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彩人生——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水旺先生

ZPBGWX 050

 

任何时候,不要和小草去比什么高低,只要看到绿色就是生机。唯有不懈的追求,方向才不会迷离。

——作者手记

【一】

历史为何如此的沧桑而厚重?

人生为何如此的多彩而绚丽?

当你走进中国洛阳,走进唐三彩,走进九朝文物复制品有限公司,走进唐宝斋文化艺术中心,走近洛阳市艺术研究院,或许你会在朦胧中找到这一答案。

洛阳,历史文化名城,八大古都之一,十三个王朝在此经历过辉煌,走过一千五百多年,可谓历史长河中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时最长的都城了。无疑,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华夏民族建邦立国的中原福祉。河洛文化更是被奉为“人根三祖”,“人文之祖”。

这里是“牡丹花”盛开的故乡;这里是“丝绸之路”东方的起点;这里是“唐三彩”艺术瑰宝的摇篮;这里是“白马寺”第一古刹的释源之地。

“龙门石窟”在此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作为万里黄河第一坝在此闻名于世。白云山九龙瀑布在此飞流直下。伊洛盆地更是青山环抱。天子驾六遗迹在此惊现天日。传说中的关帝庙香火不绝。周王朝御园更是古柏参天。巍峨绵延的邙岭遗存着皇陵座座;亘古逶迤的嵩山彰显着塔林森森。境内伊、洛、瀍、涧诸水并流,早已汇成了华夏文明图腾不息的画卷。洛水、伊人更是天下无双。而那洛神就是人类始祖伏羲和女娲诞生的女儿宓妃。伊人就是那杨玉环(贵妃)和貂蝉。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古代四大佳丽,这里就占据了两位。

当然,洛阳的“水席”不能不谈。

曾经,一代女皇武则天御赐的“燕菜”更是享誉华夏,只有品过了才晓得无限回味。而那已近3000年历史的杜康在这里无可争辩地成为了酿酒的祖师……

如今的洛阳不仅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佳魅力城市”等等。而这魅力,说到底源于一种文化,一种艺术,一种神韵。而这神韵在唐宝斋艺术中心、洛阳市艺术研究院越加的真切和留恋了。不仅能够触摸到、感受到,更能真切的体会到,领悟到,那就是一件件高仿“唐三彩”艺术品,引领中国,走向世界。

唐宝斋主人,洛阳市艺术研究院院长就是高水旺大师!

他不仅是中国洛阳市艺术研究院和唐宝斋艺术中心以及九朝文物复制品有限公司的创始人,而且是洛阳“唐三彩”第三十代传人,“唐三彩”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文物学会理事,美国亚裔美术家协会理事,更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工艺美术家。

早在1996年,高水旺大师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以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荣誉称号。

高水旺大师,为人谦逊而正直,坦诚而无私。无论是他的作品还是人品,总是那样的朴实,充满了真情与大爱,人文与关怀,忧患与抚慰。如今的高水旺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正是成就斐然的时候,正是走向辉煌和巅峰的时候。

每年,高水旺大师都会应邀出访世界各地,参加国际重大的艺术品展览活动。更多的唐三彩作品远销东南亚、欧美和港澳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中国洛阳唐三彩艺术打造出了知名品牌,成为了文化产业,也为传统的中国民间工艺竖起了一面风彩猎猎的大旗!

早在1999年9月,高水旺大师就曾应邀参加了德国柏林亚太节活动,由他创作完成的“唐三彩”艺术作品分别在柏林市政府大厅和古堡博物馆展出并收藏。一时间,轰动了整个柏林,深得国外专家和收藏者欣赏与好评:

大师的作品是智慧的闪光与艺术的极致;是人性的完美与心灵的统一;是思想的光芒与情感的烈焰;是不朽的情结与生命的呼唤;是永恒的追梦与现实的灿烂。有一种涤荡灵魂的洗礼与震撼;有一种难以言喻的豁达和明朗;有一种凝重的庄严与高贵;有一种无尽的缠綿与憧憬;有一种明媚的穿透与柔和;有一种无与伦比的绝妙与提纯;有一种远古滥觞的文明与图腾;有一种封尘历史的悲歌与壮美;有一种包容民族的仁爱与良知……

之后,作品被俄罗斯国家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收藏。法国毕加索国家博物馆收藏。英国大英博物馆等国家和地区收藏。

2004年5月,高水旺大师应邀参加美国洛杉矶文化艺术交流展,并同美国政府高级官员为会展剪彩,作品再度引起业内人士的极大关注和垂青。众多媒体纷纷聚焦,所展作品几乎抢购一空。

为此,中国驻美大使馆文化领事陈怀艺先生亲切接见了高水旺大师。先生紧紧地握着大师的双手,动情的说道:大师的作品不仅为中国民间艺术争得了荣誉,也为祖国的唐三彩艺术争得了荣誉,更为中国人民争得了荣誉!大师的成就是民族的骄傲……

那一刻,他百感交集,与陈怀艺先生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在闪烁的镁光灯下,在鲜花与掌声之中,在红地毯铺就的星光大道,他高擎奖杯,热泪盈眶……

1994年,高水旺大师的仿古唐三彩作品五件入选中国文化部举办的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震惊业内。

1999年,高水旺大师的作品《女俑唐三彩》一举荣获首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亮点空前。

2002年,高水旺大师的作品《丝路驼峰》再获第四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令人叫绝。

之后,连获中国国际文物仿制品民间工艺品大展“金”奖。中国旅游交易博览会“金”奖。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金奖,第十五届全国工艺品金奖,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金奖以及河南省民间艺术精品博览会“金”奖等等。

2004年9月,新华社社长周南专程来洛阳参观了高水旺大师的艺术作品。中央电视台、洛阳电视台、人民日报、洛阳日报等多家媒体和网站为此报道和专访了大师的杰出成就,引起了广泛关注。

2004年11月,中国民协主席、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走近了高水旺大师。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大师为传承和弘扬祖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做出了非凡的贡献而令人钦佩!唐三彩可是我们民间艺术的瑰宝啊!一定要进行抢救……

为此,高水旺大师感慨万千。

迄今为止,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展馆及业内人士和古玩爱好者将高水旺大师的作品视为无价之宝,艺术珍品而纷纷收藏。更多的时间,大师应邀出国讲学或作品展出,足迹几乎遍布世界各地,送去的是友谊,带回的是真诚,迎来的是欢呼,搭起的是桥梁和纽带……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二】

说到底,中国的历史就是一部陶瓷史。

CHINA就是中国的代名词。CHINA就是陶瓷。

早在西汉初期,陶瓷工艺就已出现了巅峰。进入唐代之后,尤其是“开元”年间,随着三彩艺术的盛行,陶瓷工艺更是成了中国历史上璀璨的明珠而饮誉古今,弛名中外。

唐三彩造型多以人物、马匹、骆驼、狮子等最为出色。这些作品姿态优美,神形迥异,雍容华贵,且惟妙惟肖,色彩斑斓,淋漓畅酣,晶莹玉润,浓淡相间,充满着弛骋的想象和艺术空间以及浓郁的民族特色,或地域文化,或风土人情,还有那种大爱无疆的温馨与缱绻。无疑在中国乃至世界美术史和文化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美学价值、艺术价值以及灼手可热的收藏价值,备受古玩爱好者的垂青与钟爱。

1989年12月,国际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件唐三彩黑马在英国伦敦,就以4955英磅成交。震惊世人。

2000年4月,香港富豪刘銮雄所藏的一对唐三彩陶马在国际苏富比纽约拍卖会上,就以157·6万美金的高价被一位犹太商购得。出人意外。

2012年8月,国际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件唐三彩仕女枕,就以1.2亿元成交。令人瞠目结舌。

2017年6月,国际苏富比拍卖会上,一件唐三彩骆驼,就以220万美金成交,被一位来至迪拜的富豪收藏。

而在国内,高仿三彩艺术品或唐三彩文物拍卖成交额也从几十万到几百万飙升到了上千万元,足见其收藏价和艺术价。

2021年11月,高水旺大师的《三色啃踢马》在国内嘉德拍行就以600万元人民币成交。可见作品的精湛工艺和美学价值早已超越了我们的想象空间。

唐三彩,顾名思义,大致有三种颜色,以黄、绿、白为主。其间,也包括了蓝、赭、紫、黑等色。这些珍品在国内时有出土。如,河南省的洛阳、陕西省的西安、江苏省的扬州以及河北、北京、天津等地。其中,洛阳出土最多。出土地点多达二十余处,其次是西安。这一切,无不与唐代所处的地理、历史、政治和文化相密切。即便是在国外,唐三彩踪迹也会成为国色天香。如,埃及开罗南部的福斯特,伊拉克巴格达北部的萨马拉,伊朗的内沙布尔以及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国均出土有唐三彩艺术真品。

新中国成立后,唐三彩新工艺作为国礼先后增送70多个国家的元首和领导,被誉为东方艺术瑰宝。如,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美国总统尼克松、卡特,苏联领导人斯大林、赫鲁晓夫、雷日科夫,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意大利总统科西加,朝鲜领导人金日成,越南领导人胡志明,古巴总统卡斯特罗,阿尔巴尼亚总统恩维尔·霍查,南斯拉夫总统布罗兹·铁托,印度拉奥夫人,现任总理莫迪,还有俄罗斯总统普京以及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甚至是利比亚总统卡扎菲等等,都收藏有我国领导人赠送的唐三彩艺术品。令世界瞩目,叹为观止。

19世纪的1899年,陇海铁路修建到洛阳时,发掘了大量的唐三彩陶瓷及碎片,包括有动物类,如牛、马、驴、骡、骆驼、狮子、镇墓兽等等,人物类包括贵妇俑、武士俑、文官俑以及胡人俑等等,还有用具类,如盘、碗、壶、杯、罐、瓶,甚至鸟禽鱼龙之类等等。一时间,惊动了十里八乡,更多的村民纷纷涌来,叹为观止,将其视为宗教用品而顶礼膜拜。个别胆大一些的人将其盘、碗、壶皿之类偷偷拿回家里,或盛水或饮猫或装米或喂鸡,抑或闲置一旁,风吹雨淋,甚至弃之毁坏视而不见。之后,闻讯赶来的古玩商人将其收集起来,运往北京,似乎也没引起人们太多的关注。直到有一天,古玩大家罗振玉看到这些罕见的文物后,逐将一只三彩鸳鸯小心地捧在手里,仔细把玩鉴赏,终于按捺不住自己,忽然兴奋地喊了起来:天哪!这可是失传千年的唐三彩艺术真品啊!

之后,国学大师王国维更是对唐三彩文物推崇备致,视为华夏彩陶艺术之经典,世界文物之奇观。

从此,唐三彩艺术真品成为了人们梦寐以求的尤物,无论是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还是收藏价值,如日中天,无可估量了……

也就是这时候,在孟津县南石山村,高氏家族中涌现出了一批以高良田为代表的民间陶塑艺人,开始钻研修复曾被一度损坏的唐三彩文物,并且取得了重大突破。之后的岁月里,又涌现出了以高松茂为代表的高氏传人,其复制三彩艺术手段更加纯熟,且日臻完美。被当时称之为“机器人”。一件刚出土的文物,只要在高松茂手里经过,就能很快被复制出来,而且难辩真伪。直到现在,都是收藏者的寻梦和追踪。

20世纪50年代初期,也就是共和国成立不久,洛阳市政府尤为重视,文化部门为此出台了相应的措施,并使这一独具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并将高松茂等高氏家族艺人及其子女招进城内,组成了洛阳民间工艺美术社,在恢复、整理、总结唐三彩工艺技术的同时,开始研发小批量的唐三彩制作工艺。

从此,唐三彩工艺品由家庭作坊转变成了社会生产。

尽管如此,唐三彩制作工艺仍保留传统模式,一些精湛的釉彩技术更是延续祖训,传男不传女,传单不传双。这就使得唐三彩工艺从诞生的那天起就被罩上了一层神秘的光环。文革期间,在全国破“四旧”的浪潮声中,唐三彩工艺几乎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和毁坏,其工艺一度失传。

高氏家族后人高承汉为了恢复南石山村唐三彩的自由生产,不顾个人安危祸福,曾先后多次给国家领导人周总理写信,终于得到了批示,促使当年南石山大队集体副业转产,成立了唐三彩仿古厂。

从此,高氏家族的陶塑艺人们再次找回了失落已久的精神家园,开始了三彩艺术创作和生命的飞跃。

也就是那时候,年幼的高水旺作为高氏家族的后代,渐渐地萌发了一种对三彩艺术的执爱与追求,每每放学后,他都要一溜烟地跑到高氏家族的唐三彩作坊,瞅着老艺人三雕两刻就把一个胡人俑活脱脱地勾勒出来了,就觉得新奇而有趣。那种生动和鲜活实在令人拍手叫绝。于是,他就给老艺人说:能不能送我一个呀?老艺人就打量着他,笑呵呵地说一句:可以呀,只要你喜欢。

后来,他就将老艺人送他的胡人俑藏到了书包里,每到闲暇时,总要拿出来把玩一阵。那时候,就有同学们围着他一块看稀罕。即便是上课时,他也要将胡人俑偷着拿出来,忍不住瞅上几眼。后来,就被老师发现了,收了去,就再也没有归还他。他好伤心也好难过。从此,他对唐三彩艺术越加的痴迷了。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然而,就在高水旺十七岁那年,父亲因患癌症,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家中的顶梁柱从此坍塌了。对于高水旺的母亲而言,不啻是晴天霹雳。就在父亲弥留人世的那一刻,憔悴的母亲悲伤地守候在父亲的身边,听着那断续的呻吟和呢喃,早已泪如泉涌了。

“孩他娘……让你……跟着我……受苦了……这个家……就托……给……你……啦……”

说毕,多灾多难的父亲撒手而去,将看病时欠下的债务全部留给了瘦弱的母亲,丢给了四个嗷嗷待哺的孩子,还有年迈的奶奶。

父亲走了,永远。

那一年,母亲只有37岁。

那一年,天空好象一下就坍塌了。塌的那么沉闷而窒息。窒息的幽怨而悲泣。

父亲生前是一名煤矿工人,每每头顶矿灯深入黑黢黢的井下。随着工友们一起采煤一起劳作,将一辆辆的煤车装满,运到井口。节假日的时候,父亲回到家里,常给儿女们讲述矿上发生的各种故事。有灵异的也有暖心的。那天,矿道里蹿出两只小白鼠,当中,就有多年经验的老矿工知道塌方了,赶忙召集工友们躲避着,随着轰隆隆的煤层坍塌,就有一位工友不幸落难了。事后,大家才知道,矿道里的白鼠原本就是生命中的知己。随后的日子,大家就帮着工友的家属在煤矿上开起了一家小餐馆,从此,大家约定,每天上班都要到工友家的店里吃一碗面,碗底压一元钱,然后默默的离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大家一起照顾着生意,支撑着这个家,直到工友的孩子高中毕业,参军考上了士官……

从此,他对矿工充满了敬意,也对父亲更加怀念了。尤其对黑色和白色特别的敏感和亲切。而黑色更是三彩艺术中最为珍贵的颜色,成了他日后研制三彩艺术攻克的一道课题。

当时,高水旺在家排行最大,下边还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弟弟和妹妹都在上学。弟弟小他六岁。最小的妹妹只有七岁。一家人的重担全都落在了母亲一个人的身上。为了生活,一向品学兼优的高水旺不得不辍学了。那一年,他高中刚刚毕业,却没有机会走进大学的校门。那时候,学校的老师曾这样断言过,只要高水旺还能走进考场,北大的校门注定会为他敞开!然而,他没有走进考场,而是含泪离别了母校,告别了老师和同学,开始了成人一样的劳作,艰辛而漫长,沉重而压抑。在生产队的钟声下,在挣工份的岁月里,拔草、锄地、割麦……那时候,母亲更是累死累活却挣不了几个工分,到了年终分红,大家满怀期待,指望着一年的收获,结果账目出来总要倒欠生产队的工钱,这很奇葩。付出的劳动不但得不到回报,甚至还要饿着肚子,一家老小瘦得皮包骨头。可怜的小妹两眼更是深深地凹陷着,常常出神地凝望着远方,在饥肠噜噜中嘤嘤地抽泣着,令人心酸而心碎,哽咽难鸣了。

万般无奈,母亲领着可怜的小妹开始了沿街乞讨。一根打狗棍,一条面布袋,几乎成了全部的家当。

那时,一家人穿的破破烂烂,衣服上几乎打满了补丁。衣领、袖口、肩膀、肘子成了必不可少的补丁区。那时候,多少人家都是如此,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吃了上顿缺下顿,更不要说换洗的衣服了,能穿到一双家做的布鞋都成了成了一种梦想和奢望。很多时候都是光着脚丫行走在路上,稍不留神就会被土里的碎石或玻璃渣子蹭破,血流不止,只能忍着疼痛,将路边的马齿苋或艾叶拔了,小心地擦拭着伤口,或者将一把把沙土按在伤口上堵着那流淌的鲜血,也可能将棉花点燃将那灰烬小心的敷过,试图消炎止血。

那天,小妹的脚趾蹭破了,母亲就採来了艾叶将小妹的伤口包裹着,背在了身上,踉跄地行走在邻村,沿门逐户地乞讨着:给点吧大娘,给点吧大爷。声调总是那样凄楚和哀愁,那样的无助而茫然。一天又一天,这样悲酸的日子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结束。那时,好多人家同样吃不饱肚子。有的人家倾巢出动,一家一家的出去乞讨,甚至流落到遥远的塞北或江南。

看着疲惫的母亲,看着小妹蹭破的脚趾,看着面袋里仅有的一点点米面,忙碌了一整天的高水旺真的就落泪了,自己的肚子也在饥肠辘辘的鸣叫着,尽管在公社的粮库里一袋袋的扛着粮食却填不饱肚子,看着堆满仓库的粮食不知道运往了哪里?高水旺至今也无法明白这是什么缘由造成的饥饿。后来听说这些粮食全部运往了越南或阿尔巴尼亚。支持了亚非拉兄弟国家的民族斗争,国内百姓却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吃糟糠咽苦菜,挣扎在死亡线上。每每都有路人被活活的饿死,眼球凹陷着堆满了眼屎,面部浮肿的发霉发绿,身上涨满了蠕动的蛆虫……

为了吃饱肚子,为了给家里买回粮食,懂事的高水旺曾瞒着母亲,赶往三四公里之外的信用社贷款。

那天,正下着大雨。他想,这样的天气,信用社一定有人。于是,就踏着泥水,一路小跑着,早已浑身透湿了。赶到信用社时,上气不接下气,残喘着,抹一把头上和脸上的雨水,说明了来意。信用社的人吃惊地打量着他,看着他淋漓的样子,觉得很为难,就问,你拿什么还贷啊!

那一刻,他怔了。

是啊,他拿什么还贷啊!他至少没有想过这些。

很显然,人家信不过他。他毕竟还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子啊!

那一刻,倔强的泪水顿时溢满了眼眶。他一头冲进了滂沱的雨幕里,凭任泪水和着雨水滚落在面颊上。不知什么时候了,他竟然倒在了泥水里,双手将泥污一把一把地攥着、攥着,和着那泣血的泪水在雨水中倾泻着,流淌着……

之后的日子里,为了能给家里买回低价粮食,他终于找到了村里的老支书。那时候,老支书看着他一片诚恳,还有那份难得的孝心,终于为他凑足了五元钱,帮他买回了红薯面,玉米粮。总算救了一家人的急,也救了一家人的命……

每每谈及这一切,他都会泪眼迷濛,都会哽咽无语。生活的艰难和负重让他过早的成熟与长大。真正懂得了什么是感恩,什么才是人间温暖与真情,更使他懂得了苦难就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过去的,他不会忘记。忘记或许就意味着对生活的背叛。正如他常说的那样: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我永远都是农家的儿子!

是啊,他的根在农村!是故乡的泥土滋养了他的艺术才情,丰富了他的事业人生。

作为一代工艺美术大师,他的心地是那样的善良,胸怀是那样的宽广,却又是那样仁慈和坦荡。当问及他将来的事业,发达了或者有了更多的钱,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他的回答是那样的明快和简捷,甚至不加思索,那就是回报社会,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生活的温暖,人间的真情!

他说,2006年度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特别荣誉奖获得者李嘉诚先生,以他超人的智慧缔造了企业王国,却把480亿元的财富弹指挥向民间。他为企业家竖立了梦想的旗帜,注入了精神的血液。他用行动诠释了财富的真谛:兼济天下!我虽然没有李嘉诚先生那么富有,但我会把我的梦想编织的更加绚丽多彩……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三】

依然为了生活,为了养家糊口,后来的日子里,高水旺四处打工挣钱,做过纤工、木工、矿工、油漆工、电焊工、烧窑工等等。说起烧窑工,最让他不能忘记的就是当时结识了洛阳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张迎春所长。那时,正赶上唐三彩工艺研发阶段,一批批产品经过烧窑后,总是一次次地宣告失败。一任又一任的烧窑师傅心灰意冷,辞别而去。事后,他被招聘到了工艺美术研究所。当他看过那些“馒头窑”之后,便稍做了修整,成竹在胸,将一捆捆柴禾填到窑炉里,呼呼的点燃。大约三四个小时后,所烧制的产品竟然奇迹般地成功了。接着再烧,一窑、两窑,窑窑成功!顿时,张迎春所长乐得手舞足蹈,不住的拍着他稚嫩的肩膀,只说:真看不出来哇,小小年纪,咋就这么能耐呢?真是天才哪!

他只是憨厚地笑过。

就着样,他每烧成一窑新工艺唐三彩作品,便可挣得五元钱的收入。他就将这仅有的收入小心地装在贴身的衣兜里,顶着烈日的酷暑,穿着一条淡蓝色的短裤,在40多度的高温下,不停地填火烧窑。稚嫩的脸庞上总是荡满了灰尘,滚满了汗水,用手拭一下,便会一道道的就象犁过的田畴地埂,他却从不在意,只是不停地忙碌着,任凭汗水噗嗒嗒地砸在了尘土里,任凭湿漉漉的衣背湿漉漉地浸透着,就象水浇似的湿过了晾干,晾干了又湿,将那一道道的汗碱印在了衬衣上,清晰可辩。那时候,揣在衣兜里的票票也会被汗水浸透的粘在了一起,潮潮的,可他硬是不肯花掉一分钱,甚至连一瓶汽水都舍不得买。热了,就将自来水龙头拧开,用那凉水胡乱地洗一把蓬乱的头发,洗一把污垢的脸庞。渴了,就嘴对着水龙头,咕咕地喝几口。饿了,就啃几口玉米饼。每个月下来,他都要将赚下的收入交给母亲贴补家用,供弟妹们念书上学。作为家里的长子,他深知身上的重担和责任!正是这种责任铸就了他日后的事业和做人的原则!

那时候,每当他抽空回到家里,弟妹们总是亲热的围坐在他的身边,听他讲述城里发生的一切,甚至祝贺他们的哥哥终于有了一份工作……

那时候,看着儿女们如此懂事,一天天的长大,母亲打心眼里激动,激动的总在偷偷地落泪。母亲最疼的就是儿女们。

再大的儿女也是母亲身上的血肉啊!

每当儿子离家的时候,母亲都要再三地叮嘱。那时的高水旺不仅学会了照顾自己,更懂得了热爱生活。由于他干活吃苦勤劳,加上烧窑技术娴熟而精湛,为此,张迎春所长答应将他正式招到研究所工作,并给他“农转非”名额。这在当时,能拥有如此的殊荣和机遇,无疑是人们梦寐以求的向往。可见年少的高水旺是多么的才华横溢,又是多么的令人欣赏。

之后的日子里,张迎春所长在雕塑艺术上给了他更多的启发和教益。比如在雕刻嘶叫三彩马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马的神态、眼神,嘶鸣时的口型、鼻孔,更要留意每一个细节,象鼻腔隆起的形状以及竖立的马耳,梗着的脖子,甚至是每一处骨胳、肌体、鬃发、蹄腕、尾巴等等,都要做到融会贯通。尤其是人物的塑造,不仅要注意眉宇深情,更要观察其形态变化,做到细致入微等等。这使他无限的感动。                                                                                                                                                                                                        从此,张迎春所长成了他的师傅。

然而,随着开放改革不断深入,汹涌而来的经济大潮几乎一夜间袭卷了中国的大江南北。眼看着村里的同龄人收入日渐丰盈,甚至有的人拥有了几十万上百万的收入,他还只是为了温饱而奔波着。忽然间,他感到多少有些悲凉。内心开始了动摇。终于决定走出去,独闯一番天地。于是,他告别了张迎春师傅,放弃了农转非的机遇,开始南下广州、浙江等地,做起了生意,贩起了水果、布匹,甚至购买了加工机械等等。几年下来,不但没有给家里挣回钱,还连着往里赔。这使他万分的焦急和难过,曾几度失落,几度困惑,又曾几度抉择。终于,放弃了打工生涯和做生意的念想,再度开始潜心研制起了唐三彩工艺作品。

为了把几经断层的唐三彩制作工艺全部研发出来,尤其是釉料配制技术,几乎成为了几辈人功克的难关。为此,他开始收集相关的资料、图片,买回了大量的专业书籍。期间,更是不辞艰辛,几度前往西安博物馆,上海博物馆,北京历史博物馆等,实地了解,悉心掌握,提取图样,并将唐三彩作品艺术造型、神态、釉彩、光泽以及如何辨认真伪等等铭记在心,并且整理出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和学习笔记。那阵子,他随身携带着自备的干粮,更多的时候,干脆就借宿在车站、码头、候车室,一宿一宿地打地铺,熬夜,似乎忘记了什么是困顿,什么是疲惫,一心扎在了唐三彩的研发事业上。这当中,一切全都是自费,没有谁来支持,没有谁来捐助,也没有谁肯帮扶。每一次外出,为了能多剩下一些路费,有时,一天只吃一顿干粮。即便是能吃上一袋“大红门”那样的方便面,都觉得是一种奢侈和享受。几天下来,整个人看上去总是黑瘦黑瘦的,憔悴的几乎不经风雨。每每回到家里,浑身就象散了架似的,倒在铺上便呼呼的睡着了。看着儿子这般模样,母亲心疼地喃喃着,总是泪眼模糊……

接下来的日子,他总是独自骑着车子,带上干粮和水壶,从家乡的孟津县南石山村出发,一路风尘仆仆,赶往几十里之外的洛阳,奔向龙门一带,再将烧制唐三彩专用的土质用袋子装了,搭在车架上,随着一路的颠簸,车身不时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好象在不停地呻吟着、抽泣着……

就这样,每每驮运半袋土质,都要往返上百余里的路程。困了,就歇下来,靠在树荫下,喝一口凉水,啃一口红薯做成的那种面饼,然后,骑着车子,顶着烈日,一路的跋涉,一路的曲折。每到很晚的时候才能赶回家里。这当中,只要还能抽出一点时间,他总也忘不了到龙门石窟去看看。看看那一尊尊千古雕塑,感受那种民族的大气与磅礴,感受那种驰骋艺术的壮美与想象。有时,一旦遇上下雨天,他就躲进了石窟里。轻轻地触摸着一尊尊雕像,无论是远望还是走近,那种轮廓分明的精致以及粗犷流畅的线条,让他一次次的感触。特别是面对巍然高耸的卢舍那大佛,面对如此完美绝伦的雕刻工艺,无论是眉目深情,还是唇线耳鬓,那种圆润饱满,让他禁不住由衷的惊叹!传说这就是一代女皇武则天的模样。看着大佛的凝重与庄严,尽管千百年来沉默无语,面对芸芸众生阐释的却是风雨涅磐,见证着岁月沧桑,历史变迁。

那一刻,他感到了艺术的魅力和无尽的缠绵以及从未有过的心灵震撼!

之后,他把驮运回家的土质放在铁槽里碾碎、研磨,再用箩子筛选过滤,和成泥团,不但要细,要柔,更要精致。然后做成胚胎,经过雕塑、粘接、轮制、模具等各种工艺程序,再将一幅幅作品涂上颜料,小心翼翼地置入“馒头窑”里,精心的烧制,一次又一次,一遍又一遍。一回回的失败,一次次的钻研,一遍遍地攻克。每天都会有一筐又一筐的陶胚热乎乎地倒掉,鲜扑扑地砸毁。眼睁睁地瞅着,是无奈还是惋惜,是唏噓还是伤痛?一切,早已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是,每一次失败之后,都会有一种新的突破,有一种说不出惊喜。依旧不断地求索,在期待中,在祈盼里。那怕是再怎么煎熬,再怎么失望或痛苦,只要认定了就要坚持。都说梦想可以成为现实。果真如此!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半年的时间过去了,尽管是那么的短暂,却又是那么的慢长;尽管是那么的艰涩,却又是那么的幸福!

半年里,仅倒掉的陶胚足足装满了一卡车。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研制的唐三彩高仿工艺成功了!

成功来自千百次的锤炼,来至流淌的是汗水和心血!

那一刻,他没有太多的激动,没有狂热的欢呼,更多的是沉稳,是平静。平静的唯有那挂满面颊的泪水,晶莹地滚滑着,悠悠地渗入嘴角,久久的品味着,咀嚼着,竟然是那样的苦涩,那样的甘甜……

这一年,高水旺只有25岁!

25岁,是人生的起点,也是成熟的标志,更是事业的转折,收获的季节!他却走的坚实而沉稳,充满了志气骨气和豪气!

之后的日子里,他创办了古陶器仿制品工艺厂,九朝文物复制品有限公司以及唐宝斋文化艺术中心。


【四】

岁月是一首歌,又是一支曲,唱不尽高山流水,叙不完知音难觅。

高水旺大师的成就,得益于他的勤奋,也得益于他的悟性,更得益于他的天赋与聪慧。

1994年夏季的某一天,在北京潘家园古玩交易市场上,一批北魏时期的陶俑引起了众多收藏者的兴趣。为了避免文物的流失,国家文物单位拨专款对陶俑进行了“抢救性”收购。为此,中国历史博物馆花了八十万元,故宫博物院花了十多万元。然而,令人奇怪的是,陶俑的数量总是有增无减。顿时引起了文物专家的惊疑。经过进一步鉴定,终于发现,竟然收购的是一批高仿陶俑。事实上,就其艺术价和收藏价而言,远远高于八十万元这样的数目。那么,这批高仿陶俑到底出于何人之手?一时间,成为了文物专家最为关切的焦点和话题,甚至派出专人开始查访,但迟迟没有任何结果,似乎成了一个谜团。

在此一个月之前,高水旺大师刚好烧制了一匹高仿三彩马放在了家中,没有太多的交待。偏巧有位古玩商来到家里,发现了那只三彩马,顿时,两眼直勾勾地盯着,欣喜的两手一拍,差点叫出声来。后来,趁高母没在意,竟然将那只三彩马偷偷揣到包里,就匆匆忙忙地告辞了。

随后的日子里,那个古玩商就在黑市上将这只三彩马卖了高价。据说22万元。当时的22万,几乎是个天文数字。就现在而言,至少五六百万。后因嫌涉走私国家文物而被警方追踪抓获。经过再三审讯,终于获知,那只三彩马出自高水旺门下。于是,警方顺藤摸瓜,一路赶了过来。

那天,恰巧是夜半时分,高水旺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迷迷糊糊地从床上爬起来,还没有醒过神来,就见几个身穿制服的公安干警“闯”了进来,将证件掏出来在他眼前晃了一下,就冷冰冰地丢一句:我们是公安局的。你就是高水旺吗?

高水旺怔怔的,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只好木讷着答应一句。公安局的人就说:跟我们走一趟吧!

不由分说,公安局的人就将高水旺带走了。

顿时,一家人傻了。呆了。懵了。

这当中,高水旺被公安局的人关押起来,硬是被说成嫌涉走私国家文物。这样的罪过是要判刑的。

“这怎么可能嘛!”

高水旺愤然地争辩着,然而,没有谁理会。

几天后,经过进一步调查核实,终于获知,那只三彩马属高仿唐

三彩工艺。而那批所谓的北魏陶俑竟然也是出自高水旺之手。甚至在他创办的洛阳九朝文物复制有限公司发现了大量相同的高仿产品。这一结果大大出乎调查人员的意料,个个瞠目结舌,只说:太像了,真是太像了……

从此,高水旺大师的高仿唐三彩工艺作品一时间声名远扬,成了灼手可热的珍品而被一些古玩爱好者前来购买收藏,甚至干脆拿到黑市上以假乱真,大赚特赚……

还有一次,一个客商看到了高水旺大师高仿的三彩凤首壶,售价仅为3000元。客商因一时没有足够的费用,执意出价2000元。看着客商如此诚恳,而且对凤首壶又是如此的看重,高水旺大师就折价卖给了客商。客商自然是欢喜而去。

不几天,那位客商再次找到了高水旺大师,要求再买一只三彩凤首壶。这一次,客商不但没有砍价,甚至还将上次折价的一千元如数付给了高水旺。大师觉得好生纳闷,就对客商说:做生意最讲的就是诚信,既然当初折了价,现在怎么能再要嘛!

客商见高水旺大师如此坦诚,就说:实话对您讲吧,那天我买了那只凤首壶,拿到市场上转手就卖掉了。你猜,我卖了多少钱?客商显得好神秘也好惬意。高水旺大师听了,平和地微笑着,问一句:“收入应该可观吧!不过,我这里可是明码标价,卖多卖少那就是你的本事了。”客商略显诡秘地说道:“不瞒你说,出手就是十三万哪!大师的作品可让我开眼了。这一次要是再赚个高价,我一准邀请您吃饭。饭店嘛,咱就去最高档的……”说着,客商如数付了款,将一只高仿三彩壶高高兴兴地带走了。

不到一个星期,那位客商又来了。一见面,就紧紧地拉着高水旺大师的双手不住地摇摆着,甚至发出了一阵窃喜,只说,这一次我可发紫了。出手就是十八万!十八万您信不信?走走……我请您吃饭去……

后来听说,那位客商在城里买了楼,自己还开了一家唐三彩艺术品专卖店,生意做的红红火火,而且三天两头赶往唐宝斋看货订货。这已经是后话了。

接下来要说的是,还有一次,一位客商找到了高水旺,一眼就看中了一匹唐三彩勾头黑马,开价就是50万。

“500万我也不卖。”

客商吃惊地瞅着大师,好半天嗫嚅着,终于说了一句话:我没听错吧?

高水旺微笑着,再一次补充说:“这匹马多少钱我都不卖。”

客商到底听明白了,只说:“你看你,这又何苦呢?卖了还可以再烧制嘛。我这起价可不低呀。”

“这马我真的不卖。它可是我的镇店之宝啊!”

“哦!您和钱有仇哪?”客商简直惊呆了。

目前,在出土的三彩文物中,类似这样的勾头黑马只有一匹,真品现存国家历史博物馆。洛阳出土后,博物馆仅存一张纪念照片了。而这高仿艺术品,如今也只有这一匹,可以说,几乎成为了世界唯一。

唯一的艺术珍品那是无法用价钱衡量的,尤其在三彩艺术中,黑色更为稀缺和珍贵。

为了这匹勾头黑马,高水旺大师曾几度赶往中国历史博物馆,拍照、绘图,精雕细刻,终于成就了这匹黑马。如今,有关这匹黑马的故事依然在传诵着,演绎着……

2005年,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时,曾一度希望欣赏到这匹高仿的勾头黑马。而这匹黑马,似乎充满了灵性,仿佛在沉思中,期盼里,等待着它的主人……


【五】

真正的艺术就是一种享受。

享受那种黄钟大吕的气势与磅礴;享受那种抚慰心灵的激情与温暖;享受那种涤荡尘埃的洗礼与圣洁;享受那种远古文明的图腾与滥觞;享受那种润泽万物的美妙与生动;享受那种恣意抒怀的奔放与烂漫;享受那种大潮汹涌的时代与震撼。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在河南,在《华豫之门》鉴宝节目,一位来至河北的藏友许先生将一个三彩陶罐拿来让专家鉴定,期待着真伪和市场行情。这是所有收藏者的祈盼和梦想,当然也有失落和无奈,甚至是固执与痴迷。然而,现实终究是残酷的。有幸运也有沮丧。专家鉴定后确信这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三彩真品,只是价格上有所大打折扣。原因是陶罐的口沿上有一处残缺,出乎意外的影响了市场价格。正常情况下至少200多万,结果就因一处裂口,最多十五万元,落差实在是悬殊。这件藏品买来的时候就花掉了25万。收藏多年,不但没有赚钱,反而还在赔钱,说不出的心疼和失望。好在是真品,但升值空间不会很大。用收藏界的行话就是“打眼”了。藏友许先生还算冷静,试图将陶罐现场卖掉。但价格不很理想。当中就有专家建议,如果能够得到完美的修复,绝对是三彩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修复?

顿时,藏友许先生眼前一亮,旋即就想到了洛阳“唐宝斋”艺术中心,想到了高水旺大师,决定前去登门拜访。

随后就找到了高水旺,大致说明了来意,并说,大师,你看我这陶罐咋样?

高水旺看后,似乎有些爱不释手了,连说不错不错,能不能出个价,我收藏了。

“您真的喜欢?”

“是啊,三十万咋样?”

藏友许先生听后满心欢喜,差一点说出成交二字!可转念一想,难得大师慧眼识宝。于是就说,我不舍的出售,期待大师能帮着将残缺部位修复,您看需要多少钱?

“五万。”

“修复后若能卖到六十万,我愿给您十万,只是现在手头有些紧。预付一万,您看如何?”

“噢,但愿心想事成。”

随之,高水旺便开始了精心修复,效果出来后似乎看不出任何痕迹或破绽。时隔半年后藏友许先生再次将三彩陶罐拿到《华豫之门》节目鉴定。专家看后口赞不绝口,似乎没能看出修复后的痕迹,都说确实是件宝贝,甚至半开玩笑地说着,你家收藏了多少件这样的宝贝哪?如果出手的话,一百万卖不卖?

“成交!”藏友许先生趁机将了专家一军。

“一言为定!现场粉丝和电视前的观众就是见证人。”专家喜形于色。

“好!”

结果,真的就被专家买下了,现场打卡,还说,口沿处修复的实在是太精致了,几乎看不出任何痕迹。一百万,值!

啊!原来专家看出了修复的罐口,果真是一个比一个老辣。藏友许先生简直惊叹不已,更为惊叹的是修复后居然产生出如此大的差价和升值空间,可见收藏界多么水深,可见高水旺大师的修复技巧又是多么的精湛和完美。

后来,藏友的妻子看了节目后才知道陶罐原来价值可以突破二百多万,如今只卖了一百万,心里很是不悦,不住地埋怨着丈夫,你看你,辛辛苦苦收藏了这么多年,图啥?二百万的价值一百万卖出,这是疯了还是傻了?怕钱烫手哪?藏友就说,收藏原本就充满了风险,咱二十五万买来的陶罐,如今出手就赚七八十万,知足吧!如果没有高水旺大师修复,咱不但赚不了钱还得倒赔十多万。“还有这样的能人?”“那当然了,不然能叫大师?”“吹吧!整天就知道瞎吹。”“这个不用吹,到手的票票就是最好的佐证呢。”“专家一百万买了,估计至少还能赚几百万。”“那是专家的事本了。落在咱手里,再值钱出不了手也没用。咱收藏为啥?不就是趁机赚一把嘛。”“你倒是想的开。”“这是大智慧。你以为收藏仅仅是爱好吗?多少人倾家荡产,妻离子散,甚至家破人亡。我可不能失去了你。”“咦咦,咋半点不让人感动呢?”妻子这么说一句,其实内心也很温暖,只是多少感觉有些遗憾,二百万,如果再加三五十万该有多好啊!

很显然,对方“捡漏”了,毕竟是专家,咋玩儿都实惠。

期间,藏友将自己多年收藏欠下的费用全部还清了。一家人总算走出旷日持久的阴霾。

“说什么再也不能玩儿收藏了。”藏友许先生感叹着。“这辈子差点栽了。”

多年来,为了收藏,许先生欠下好几十万的欠款,有朋友的,也有同学的,有亲戚的,还有银行贷款的。那时,亲人或家人都说藏友许先生这辈子完了,一个是赌,一个是抽,一旦染上了也就那样了,彻底栽了。收藏本质上也是一种赌的心态,总是想着一夜暴富,甚至游手好闲。这种赌的心里一旦染上了就很难戒掉。

早先时候,藏友许先生和妻子总是不断的矛盾和摩擦,家庭纠纷日渐激烈,争吵越来越频繁起来。

“你说你收藏这些破玩意儿有啥用?能当饭吃还是能当水喝?咱又没有那经济实力!就是有也扛不住这样折腾。这和赌博有啥区别?”

争来吵去,妻子再也容忍不了,换了谁也无法接受,只好回娘家了,甚至提出了离婚。

“这日子没法过了。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趁早结束吧!”

看着这样的场景,唯一的女儿似乎都傻了。

“你们能不能别吵了?好好的日子不过,吃饱了撑得!你们不过了,我也走了。烦死了!”说完女儿扭头走了。

藏友许先生和妻子全都懵了。然后,就给女儿说,你这是要去哪?

“不要管我!”女儿呜呜的哭了。

好长一段时间,为了这个家,为了女儿,两口子不再争吵了。实在是玩儿不起了。再玩下去原本和谐美好的家庭就要解体了,破裂了。藏友终于冷静下来了。

此刻,藏友再度来到高水旺“唐宝斋”艺术中心,看过好多作品,并将其中的一个三彩仕女图买了,作为纪念收藏,其间还给大师留了九万元修复费用。必须兑现自己许下的承诺。

“这钱我不能要,能将残缺的三彩作品修复也是我的一份职责和使命,更是对古老艺术的一种呵护与抢救,也是我对三彩艺术的情缘!大家能走到一起真的不容易。”说着,高水旺便将藏友许先生预付的一万元如数归还。

“这……这怎么可以呀,这是给您的辛苦费。”

“拿着!当初我收预付金只是为了印证一种诚意。”

那一刻,藏友激动的泪流满面。之后,就用七千六百元收藏了高水旺大师烧制的一幅三彩仕女图,当下留了一万,还说,余下的不用找了。大师就说,我卖的产品都是明码标价。既然是七千六百元,我不会多收一分。藏友越发的感慨了。大师的为人如此的坦荡,又是如此的真诚。

作为一种珍藏和纪念,藏友许先生高高兴兴将三彩仕女图拿回家摆放好,妻子看后就说,狗改不了吃屎,咋还玩这些人人马马的收藏呀?这是又花了多少钱?这日子还能不能过了?藏友就说,这是最后一次了。

“那就最好鉴定一下真假吧?我可不愿看着那些赝品摆放在家里。”

藏友就说,这个不用鉴定的,大师自己烧制的,没几个钱,只是留作纪念罢了,也算是一种回报和感恩吧!随后,妻子就瞒着藏友到底将三彩仕女图拿到了陕西电视台《华山论鉴》节目鉴定。看看其他专家怎么论证。结果,专家鉴定后赞不绝口。藏友的妻子心说,看来专家也有走眼的时候,没你们说的那么好。随后,专家就说,虽然这是一件高仿作品,一样价格不菲,升值空间很大。保守估价也在六万多元。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事后,藏友的妻子说起这鉴定情况,藏友越发惊呆了,心说,专家就是专家,高仿也能看出来哪!七千六百元买的,随手就是六万,稳赚五万多。随后就赶往了高水旺大师那里讲述了鉴宝情况。再度收藏了作品纪念。

“真是太激动了,我心脏都快受不了啦。”每每,藏友激动的都会热泪盈眶。

“只要市场前景看好,我真的很欣慰,作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多么期待古老的三彩艺术能够焕发出勃勃生机!”


【六】

为了潜心创作,不断推出精品,很多时候,高水旺大师都要抽出足够的时间,深入采风,走村入户,无论是社区还是乡村;无论是田间还是农舍;无论是院校还是工矿;无论是军营还是赛场等等,无不留下他的身影。

临近年关的时候,雪花纷飞,总是给人一种久违的清爽和愉悦。谛听,喜鹊欢叫,百灵啁啾。远望,群山环抱,连绵起伏。再看,道路两旁,松柏翠绿,榆杨婀娜。虽然已是严冬,并不寒冷。落满枝头的积雪沉甸甸的给人一种洁白,一种宁静,一种旷达,一种层层叠叠的妩媚。尤其夜晚的时候,临街的树上挂满了烁闪的灯光,随着不远处传来的歌声,越加的五彩缤纷了,充满了诗意与抒怀,温馨与曼妙。

“像风走了万里不问归期,我吹过你吹过的风这算不算相拥,我走过你走过的路这算不算相逢,我还是那么喜欢你想与你到白头,我还是一样喜欢你只为你的温柔……”

那时候,他和妻子漫步在街头,伴着轻盈的雪花,感受着那种清凉与晶莹,憧憬着美好的生活,探索着三彩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此刻,雪地上一行行清晰的脚印蜿蜒着,仿佛走过了四季,走过了岁月……

“明天抽出时间,我们下乡采风吧!”妻子温婉地说着。

“是啊,好久没有下去了,真正的艺术始终来源于生活,更来源于人民大众。”他在感慨着,也在感触着。

“那还犹豫什么?”妻子看着他,眸子里满是深情。

“好!那就明天一块出发。”

说着,夫妻俩相互击掌。

翌日,阳光明媚,天空湛蓝,车轮沙沙地碾着消融的雪花,他和妻子果真下乡了。那时,妻子不时眺望着车窗外的雪景,一排排的是杨柳,一座座的是山峦,一架架的是风电,一辆辆的是车流,一条条的是大道,一处处的是农庄,一片片的是田野……

远远地望去,就见一位老人身上背着一个硕大的袋子,步履蹒跚的蠕动着,几乎就要栽倒了。袋子里,鼓鼓囊囊的不知装了些什么。蓦然间,他和妻子仿佛看到了母亲的背影,那么的高大又是那么的弱小。于是,他赶忙将车子停了下来,走近了老人。

“大娘,您老这是背的啥哪?要不要我来帮您?”他给老人真切说着,就见老人缓缓地转身看着他们夫妻,将背上的袋子轻轻的放下,长长地嘘一口气,然后拢一把花白而稀疏的头发,到底说一句:这都是破烂,咋好意思让你们帮忙哪!

“哦,这是要去哪?”他小心地问询着,提一下老人放下的袋子,大约二三十斤左右。可是,对于老人而言却是那样的沉重,又是那样的艰辛,犹如一座负重的大山。

“到摊点卖了,也好积攒几个零钱。”老人喃喃着,显得很无奈也很无助。

“这些破烂我买了。”说着,他便从包里拿出七百多元,毫不犹豫递给了老人。“这是我给您老的。”

顿时,老人怔了,足足地看了他一分多钟。

“这可不成呢,不成呢,都是一些废纸箱,空酒瓶,塑料泡沫,要不了这么多钱哪。”许久,老人嗫嚅着。

“您老尽管拿着,这就是我们給您的。”妻子看着老人,深情地说着。

“这……这可怎么行哪,真是遇上好人了。”说着,老人颤抖着枯梗的双手,捧着那一张张票票,顿时,浑浊的眼里汪满了泪水。

随后,他将老人的破烂装到车子的后背箱,并让老人坐在车上,一路赶往废品店,卖了钱,一样拿给了老人并护送着回家了。老人一路感叹着,几乎哽咽了。当中,他和妻子知道了老人的处境和艰难的生活。老人已经72岁了。老伴在一次车祸中不幸去世,已经五六个年头了,至今肇事者逃逸。逝去的终究回不来了,活着的还要继续。失去老伴的那些日子,老人孤独地忍受着巨大的悲痛,几度崩溃。更为不幸的是,唯一的儿子居然患上了癫痫,说抽就抽,没有任何征兆。走着走着,“啪”地一下就摔倒了,口吐白沫,两眼翻白,牙关紧咬,浑身抽搐着人事不醒。很是吓人。平日里只能吃一些卡马西平之类的药物控制,似乎也没有多大疗效。一旦断药,就会发生抽搐。有时一两分钟,有时五六分钟,过后似乎什么都忘了,两眼痴痴的就像从梦中惊醒似的那么迷茫,那么失落,又是那么倦怠。很显然,这是一种大脑异常放电,神经系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刺激。

就这样,每隔三五个月,也可能十天半月就会抽搐。没有规律可循。医生看后,无奈的摇摇头,只说,这就是抽搐的毛病,癫痫就这症状,慢慢调理吧。后来,老人的儿媳带着刚满三岁的孩子离家出走了。到了哪里?一直杳无音信。原本美好的家庭从此破裂了,失散了。为此,老人日夜焦虑,身心疲惫,莫名的患上了手脚麻木,关节也在扭曲着,更像类风湿病症,只能吃一些镇痛的药物,诸如强的松或布洛芬之类,依然坚持着,扛起了这个破碎的家庭,每每捡拾着破烂送往回收点,用微薄的收入换取着柴米油盐……

就在他和妻子将老人送回家的时候,老人家的儿子傻傻地看着母亲,“啪”地一下就摔倒了,浑身触电似的抽搐着,口吐白沫,两眼泛白。

顿时,他和妻子被这突如其来的抽搐惊呆了。

老人赶忙将周围的东西挪开,生怕儿子磕碰着发生第二次伤害,嘴里不住地叨念着:老天爷哪,啥时才是个盼头哪!

他和妻子赶忙扶了老人,眼睁睁地瞅着老人的儿子似乎没有了任何办法,就那么安静的抽搐着,大约两三分钟之后,老人的儿子就像从梦中醒来似的,依旧那么迷茫,那么失神,甚至那么哀怨。

那一刻,他和妻子简直懵了,怎么也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

为此,他决定给老人的儿子检查身体了。老人就说,真是没办法哪!

后来,他将老人的儿子送往了医院,经过检查,医生就说,这样的病例只能吃一些药物控制了,当下没有更好的办法可以治愈。

“怎么办?”妻子久久地打量着他。“今后,老人一家如何生活哪!”

默默的,他的眼角分明淌出了泪水,悄无声息地划过面颊,流向了嘴角,咀嚼着,苦苦的好涩。

之后的日子里,他将老人身背破烂的场景研制成了一组三彩作品,在上海举办的2010年第41届世界博览会上荣膺国际大奖,并被来至新加坡客商收藏。

其间,他将作品的奖金全部用来救济老人。每月都要按时存到老人的银行卡上。

他说,这笔费用原本就是老人的,是老人给了我们创作的艺术和灵感。

他的内心总是那么的柔软,充满了感激,更多的是感恩和感动。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或许,这就是一个企业家的胸怀,艺术家的悲悯,注定成就着他的事业,也成就了他的为人和品格。

那一刻,妻子深情地注视着他,偎依在他的身旁,轻声的喃喃着:这辈子,做你的女人真的很幸福!


【七】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一个十分平常的日子,却又是不同以往的悲怆时刻,世界为此震惊。

四川阿坝羌族自治州汶川县突发8.0级地震。

瞬间,房倒屋塌,山崩地裂,成为了一片废墟,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消失、在呻吟、在痛苦、在挣扎、在呼救,也在死亡……

地震造成的伤亡数字在不断攀升,1000人、3000人、8000人、10000人、15000人、30000人、50000人……

地震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也在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此刻,看着电视里滚动的直播,看着那残墙断壁,还有救助的场景,揪心的画面,血污的肢体,掩埋的身躯,死亡的骨肉。他的心在泣血、在落泪、在哽咽、在悲痛……

蓦然间,他决定赶赴地震灾区。

那阵子,他的两件三彩艺术品恰好在一次香港国际艺术品参展中争得荣誉,获得了大奖,甚至拍得120多万。

无疑,这是一笔可观的数目。原本用来交付唐宝斋的租金,为员工们开资,甚至准备为女儿结婚时购买住房,置办家档。然而,这一切,只能暂时延期,不再考虑了。

那时候,他给员工们在会上说:我准备把这笔收入全部用来救助地震灾区。这个月的工资和奖金,或许延迟发放了,希望大家能够配合和理解……

顿时,掌声响起。

员工们都说:这个月工资我们全部救助灾区……

那一刻,他深为员工们的这份情怀与大爱而感动而感慨。他说:“大家的劳动与付出,我一定加倍补偿……”

之后,他对将要准备结婚的女儿说:爸爸这么做,或许延误了你的婚期,延误了为你购买住房,置办家档。不会埋怨爸爸吧?

“爸爸的善举,女儿一万个支持。结婚成家虽然是终身大事,但与灾区群众相比,此刻,女儿是最幸福的。爸爸,如果你决定赶赴灾区,女儿也会随你一同前往,亲手将救灾物资和善款发送到每一位救助家庭……”

“好!不亏是爸爸的女儿。”

那一刻,女儿投入了爸爸的怀里,忽然觉得父爱如山,是那样的伟岸,那样的高大!

于是,他将第一批善款80万元,通过红十字会转往了灾区。当时,就有媒体前来专访,都被他婉言谢绝了。他说:没必要宣传自己。我只是为灾区群众尽一点义务,献一份爱心……

随后,他便亲自赶赴了灾区。

那时,妻子因胆囊息肉,正在住院,马上就要手术了。久久地,他注视着病床上的妻子。有多少话要说,似乎犹豫了。

“这几天,也许我顾不上照顾你了。”

“我知道,你一定要去灾区了。这些年,我还不了解你吗?放心去吧。无论任何时候,你的选择,我都全力支持。”

紧紧地,他攥着妻子的双手,扶着那瘦弱的身子,心里忽然酸酸的,眼里就有泪水涌了出来。

“这么多年,让你跟着我受苦了……”

涩涩地,妻子宽慰地笑了。

于是,他去了,领着员工,冒着不断的余震,踏着泥泞的雨水,行走在崎岖的山道,穿越着茂密的丛林,闻着那种说不出的腐臭,终于赶赴了灾区,赶往了汶川、北川,还有无数的乡镇,汉旺、映秀等等。进校园,走工矿,入农舍,带去的是温暖、是关切、是真情、是救助……

那时,女儿原本要跟爸爸一起出发,只因妈妈住院,守候在了病床前。然而,女儿的那颗心,随着爸爸疲惫的身影在奔波,伴着妈妈的手术在悸动……

默默中,他在奔走着、感受着、告慰着、奉献着……

生命,原本是那样的可贵,那样的坚强,甚至又是那样的脆弱!

那时,在映秀镇,当他来到一位老人家里,看着那倒塌的房屋,以及残椽断壁下零乱的家档,甚至还有半截水缸。这才知道,地震中,老人不幸失去了儿孙,还有儿媳。

即便是圈舍里,倒塌的墙根下,不知何时,竟然压着一头死去的老牛,或者是坍塌的顶棚砸在了牛头上,还没发出哞哞的叫声,便茫然地睁着两眼,随着主人的忽然离世而消失了……

那一刻,他怔了。傻了。懵了。说不出的悲凉和酸楚。

面对这样的惨状,这样的境遇,即便用尽所有的金钱也换不来昔日的温馨。

“老妈妈……我来看您了……”他给老人轻声地说着。

老人只是痴痴的,一言不发,甚至一动不动,仿佛雕塑一般,唯有罩在面前的那丝白发,还有宽大的衣襟,随着野野的山风呜咽着,飘忽着……

“这是一万元,您老拿着吧……”

老人到底抬起了头,似乎看了他一眼,哀戚着:“人都不在了,要钱还有啥用哇……”

说着,老人哽咽了,再也说不出一句话来,唯有枯梗的双手不住地拍打着泥泞的地面,恨不能将传说中的“地龙”拍打出来。只拍得遍体鳞伤。

传说中,地下有一条长龙,因为触犯了“天条”,常年横卧着,在赎罪,在忏悔。每隔几百或上千年,才可以翻动一下身子。每翻身一次,就会跟着发生强烈地震,就会有无数的生命被断送……

那一刻,他的心碎了,刀割似的阵痛,顿时,夺眶的泪水喷涌而出,就像开闸的汛河,“哗哗”地流淌着……

“灾难既然发生了,您老一定要保重啊!全国人民都在牵挂着灾区……”

呜呜呜呜……

老人依旧呜咽着,和着那天际间的愁云,和着那飘忽的雨幕,和着他远去的身影,还有那无言的抽泣,在永久地祝福着、祈祷着、也在思念着、感恩着……

就这样,一百二十多万元的善款,全部捐献给了灾区人民。自己却欠下了一身的债务。即便是妻子住院的费用,包括唐宝斋的租金,员工的保险、工资等等,竟然全部从朋友那里筹借。

到底图的什么啊!

那一刻,多少人在疑惑,在追问。

他说,什么都不图,什么都不为,只求唤起一份良知和责任!

那时候,就在他从汶川震区赶回洛阳,见到妻子,第一句话就是: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那一刻,妻子怔怔地看着他,看着他近乎疲倦的样子,蓬乱的头发,甚至满脸的胡须,有多少话要说啊,只是眼泪迷濛了……

之后的日子里,他又投入到了工艺创作,烧制出了一组“大爱”三彩人物群像,艺术地呈现了一种民族的脊梁,大国的尊严,众志成城的力量!

当中,还将救助的那位老妈妈制作成了一尊三彩雕像,有抗争、也有不屈,更有孤独和无助,微妙地呈现出人性的苍凉与大美。十分震撼。

2013年7月,香港国际工艺品展出中,这组三彩作品再度成为了关注的焦点、热点,被收藏界一度追捧……

其间,还烧制了诸多三彩人物肖像,诸如元帅、将军等等,并由国家军事博物馆以及元帅和将军的故居珍藏。

更多的业内人士无不惊叹:“大师的三彩艺术,融汇了古老与现代的元素,多角度、多层次地开拓一种全新的视觉冲击,如此震撼的场景,前无古人,弥足珍贵了。”

是啊,在三彩艺术的世界里,追求的永远是极致,是完美!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八】

当我走进九朝文物复制品有限公司,洛阳唐宝斋文化艺术中心,洛阳市艺术研究院。在高水旺大师陪同下,在唐宝斋展厅里,犹如步入时空隧道,在历史的长廊中走进了繁华的盛唐时代,感受着那种黄钟大吕,民族气节,文化氛围,浪漫情调,以及温馨与和谐,柔美与舒适……

当一阵讲解微风拂面似的传来,忽然间,每个人的心态竟然是那样的平和与宁静,豁达与明朗了。

此刻,在如此静谧的展厅里,更多的是驻足,是留恋,是惊叹,是顶礼膜拜的虔诚,是无言的触动,是灵魂的洗礼!没有更多的词汇在这里注释,唯有震撼!

2007年1月,唐宝斋组建了文化艺术品展厅,还有行政办公中心,以及产品研发基地。经营有三彩高仿艺术品研发与展销,彩陶学术研究,影视文化产业,中外文化交流和工艺人才培养等等,成为了洛阳市涉外旅游定点购物单位。

时隔十五年来,这里依然瞩目,成为了海内外关注的聚焦。

就文化艺术品展厅而言,建筑面积400平方米,装潢迥异,格调新奇,彰显了大唐风韵。顶端更是独具匠心,分布着五个硕大的车轮图案,象征着五千年文明与历史的车轮滚滚而来,在岁月的风尘里如烟漂渺,雄浑壮美了。而那陈列在紫黑色立柜上的艺术珍品就更显风雅意韵了。有几万十万甚至几十万的“镇墓兽”,“三彩骑骆驼俑”,“三彩罐”,“花头饰歌舞俑”,“三彩走行驼”,“三彩色天王俑”,“贴花坐鼓俑”,“三彩八人乐驼”,“五人载乐俑”,“彩绘贵妇俑”,“彩绘抬腿马”以及“三彩豹花马”,“三彩狮”,“彩绘文官俑”,“彩绘武官俑”等等,价格尽管看似那么昂贵,事实上,与盛唐历史相比,惜日的那种辉煌,那种祥和,那种庄重与素雅,那种高贵与雍容,华丽与恬适,那种宁静与致远,早已将这些数字淹没的微不足道了。好在唐宝斋的主人和他的员工们还在这里向世人讲述着一个又一个传奇的故事,一个又一个感动中国的经典。

这里,每天都在接待着无数的游客和收藏大家,或观光或欣赏或揽胜或探秘或寻踪或造访。

这里,每天都在对外开放,全天都在为顾客免费服务,免费讲解。

美国的客商来了,英国的客商来了,法国的客商来了,俄罗斯的客商来了,意大利的客商来了,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博士和院士来了,美国世界《财富》的大亨们来了,更多的新闻媒体来了……

他(她)们捧走了一尊尊雕塑,留下了一串串赞美,带来了一声声的问候,还有那一句句的祝福!成为了洛阳唐宝斋一大亮点,一道风景,一曲主题,永恒而久远。

他(她)们依然在感叹,依然在震惊,为华夏古老的文明,为中国灿烂的艺术,也为当代杰出的工艺美术家高水旺大师而喝彩而欢呼而致敬!

作品展示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