当憨态可掬又充满科技感的“冰墩墩”正式亮相时,它身后的设计团队早已热泪盈眶。

热泪盈眶的刘平云,早已在关注顺德、关注北滘、关注碧桂园、关注机器人。他在北京冬奥运举行前,把家安在了北滘碧桂园,他说要住在科技发展最前沿的小镇。

这是一段人文的插曲,而在餐饮机器人发展的路上,建筑机器人、清洁机器人也在不断实践。

2021年1月,碧桂园服务也成立了机器人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智能机器人研发、销售等。碧桂园服务执行董事兼总裁李长江告诉我,碧桂园服务有超过500个工程师在负责数字化建设,超过100个博士在做物业机器人。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等一众海南的媒体于2021年9月15日推出了《建筑机器人、清洁机器人已在海南这些工地“上岗”》的报道。

原来,9月14日下午,一台粉嫩、胖乎乎地的楼层清洁机器人在海口美舍仕家项目2号楼4层候命。随着操作员点击系统发出指令,在清脆的“滴”声之后,这台清洁机器人进入了作业模式:有规律地清扫起建筑地面,小石块、缝隙内尘土都被轻松吸入“腹内”。

这个“粉胖子”碧桂园在海南引进的机器人“工友”中的一位。原本工地上需要五六个人干的活现在仅凭一“机”之力就能完成,而且施工标准,高效保质。

你看,楼层清洁机器人只需技术员导入提前规划好的房间清扫行车线路,便可自动工作,操作员只需在一旁做“监工”,及时处理换电池、遇障碍等报警情况即可。

操作员张锐说,以整层建筑面积500平方米计算,一名工人手动清扫要十个小时,机器人只需要两个半小时,效率提升了4倍。

看着已进入工作状态的楼层清洁机器人,张锐拎起测量机器人,走向另外一个房间,同时展开施工质量检测工作。1个小时工作,测量机器人仅需2分钟就能完成,而且生产的数据多达十多项。

此外,在碧桂园凤鸣阅海项目,地面整平机器人也投入使用。对比人工做出来的交付地坪,地面整平机器人通过标准化施工,做出来的交付地坪不仅大大降低了高低误差,成品光感更是明显提升。

海南等地成功应用佛山制造的同时,作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智能机器人产业已经成为佛山市顺德区布局新兴产业的重要“突破口”。根据“十四五”规划,顺德致力打造“千亿级”机器人产业集群。其中,随着美的库卡、博智林机器人谷、大族机器人等高端产业项目落户集聚,顺德北滘万亩机器人小镇正逐步成型。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旺盛的电力需求。

2021年北滘镇新增用电容量32.2万千伏安,同比增长24.92%。博智林机器人谷、海创大族机器人以及美的盈合机器人全球研发基地等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新增用电报装需求近20万千伏安。

那如何满足新的需求呢?

2021年12月25日,全国考研开考的第一天,顺德传来了机器人行业特别是建筑机器人行业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全国首个应用建筑机器人开展施工建设的110千伏碧江变电站正式投产,该项目仅用9个月建成投产,比原计划提前半年,是推动电网基建工程向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实体项目。变电站投运后,能有效满足佛山市顺德区博智林机器人谷等千亿级高端集聚产业区的用电需求。

碧江变电站坐落在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配套110千伏电缆线路全长约4.3公里,电缆通道交付涉及大量花木场搬迁、村改厂房拆除、高速公路新建互通立交等问题,协调难度大,青赔任务重。

面对挑战,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三级政府和供电各个部门齐心协力,项目组积极发挥党建引领的作用,成立党员先锋队,发扬“胸怀大局、迎难而上、自立自强、勇攀高峰”的昆柳龙精神,勇于攻坚克难,最终在10月中旬完成线行施工范围内的厂房拆迁和花木场清场交付。

“该项目青赔工作协调难度最大的是电缆穿越广珠西线高速及其服务区。”南方电网广东佛山顺德供电局工程建设部经理罗福健告诉我,通过多次沟通汇报,在顺德区交通运输局及北滘镇牵头协调下,综合考虑地方规划及广珠西线远期扩建需求,优化电缆路径方案,并积极争取广珠西线公司的支持,开通绿色通道压缩路政审批时限,最终在两个月内完成路政许可审批手续办理,顺利啃下青赔工作最后一块“硬骨头”,全线电缆通道交付施工。

罗福健说的场景,要真正实现数字化并不简单,当中涉及复杂多变的现场环境、五花八门的建筑材料等等。

南方电网广东佛山供电局探索建立以“机器人+BIM+装配式”为支撑的智慧建造体系,将建筑机器人与装配式建筑、BIM技术全面融合。

“我们根据建筑规模、结构特点,结合机器人技术性能进行综合考虑,最终应用了楼清机器人、地库研磨机器人、喷涂机器人等8款机器人。”南方电网广东佛山供电局项目管理中心项目经理宋丽敏跟我说,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机器代人,大大降低了高空坠落、物体打击等作业风险,有效解决人员短缺困境、缩短建设周期。其中,应用喷涂机器人进行内墙喷涂,缩短了15天工期。

110千伏碧江站是全户内变电站,新建3台63兆伏安主变,3回110千伏电缆出线,其中2回接入220千伏都宁站。

你看,变电站外观采用紫色立面色彩,科技感外形与周边博智林机器人谷建筑产业群形成相互呼应,项目的投产可为北滘西海、碧江、坤洲、桃村等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增添电力支撑,满足碧桂园总部、博智林机器人谷、大族机器人基地等高端产业区建设用电需求,有效缓解三龙湾核心区域用电之渴。

时间不等人。

2022年全国两会悄然而至。

机器人正在铸就行业的创造家。3月5日,全国政协委员、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国强,提交了《关于加快应用智能建造产品技术、助力“双碳”目标、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

杨国强提到,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5G、新材料等技术与建筑业的融合,智能建造的时代正在到来。国内已经可以实现建筑机器人、建筑信息模型(BIM)、新型装配式建筑等产品和技术在工程项目的协同作业,应用于勘察、规划与设计、生产、施工、监管与验收、运维与管理等建筑施工环节,能够很好地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和效率,也能够大幅减少工地上的建筑垃圾和废弃物,减少碳排放,助力国家实现“双碳”目标。

他建议,第一,大力支持建筑机器人及智能施工设备推广应用。鼓励行业重点企业以建筑场景需求为牵引,针对生产、建造环节的应用场景,推广建筑机器人及智能施工设备的应用。在现有智能建造试点示范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拓展试点范围,推动建筑机器人及智能施工设备投入工程项目建设,提升工程施工智能化水平。

第二,加快建立和完善智能建造创新监管机制与评定体系。协调相关主管部门,出台适用于智能建造的创新监管体系,建立适应智能建造特点的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现场质量安全和合同履约监管制度。

第三,加快建立智能建造相关标准体系。联合行业权威机构、龙头企业、专家学者、骨干企业等力量,根据智能建造应用情况,加快建立与智能建造相匹配的建筑机器人和智能施工设备产品标准、施工标准、设计标准、BIM集成设计标准、装配式部品部件标准、新型建造工艺工法标准、验收标准等标准体系,推动智能建造大规模应用。

杨国强的提案关注机器人,他的提案受到了海内外数百家媒体关注。


结语

媒体关注的还有这件事。

北京冬奥运正在热火朝天开展的2022年2月15日,专注打造智慧餐厅的千玺机器人集团有限公司通过线上申请,只用了1分钟,成为顺德“食都保”首个参保对象。这标志着“世界美食之都”顺德,率先在全国上线覆盖食品、生产、疫情三大风险领域的餐饮业普惠保障险,探索出又一可行的顺德经验、顺德模式。

建设餐饮业综合保障服务平台并推出“食都保”普惠综合保障险,是顺德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有关共建“世界美食之都”的切实举措。

“食都保”面向顺德餐饮业合法经营者开放参保,涵盖食品安全、生产经营安全、新冠肺炎疫情导致营业损失三大风险领域,享有风险保障等六大服务内容。每份参保费用为200元,综合最高可获赔27万元。叠加政府和银行补贴,餐饮单位最高可实现零资金获得5份保险。餐饮单位参保后可获“食都保”Logo标识,消费者寻味顺德,可“认准呢个Mark”。

“线上参保,方便快捷,保费也低。”在“食都保”综合保障险上线仪式现场,千玺机器人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然如此点赞:顺德政企创新推出“食都保”综合保障险,将赋能餐饮业发展,在全国餐饮系统具有借鉴意义。

当然,肖然也在现场津津乐道地向人们讲述了北京冬奥村智慧餐厅的运行情况。

说到“智慧餐厅接待了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名文字及摄影记者、200多个转播机构的过万名转播人员,餐厅平均每天要接待约5000至6000名注册文字摄影记者和持权转播商”,这名从事餐饮机器人行业、平日不怎么爱笑的老总笑了。

他的笑,给顺德餐饮界带来一片欢腾。

他的笑,为中国机器人行业响起阵阵掌声。

他的笑,伴随着《和平——命运共同体》旋律的响起,回荡在奥运五环旗下,一起向未来。 

作品展示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