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英雄在一起的日子

ZPBGWX 024


我们要大力倡导这种爱国奉献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

——习近平

 

我们曾和英雄在一起,英雄也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一、沉睡的手电

燕尾港镇农电站的电工顾祝森早就听当地人说,在燕尾港那边有个“水牢”,岛上有一对“傻子”。不过,他很长一段时间,并不明白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直到1996年那次充满了偶然,又充满了必然的相识,才让他恍然大悟。

那是初夏的一个周六,为了买点新鲜的海鲜给二哥过生日,一大清早,顾祝森就骑着一辆凤凰自行车,一路颠簸着来到燕尾港码头,与渔民们开始斗智斗勇。挑挑拣拣中,两个渔民的对话引起顾祝森的注意。

“老陆今天怎么没来?”

“你还不知道啊,昨天海风大,他在海上出了点事。幸亏守岛的老王帮忙,不然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

“哪个老王,开山岛上那个王继才?”

“还能有哪个老王,当然是王继才了。他在这没水没电的开山岛一守就是十年啊,真是不容易。”

作为一名电工,顾祝森对于“电”字特别敏感,他立刻追问:“没电的岛上也住人?住了十年?简直不敢想象。”

先前问话的渔民接过话说:“是啊,这巴掌大的孤岛,白天海茫茫,夜晚望星星,这哪是守岛,分明是‘坐牢’,真是难为他了。”

王继才、开山岛、没有电,顾祝森默默记住了这几个关键词。那个晚上,顾祝森和兄弟姐妹们在二哥家欢聚一堂。也许是喝了点小酒兴奋,也许是别的原因,一直到了半夜,顾祝森还在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不知道为什么,白天渔民们的对话在他耳边反复回荡。没有电的岛,守着岛的人,这一切都让顾祝森无形感到一种责任感。要不要去看看?而这个念头一旦萌生,就变得越来越强烈。强烈到刚刚过了五点,他就迫不及待地出发。

虽然夏天天长,但此时的天依然是灰蒙蒙的。顾祝森就在清晨的薄雾里,一路赶到了码头。此时,已经陆陆续续有一些渔民出海,但并没有人愿意去偏远的开山岛。顾祝森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愿意去的渔民,这个渔民脸上却挂着一种神秘莫测的微笑,不断地给顾祝森打退堂鼓:“小伙子,我和你说,海上风浪大,我们这渔船又小,晕船的滋味可难受了,一般人都受不了,你可要想好了啊。”

“没关系,我身体好,能经得住。”此时才二十多岁,还十分年轻的顾祝森,像是要证明什么似的急迫地回答。可从燕尾港出发后,顾祝森才深刻地感觉到,在茫茫的大海里,这条小渔船是多么渺小。发动机的轰鸣声和海浪声交织,像是在耳朵里不断地打雷。一段时间后,耳朵好像已不存在,什么都已经听不见,而眼睛所能看到的,除了海水,别的什么也没有。

时不时的风浪拍打着小船,仿佛告诉他们大自然的力量,晕船的滋味渐渐在顾祝森身体里蔓延。半个多小时的颠簸后,顾祝森终于忍不住了,“哇”地一声就趴在船边吐了出来。他脸色苍白,眼巴巴地问:“还有多久能到开山岛?”

“晕船吧,小伙子?你可要受罪了啊,这才一半路呢,我估摸着,怎么也得再过半个小时才能到。”

才到一半?顾祝森还没来得及惊讶,胃里又是一阵翻江倒海。剩下的半个小时,每一分一秒都很漫长。那种难受、无力和恐慌,顾祝森到今天都记忆犹新:“我当时就想,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好不容易能平静一小会,马上风浪一来又得吐半天,我都以为我熬不到开山岛了。”

在这种痛苦中,开山岛渐渐浮现在顾祝森的眼前。之前,顾祝森一直好奇王继才为什么要守在这个岛上。但是,当他在船上看到,营房墙上醒目地写着舍家卫国四个大字,他似乎明白了什么。

第一次登岛是艰难的。当时,在青苔布面、陡峭湿滑的老码头边上,小渔船被汹涌的海浪猛烈地拍打着,摇晃不止。顾祝森几次试图把脚搭在码头的崖子上,但都找不到着力的地方,只好老老实实地把脚又缩了回去。这样反复来回折腾了好几次,他才有惊无险地上了岛。这惊险的场面,顾祝森直到多少年后回想还心有余悸。

顾祝森上岛后沿着台阶往上爬行,在营房前看到了正要吃午饭的王继才夫妇。环顾四周,顾祝森被王继才夫妇艰苦的生活条件深深震撼了。是的,这种穿透心扉的震撼,顾祝森至今都忘不掉。他曾无数次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虽然和现在比不了,但我上岛那个时候,我们的生活条件已经慢慢好起来了。以前的“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早就已经变成了空调、彩电、VCD,可这个岛上除了国旗、煤油灯和收音机,别的啥也没有。”

看到荒岛上有人出没,王继才也是吃了一惊。得知顾祝森是专程前来,王继才莫名涌起一种惶恐。也许,这惶恐来自于“贫困”。他局促了一小会,才热情而羞赧地邀请顾祝森一起吃午餐。顾祝森一看饭锅,就那么一点米糊,外加一盘蔬菜和少许虾蚌,心里十分不落忍,手舞足蹈地连连推却。瘦小的王仕花却迸发出一股难以描述的力量,不由分说地就拦住了顾祝森的胳膊,主动把米糊拨给了顾祝森:“我饭量小,不怎么饿的。”

王仕花的举动让顾祝森十分感动。他看着眼前这个可爱可亲的大姐,不由得回想起,早已经尘封了许多年的吃饭的往事。那还是上世纪六十年代。那时候,旧中国孩子常常夭折的苦痛,还没有完全从大伙心里散去,计划生育的国策那时候也还没有执行。所以,在广大农村,大家都奉行着多子多福理念,家家户户基本都有两个以上孩子。顾祝森家最为特殊,兄弟姐妹一共八人,顾祝森排行第六,所以也常被人称呼为“顾老六”。但事实上,在那个经济还不发达的年代,多子并不会多福,反而是生的孩子越多,家庭负担就越重,经济条件就越差。顾祝森的父母,也是常常把仅有的食物分给他吃,说着“我不饿”。一直到了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家发展,随着孩子们渐渐长大成人,顾家生活才渐渐改善。

王仕花看起来比自己大十几岁,正是小时候妈妈的年龄。一想到小时候,一想到妈妈和已去世的爸爸,顾祝森无限感慨,眼泪也忍不住在眼眶里打转。他极力控制住自己,不让自己显得太煽情,而得知王继才晚上睡觉前,总会到岛上几个重要的哨点巡查一遍时,他心里又是一惊。这孤岛晚上黑窟窿东的,几个哨点又都在悬崖峭壁的地方,这不是拿命在开玩笑么?一种莫名的情感,在顾祝森身体里燃烧,带动他一把拉开随身携带的抢修背包,拿出当时还比较贵重的手电筒,硬是塞给了王继才。如今,这个承载了斑驳岁月的手电筒,就静悄悄地躺在王继才先进事迹展览馆里。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二、五花肉、酒和山洞

带着感动和遗憾,顾祝森离开了开山岛。回到镇上后,顾祝森心里还是久久不能平静。偏僻狭小的开山岛、朴实无华的守岛人,这一切都时不时涌上心头,带给他极大的冲击。一种想要改变什么的想法,在他脑海里模糊地翻起了浪花。可他能做什么呢?要不,就带些米面给朴实的大哥大嫂吧。他这么想着,就行动了起来。可接下来两个周末,海上风浪都太大,渔船没办法出海。

在焦急的等待中,第三个周末姗姗来迟。天蒙蒙亮,顾祝森就骑着自行车奔向了码头。在码头边,借着清晨第一缕阳光,顾祝森看到多变的海面终于又平静了下来,今天可以上岛了!怀揣着激动的心情,顾祝森飞快骑到了最近集市,买了二十斤大米和一份五花肉,这才一路蹬回码头。

顾祝森挥着双手,对着渔民们大声呼喊:“有人去开山岛吗?现在就出发,多付五十路费。”与现在不同,九十年代中期,五十块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渔民们出一趟海,也未必能赚五十块钱。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很快就有几个船老大凑了过来。顾祝森仔细盘问了几句,选了一个熟悉路线的船老大,拎着大米和肉就上了船。晕船的滋味依然难受,但也许是身体适应一些,也许是对改善王继才生活的憧憬冲淡一些,这次路程是充满希望的。就这样,三个星期后,顾祝森终于又登上了朝思暮想的开山岛。

这次上岛,顾祝森终于胆子大了一些,他瞅准时机,一跃而上。他心中欢喜,一步并两步地走到营房前,却没有看到可亲可敬的王继才大哥和王仕花大姐。他们去哪了呢?顾祝森十分好奇。他四下环顾,看到国旗已经升了起来,估摸着夫妻俩可能在巡岛,也许很快能回来,把大米和五花肉放在营房门口等了起来。

左等右等,眼看太阳越发毒辣,阳光钻得顾祝森背上生疼,王继才夫妻俩却一直也没有回来。顾祝森想,这样守株待兔也不是办法,拿起五花肉一路小跑找起来。过了好一会,终于在岛的侧面发现了王继才夫妻俩。他们互相搀扶,正背对着顾祝森行走着。“王大哥、王大姐,等一等。”顾祝森大声呼喊。王继才夫妇二人听到喊声,这才回头。他们看到顾祝森又一次上岛,显得有些诧异,特别是在目光移到顾祝森手里的五花肉后,脸上更是浮现出迷茫的神色。

顾祝森快步追上了王继才夫妇:“王大哥、王大姐,你们的事我回去之后和领导汇报了,单位委托我带些米来送给你们。我看这岛上苍蝇蚊虫什么的还不少,这五花肉就带过来了,大米还在营房那。”顾祝森知道王继才夫妻俩的质朴,生怕他们会拒绝自己的好意,只好编制了一个善意的谎言。

“这是公家给我们的吗?这些年军区和政府没少给我帮助呢。”听到顾祝森的话,王继才坚毅的脸庞浮现出感动的痕迹。听说顾祝森在营房等了很久,王继才有些不好意思,连忙告诉顾祝森,自己刚刚一边巡岛,一边在岛上散落的大大小小菜地上忙活,所以耽搁了时间。

顾祝森好奇地发问:“这荒岛上也有菜地?”王仕花自豪地接过话茬,“对啊,我和你王大哥每天都干这种菜捕鱼的农活呢。前几年,我们哨所还获得了‘以劳养武’先进单位呢。这样吧,中午快到了,我先回去做饭,让老王带你在岛上逛逛。”王仕花说完,接过五花肉回去准备饭菜去了。

王继才领着顾祝森继续沿着小岛爬行:“前面就有一个菜地,不过只有箩筐大小,和外面的菜地不能比。我们上岛的时候岛上除了几排空荡荡的旧营房,就是光秃秃的乱石,吃的一根葱、一棵菜都要从岛外运来。这些年,我和你王大姐两个人像燕子衔泥一样,从岸上一点一点运来泥土和肥料,在石头缝里种树种菜,这才有了这么一块块小菜地。”

顾祝森听了大为感慨,原来,连这些小菜地的背后都有这么多故事。“对了,你们巡岛都做些什么呢?”

“以前我们主要是防止敌特分子,怕他们过来搞破坏。这两年更复杂了,走私、偷渡,什么样的人都有。就在上个月,还有一个邻村的小年轻和我套近乎,带了四条香烟想要收买我。”说到这,王继才突然严肃地看了顾祝森一眼,“我一开始看你的五花肉,还以为你也打着走私的打算呢。”

顾祝森一听就傻了,正准备张口解释,却发现王继才已经笑了起来。他这才知道,王继才是在和他开玩笑。他暗自松了一口气,原来严肃的王大哥也会幽默。他转念一想,也是,没一点幽默细胞在这寂寞的小岛上可怎么活。

王继才说:“我有一双‘火眼金睛’,看你的眼睛我就知道你不是那种人。”话音未落,顾祝森和王继才二人已经回到了营房门口。王继才拿出上次顾祝森送的手电说:“小顾,你在这等我一下,我去拿瓶酒,我们中午喝一杯。”正在做饭的王仕花也说:“你留下吧,在这荒岛上喝酒是老王唯一的爱好了,平时岛上也没有人,今天难得你来,你们正好一起喝点。”

顾祝森一看推辞不过,就说:“那我和你一起去拿。为什么还要带着手电啊?”

王继才神秘地说:“跟我走吧,一会你就知道了。”说完,他从营房出来,下了坡转了两个弯,走到了一个山洞门口,打开手电走了进去。顾祝森跟在后面,觉得格外惊讶:“这个小岛上居然还有一个山洞,是不是防空洞啊?”

“对,这不仅是防空洞,还是我和你王大姐冬天住的地方。你看现在这岛上像蒸笼一样,一旦到了冬天,那就是冰冷刺骨,只有这里海风吹不透,不然熬不住啊。”王继才停顿一下接着说,“这山洞是个宝,不仅冬暖而且夏凉。这酒还是上次军区送来的,你看外面这么热,这要是在外面就变味了。走,我们回去喝酒去。”

酒一喝起来。王继才就显得活络起来:“以前我是烟酒不沾的。上岛时候,王长杰,县武装部政委,他送我来的时候给我带了白酒。我说政委,我不喝酒啊。他笑着说,今后用得着。上岛第三天,来了强台风,那海浪声像爆炸似的,我真怕自己被台风吹到海里。后来怕极了,就想到了那些白酒,想用酒精麻醉自己,所以慢慢才喝起酒来……”

那天,吃着自己带来的五花肉,顾祝森和王继才喝着从山洞取出来的酒,一起聊了很久很久。


三、对电的渴望

这次登岛以后,顾祝森和王继才成了朋友。他知道王继才每次运土,都会被船老大嘲笑“傻”,就决定陪着他们一起傻到底。从此,顾祝森隔三差五“受委托”登岛,除了给王继才夫妇送去一些生活的补给外,还会忍着船老大们若有若无的嘲笑,带上一些土。一来二去,很多同事都听说了顾祝森的“傻事”,有的人不理解,背地里都说他傻,有的人则在茶余饭后,冷嘲热讽地说他作秀。对于这些,顾祝森并不是一无所知,但他从不在乎这些闲言风语,始终都在默默坚持。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就这样年复一年,许多事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国家的改革,顾祝森从归镇政府管辖的燕尾港镇农电站电工变成了国家电网公司燕尾供电所的农电职工。而曾经质疑顾祝森的人们,也渐渐被顾祝森的坚持所感动,纷纷加入了他的团队,形成了一支人称“海燕”的志愿服务队。这支服务队时不时上岛,与王继才聊聊天,说说家乡的趣事,为王继才枯燥的生活带来了一抹亮色。而作为供电公司员工,“电”更是绕不开的话题。

“老六,我听广播说国家又消灭一批‘无电村’,连那种很高的山都能用上电了,你说我们这里是不是也很快能用上电呢?”这些日子,王继才听到顾祝森的同事,都喊顾祝森叫“老六”,他也觉得这样称呼很亲切,都以“老六”来称呼顾祝森。这天,顾祝森一上岛,王继才就满是期待地这么问他。

顾祝森听出王继才的期盼,他多想回一句,快了,快了,这里也马上能用上电了。可是他心知肚明,现在的技术还没到那一步,只能略带遗憾地说:“虽然那些村子都在山沟里,很多地方都没有路,但毕竟在陆地上,只要多花钱,多吃苦就能把线架过去。我们这是在大海里,根本没‘根’,线架不过来啊。”

“照你这么说,我们在这个岛他们上是用不上电了。”听了顾祝森的话,王继才和王仕花都有些失落。这些年,他们吃够了没电的苦。时间迈入了新世纪,所有人都有了电视、手机、洗衣机,奔向了新生活,只有王继才夫妇好像还生活在原始社会。岛上除了一个时灵时不灵的收音机和一个老式的手摇步话机,其他什么电子设备都没有。更受罪的是,因为长期住在潮湿的山洞里,王继才和王仕花的胳膊和腿上,都长满了铜钱大小的白斑,一个摞着一个。他们常常半夜里疼醒,只能你帮着我,我帮着你,互相敲打,度过一个个不眠之夜。他们是多么期望岛上能有电啊!

看到王继才夫妻俩情绪十分低落,袁立雨插起了话来:“这也不一定,前两天,老刘家停电了,我去他家抢修,听他上大学的儿子说,有一种电缆能埋在大海里。叫什么,对,海底电缆。说不定有一天,我们也能用这个海底电缆,把电送上岛呢。”

说到这里,我们要介绍一下袁立雨。袁立雨是南岗乡供电所一名普通的农电工,他是典型的“农家的子弟国网的人”。袁立雨家里兄弟姐妹7个,所以袁立雨和顾祝森一样,都是穷苦出来的孩子。除了出嫁的姐妹,袁立雨的几个哥哥都外出打工了。于是,袁立雨和妻子主动承担起了赡养老人的担子。为了不让父母受累,袁立雨父母兄弟的地都是袁立雨一个人在种,最多的时候要种三十几亩。更难能可贵的是,承担了这么活,袁立雨不仅能够把工作的事情忙好,把家里的农活干好,还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他除了加入“海燕”志愿服务队,长期为王继才服务,还经常照顾邻村的孤寡老人,被周围同事都喊作“袁雷锋”。

听了袁立雨的话,顾祝森也接着安慰说:“是的,王大姐你不要难过。以前我们小的时候,哪里能想到我们乡村能用上电啊。现在,不也是村村都通了么。我们国家肯定还会一直发展,我想早晚有一天这里能用上电。”

王继才赞同地点点头。


四、“风浪大就别来了”

在大家对未来的憧憬和期盼中,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时间一晃到了2008年。这些年来,在王继才和王仕花的精心栽培下,100多棵松树、苦楝树在岛上长得越来越高,蔬菜瓜果也在岛上生根发芽,开山岛从一个荒岛渐渐变成了“绿岛”,一切都充满了希望。

元宵节那天,顾祝森一行人刚一上岛,就看到王继才眉飞色舞地走过来:“老六啊,岛上有电啦。春节前,省军区上岛,给我们送来了一台风力发电机,靠风吹就能有电了呢,神奇不?靠着这个,我和你王大姐还在岛上看了春节联欢晚会,心里特高兴。”

听说岛上有了电,顾祝森也十分激动,急切地问道:“风机在哪,快带我们去看看。”王继才笑着说:“你不说我也要带你们去看呢。”于是,在王继才带领下,一行人一起跑到风机前。虽然风机很小,但是看着它转起来的样子,顾祝森心里可高兴了。可还没高兴多久,大概也就两三个星期的样子,正在值班的顾祝森,接到了王继才用手摇步话机打来的电话:“老六啊!这岛上的又断电了,我和你王大姐思来想去,只有找你,你们对电是内行。”

顾祝森立马把这件事放在了心上,周末一到,就带着大家伙上了岛。一行人登岛后发现,问题应该是出在风机材质上。大家一下子犯了难,修吧,受材料限制,代价太大且效果没法保证;不修吧,大哥又没电用,怎么办?

在队员们左右为难时,王继才看出了大家难处,故作轻松:“老六,是不是有点困难?没事,以前这么多年没电我们也挺过来了,没电就没电吧。”虽然王大哥给了大家一个台阶下,可顾祝森感觉脸上像挨了一巴掌,甭提多难过。

一从岛上回来,顾祝森赶紧和海燕服务队的同志们一起商量,将开山岛用电的事情向灌云县供电公司领导汇报。幸好,公司领导十分重视,通过募捐的方式为王继才购置了一台柴油发电机。顾祝森心里十分高兴。可他没想到的是,一向在岛上用惯了煤油灯的王继才,把柴油看得比什么都珍贵,总是舍不得用,岛上的用电又一次紧张起来。

这一紧张就是四个年头。一直到2012年,顾祝森才得到了一个好消息。原来,连云港市政府又给岛上装了光伏板和储能装置,岛上又一次有了电。不过,开山岛上的气候条件十分恶劣。盐碱潮湿的环境,很快腐蚀了线路,让铜变绿,让铝长毛,使得发电设备出现了种种故障。王继才对电了解得特别少,每当遇到故障时,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顾老六”和他的海燕服务队。而每次接到王继才的电话,顾祝森也总是二话不说,立刻就上岛进行检修。

顾祝森知道,海上雾大,光伏发电不稳定,也知道岛上盐碱大,线路开关容易坏,主动把检查和保养微电网的任务给承担了下来。受岛上地形限制,队员们在维修时只能跪在地上布线。时间长了,大家的膝盖上都硌出了血印,但他们没有任何怨言,就这样让岛上一次次恢复光明。

维修不仅是个技术活、辛苦活,也是一个危险活。2013年夏天的一个中午,王继才又一次告知顾祝森岛上的光伏板出了问题。顾祝森想,这么热的天,没有电,那是决计不行的。于是,周末一到,顾祝森一群人又再次上了岛。不巧的是,这一天海上风力六级,浪高两三米。他们乘坐的小船出港后,失去了挡浪堤的遮蔽,海上的风浪瞬间加大。小船立刻剧烈摇晃起来,像是风中的一片小小落叶,时而被巨浪抛向波峰,时而被波涛甩向浪谷。在这种“蹦极”下,好久没有感受过的晕船滋味,又一次笼罩了顾祝森,他胃里的酸水一下子泛了出来,很快冒到了嗓子眼。他想咽,却怎么也咽不下去。最后,在小船又一次过山车式的翻滚中,蕴藏已久的酸水一下子都喷了出来。而其他队员也没有好到哪里去,有的吐了出来,有的也是脸色苍白,很显然是在苦苦忍耐。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在肆虐的风浪中,队员们终于上了岸。头重脚轻的众人上岛后,仍觉得自己在海上航行,以至于整个小岛都在眼前晃动着。大家知道,这都是晕船造成的错觉。他们蹲在岸边,喘了半天粗气,仍觉得天旋地转。许久之后,王继才在巡岛时,发现了这群可爱又可敬的冒险家,立刻高兴地迎了上来。而顾祝森等人眼看王继才靠近,只好强自按下身体一切的波澜,站起身,向王继才走去。可是,一走起路来,他们就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身体,一个个左摇右晃,像跳着踢踏舞。王继才这才意识到,队员们一定在路上发生了什么。他一番询问后,心疼地说:“我今早看着风浪大,心想你们肯定不会来了,没想到……以后,风浪大你们就别来了。”

这天以后,为了怕顾祝森再这样冒着风浪来,不管顾祝森他们怎么叮嘱,王继才再也没有主动联系过大家。他宁愿忍受没电的痛苦,在这狭小的“水牢”里,像一个大树一样经受风雨侵袭,也不愿意去麻烦别人。也就因为他心里装着别人,所以才能吃下别人吃不下的苦,才能在这边陲小岛上默默坚守。这就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啊!而顾祝森这群同样可爱的供电人,也深深被王继才这种爱国奉献精神所感染,定期“常回岛看看”,去默默守护英雄的光明!


五、“绿电”上了岛

2013年秋天,顾祝森助人为乐的事情被国网连云港供电公司办公室副主任李慧知道了,于是,在李慧策划下,志愿服务队升级成了公司注册备案的党员服务队,顾祝森17年前“受委托”的谎言成了现实。

李慧长期从事团组织工作,对志愿服务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除了送米送油外,她还组织曾经在大学里组织过乐队的李承曦和能歌善舞的衡星等连云港供电公司里具有才艺的青年上岛,为王继才提供文艺表演。除此之外,李慧也深深感觉到,随着服务队的升级,服务质量也应该有进一步的提升,最好是能给岛上带来稳定的绿色电。在她的奔走下,连云港供电公司党委对开山岛和王继才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连云港供电公司党委决定,要加大帮扶力度,一定让开山岛用上电、用好电、不断电。

在连云港供电公司党委统筹安排下,发展部的规划专职“小岳”与顾祝森牵起了手。“小岳”全名岳付昌,是个出生于苏北农村的80后。在他小时候,农村的电力并不可靠,停电是常有的事,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1992年的夏天。事到如今,他一直觉得,那天是最热的一天。

当时,年仅7岁的岳付昌正和家人团坐在吊扇底下吃午饭。突然间,吊扇像被抽走了力气,转得越来越慢,屋子里瞬间燥热起来,岳付昌的背上立刻变得滚烫,感觉整个人都要被融化。“又停电了。”失望、不满、抱怨的叹息从左邻右舍传来。“什么时候来电啊。”期盼也环绕在岳付昌的耳边。想起了在黑白电视机上看到的动画片,小小的岳付昌喃喃地立下了大大的梦想:“我长大了一定要当一个能发电的超人,让村里的大伙都不缺电。”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中国的电网取得了大发展,哪怕是再偏僻的农村,停电也早就成为了遥远的记忆。就在他发愁不知怎么实现儿时梦想的时候,幸福就这么突然敲上了门。所以,他与顾祝森一拍即合,立刻开展了微电网的研究。

可是有件可惜的事,那就是顾祝森没能亲自参加这个微电网的建设。2014年冬天,微电网项目立项不久,按照公司岗位轮岗的要求,顾祝森被调整到几十里外的侍庄供电所担任所长,他就这样带着遗憾和牵挂,到了新的工作岗位。袁立雨则毫不犹豫地扛过了他肩上的枪,从此和岳付昌并肩战斗在一起。

2015年初,在袁立雨的带领下,岳付昌第一次上了岛。和顾祝森第一次上岛时不同,王继才的事迹已经由鲜为人知到广为流传。2014年,王继才还被评为“时代楷模”,成为大家心目中榜样。想着即将能见到王继才,岳付昌感到无比开心,可他登岛之后并没有见到王继才。王仕花告诉他们,王继才去参加连习近平总书记都要参与的新春茶话会去了。岳付昌听到之后又是开心又是遗憾,开心的是大家没有忘记王继才,连总书记都记挂着王继才;遗憾的是这第一次见面的机会错过了。

带着小小遗憾,岳付昌对开山岛进行了仔细地勘察。他带着相关材料回去测算后发现,要建一个能满足王继才基本生活用能的自主发电系统,大概需要三十万费用,这一下子在连云港供电公司引起轩然大波。支持建微电网的人和反对建微电网的人天天争论不休,让岳付昌精疲力竭。最后,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连云港供电公司党委对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经过一番研究,大家一致认为,建设海岛自主供电系统,既符合国家军民融合战略,也符合能源变革潮流,为英雄夫妻供电值得投入。于是,一波三折后,项目终于立项了,这下子袁立雨和岳付昌高兴了。

多年来走街串巷的抢修,让袁立雨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今天的事永远不拖到明天干。所以,袁立雨这次也是说干就干。微电网的材料一落实,袁立雨就带着队员们开工了。可是,这次的工作,注定让袁立雨终身难忘。在这地无三尺平的开山岛上,任何的车辆都没有办法行驶。在施工的过程中,袁立雨只能带着大家,肩挑背扛地依靠人力来搬运各类材料,而且只能一步一个台阶地往上背。这一天下来,肩膀被磨出血痕是常有的事。不过,袁立雨环顾四周,大家都在尽心尽职工作,没有任何人有一丝一毫抱怨,个个都是斗志昂扬。

“绿电”系统建设,布线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大夏天的开山岛,就是一个火炉。有树木遮挡的地方还好,没有树木遮挡的台阶,晒得发烫,大家一跪下去就感到一种疼痛往膝盖里钻,不由自主地想要站起来。哪怕是有时候,大家的身体能承受这种痛苦,但是心里也都会对这种疼痛有种本能的抗拒。优秀的共产党员,就是在关键时刻敢于冲上去。面对恶劣的工作环境,袁立雨主动揽下了大部分的布线工作:“我天天抢修,习惯了。”其实,这哪有什么习惯可言,为了能多坚持,他只有单膝跪着,一个膝盖磨破了换另一个,都磨破了就轮着。这一切,王继才和王仕花二人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为了减少往返时间,也为了减少费用,袁立雨等人和王继才商量,看看能不能住在岛上。王继才左看看,又看看,这些废弃的营房,都破败不堪。最后,也只能腾出一间可以住的营房给他们。5张折叠床,就只能在这逼仄的房间里一字排开。任何人在床上有一点动静,折叠床都会发出响声,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尤为明显。所以,基本上是一个人动一下,五个人都会被吵醒。为了不影响其他人睡觉,大家都是忍住忍着不动,不敢翻身,不敢晃动,强迫着自己入睡。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6月3日,开山岛“绿电上岛”项目建成了,填补了江苏省在海岛微电网建设方面的空白。听着冰箱轻微的嗡鸣声,看着空调吹出了凉风,王继才激动得不得了,他一把拉过袁立雨的手说:“老弟,我是万万没有想到,你们在岸上那么忙,服务燕尾港那么多用户,还一直不忘我们,关心着我和你老大姐用电的事。你看,岛上也没有值钱的东西,我们就更没有了,要不,就送棵树苗给你吧!”

毫无疑问,这是一颗普普通通的树苗。但它又是那么的不普通。在袁立雨亲手栽培下,在王继才精心呵护下,这颗树苗成长为一颗茁壮大树,树上还被王继才刻上“钓鱼岛是中国的”等字样。而王继才和袁立雨的友情也同样茁壮成长,王继才亲切地喊着袁立雨“老弟”,袁立雨也认下了王继才这个“老哥”。他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六、接过英雄的旗帜

在党员服务队与王继才水乳交融中,又是三年的岁月悄悄流逝,时光的指针渐渐拨到2018年。这一年,已经是开山岛电力情缘萌发的第22年。22年的岁月,足够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情,足够酝酿了太深太深的感情。

这一年的5月30日,袁立雨当选助人为乐类“中国好人”。为了告诉“老哥”这个喜讯,6月18日,袁立雨在时任国网连云港供电公司党委书记吴旺东和党建部相关同志陪同下,又一次登上开山岛。袁立雨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多少次登岛,岛上的一草一木他都已经十分熟悉,每一块台阶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此次登岛,他心中波澜起伏。他一步一步走到了国旗广场,遇到了刚从了望塔下来的王继才。

见到大队人马,王继才略有些吃惊,但得知袁立雨当选“中国好人”的消息后,一向不苟言笑的他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转脸看着顾祝森:“老六,你也应该是‘中国好人’。”

顾祝森憨厚地笑着说:“能帮到你我们就很高兴了,什么‘中国好人’的我想都没想过。”这是顾祝森真心话,事实上,一个争名夺利的人不可能是一个助人为乐的人,至少不是一个能助人为乐22年的人。想到这一层,吴旺东也跟着说:“虽然没有名分,其实顾祝森也是我们大家心中实至名归的‘中国好人’。”

党建部主任张秀敏说:“今天是个好日子,要不王大哥您给我们服务队授个旗吧?”

“这敢情好,就去国旗广场吧。”王继才一边说着,一边带领大家走到了国旗广场。队旗的旗杆很长,旗帜迎风飘扬。在吴旺东的扶助下,王继才将这若重千斤的队旗庄重地授予了袁立雨:“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要做就是一辈子。老弟,我现在将这面队旗授予你,希望你能永葆初心,为人民服务一辈子!”袁立雨也是郑重承诺:“老哥,你放心,我们供电人会永葆开山岛光明!”这是袁立雨的心声,也是供电人的庄严承诺!

看着这“中国好人”服务“时代楷模”的画面,张秀敏觉得,这不仅是个授旗仪式,更像是一堂让人内心倍受洗礼的党课。受这气氛所感染,她不由自主地按下手机快门,记住了这珍贵的一刻。至今,从照片上仍然可以清楚的看出,那天的王继才是多么强健有力。所以,无论是顾祝森还是袁立雨或者是在场的任何一个人,谁也想不到这是他们和英雄的最后一面。但仅仅一个月后,噩耗就这么突如其来。

得知王继才牺牲的那一刻,袁立雨感到头皮一麻,只觉得难以置信。他抬起走,手上仿佛还残留着“老哥”双手的温度。老哥,你就这样不辞而别了吗?我还有很多很多话想和你说啊,我还有和你永久的约定啊,你怎么能就这样走了呢?那些天,袁立雨等人难过极了。

在这种难过中,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让人温暖的批示:“要大力倡导这种爱国奉献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于是,原本只有王继才和王仕花两人的小岛,迎来了一群新的民兵“接班人”,同时开山岛党性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建,原有的“绿电”项目已经不能满足这样大规模的用电需求。

听说这一情况后,国网江苏电力公司党委提出要捐建开山岛微电网和海水淡化系统。于是,服务队有了新的使命——“红色岛 绿色电”。面对这样的重任,连云港供电公司党委非常慎重,专门开会研究。会议中,大家对选择岳付昌当项目经理等一系列议题都达成共识,唯独在一件事上犯了愁——选谁当总指挥呢?

这时,连云港供电公司三级职员段锋站了出来:“我毛遂自荐担当项目总指挥。”段锋的主动请缨让所有人都十分吃惊。因为,这时候的段锋已经55岁了,按照国有企业党员领导人员的相关规定,马上要退二线。不仅如此,在前不久的党委巡察中他还刚刚被处分过。当时,段锋非常委屈,我就是为职工“办好事”,自己又没拿一分钱,而且还是以前的事情,为什么要处分自己?为了这件事,他曾向连云港供电公司党委班子解释过。但没办法,规定就是规定,最终段锋也只能懊恼地背了处分。所以,这样的同志要老骥伏枥,让大家十分感动。

“不管在几线,我工作热情都不会变。我上过好几次开山岛,和王继才打过照面,为这样的英雄做点什么是我真心,请同志们相信我!”看见大家还在犹豫,段锋着急了。

“好了,那就是老段了。”感受到段锋的坚定,连云港供电公司总经理程真何一锤定音。于是,段锋、岳付昌等人就这样加入了服务队,加上袁立雨、顾祝森等原有队员,服务队成员达到了37人,力量前所未有的强大。这群内心充满了坚定意志的人已经准备好,去践行那永葆开山岛光明的千金之诺。


七、英雄还在我们身边

2019年元旦,本是放假的一天,可为了早日建成微电网一期工程,队员们和来自南京等地的设计人员、设备厂家技术人员共七十余人自愿放弃了假日,踏上了前往开山岛的旅途。顾祝森、袁立雨等人从灌云出发还好,一个小时能到岛上,而段锋、岳付昌等人从市区出发到开山岛,全程要两个多小时。所以,天还一片漆黑,他们已经在路上。

十个小时前,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2019年新年贺词。这群要早起的人基本都没有收听,但吴旺东是个例外,收听新年贺词是他雷打不动的习惯。这一年的新年贺词,他是在连云港收听的。作为交流干部,如果没有特殊的工作,每个周末吴旺东都会力争回盐城,珍惜这难得的夫妻团聚。这个元旦是一个放了三天假的小长假,按惯例,吴旺东也要回盐城。可是,他为了等一个合适的天气登岛,就放弃了假日,选择在连云港值守。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吴旺东收听新年贺词的本意,不过是想听听总书记有什么指示,感受一下国家过去一年的进步和发展。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里又一次指出:“我们要记住守岛卫国32年的王继才同志”。那一刻,吴旺东仿佛受到了肯定。作为一位很有洞见性和预见性的基层领导,他坚信开山岛会成为一个时代印记,坚信王继才爱国奉献精神会成为万千新时代奋斗者的力量源泉,所以也是不遗余力地推动开山岛微电网建设。但是,万事开头难,这一段时间来自四面八方的阻力还很多很多,即使是魄力很强的他也难免有疲惫感。不过,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又给了吴旺东无穷动力。

在前往港口的大巴车上,吴旺东用手机回放了这一段视频。当听到总书记声音说“我们要记住守岛卫国32年的王继才同志”时,整个车厢沸腾了。车窗外是一片寒冷,可车厢内的气氛,却达到了高潮。看到大家振奋起来,吴旺东又进一步鼓舞大家:“记住就意味着传承,我们曾和英雄在一起,英雄也永远和我们在一起。所以,我们奋斗的每一天,都是和英雄在一起的日子!”

怀着激动的心情,众人来到了燕尾港,坐上了前往开山岛的渔船。半小时后,天慢慢亮了起来,开山岛也慢慢浮现在众人眼前。看着开山岛,有几个人的心情是特别复杂的。顾祝森、袁立雨回想起这些年和王继才的情谊,格外感伤;岳付昌想起几次错过与王继才见面,满心遗憾;段锋想起自己立下的军令状,斗志昂扬;刚加入这支队伍的沙庭进,充满期待。

沙庭进是岳付昌的大学同学,刚刚援藏回来。援藏的时候,他所在的林芝曾发生了6.9级大地震。面对余震的危险,他想都没想就投入到第一线的应急工作中,保证了电力的及时恢复,得到了西藏公司领导的一致认可。

所以,无论是顾祝森、袁立雨等老队员还是段锋、岳付昌、沙庭进等新队员,每一个人都是如此优秀。所以,吴旺东带着这样的队底气十足。刚一上岛,他就下了死命令:“同志们,今天我们的工作思路就是,方案不落地,我们不离岛。”吴旺东说这句话,是带有决心的。吴旺东有一点过敏性皮炎,在开山岛这种极端特殊的恶劣环境下工作,对他来说是一种折磨。但他立下决心,要在这海风中找到答案。于是,所有人各司其职,立刻忙活了起来。一直到了一点多钟,各路人马才渐渐带着测量的数据在小礼堂集合。

“大家先不忙着说数据,来来来,发盒饭了,发盒饭了。”看到人都到的差不多了,灌云公司党委书记郑伟民张罗着给大家发盒饭。郑伟民是个西北汉子,和沙庭进一样,也曾援过藏。两年的历练,让他和藏民一样热情开朗。他环顾四周,抱歉地说:“实在不好意思,这里没有饭桌,我们就在地上将就一下吧。”

众人边说不介意,边席地而坐吃了起来。袁立雨夸奖说:“今天这盒饭不错,两荤两素,挺好的。”顾祝森也附和着说:“可不是,这盒饭真好吃。前几年我们光想着带米带面,怎么没想起来直接带盒饭呢?”听到顾祝森的话,大家都笑了起来。不过顾祝森下一句话,让大家一下子难过起来:“真的,这么好吃的盒饭王大哥是再也吃不上了。我们现在顿顿都能吃上肉了,王大哥生前还是达不到这个条件。”

场上一下子陷入了沉默。所有人,似乎都在这一刻想起了王继才,想起了和他的重重过往。最终,还是吴旺东打破沉默,为大家加油鼓劲:“同志们,大家为王继才做得这一切已经很好了,现在,我们更要把继才大哥的精神传承好,把我们的任务完成好。”

“对,我们要加油,完成我们的承诺。只有这样,才算是最好的纪念。”段锋也跟着鼓舞大家。受二人带动,共产党员服务队的队员们情绪渐渐高昂起来:“我们吃好了,就在这里讨论吧。”

看到大家都已经做好了准备,岳付昌首先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从微电网运行稳定性考虑,建议采用电源侧直流汇集,集中逆变,负荷侧交流供应的模式。”

沙庭进也跟着补充:“考虑通信、照明、岸电、移动式储能等接入可能性,直流母线侧应该预留直流负荷(电源)接口。”

……

经过几个小时反复讨论,微电网一期工程总体方案明确了。虽然十分疲惫,但大家都觉得这是人生中最有意义的元旦。因为,我们和英雄在一起!

这次登岛,还有一个意外的小收获。几天后,段锋的朋友在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时,意外发现了段锋的身影。原来,《新闻联播》在组稿时,发现了段锋等人上岛的线索,就将他们在开山岛研究微电网的画面,搬上了央视舞台。而这,也注定是段锋此生的,高光时刻。


八、二期工程的麻烦

2019年1月17日,伴着星光,开山岛微电网一期工程投运了。那天晚上,开山岛第一次实现了“灯火通明”。整个开山岛,像是被绚丽的烟火点亮,成了一个明亮的灯塔。

投运当天,在守岛民兵见证下,王仕花将印有“国家电网江苏电力开山岛共产党员服务队”字样的队旗授给了袁立雨,并鼓励队员们“传承爱国奉献精神,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从此,当初那支“海燕”服务队正式变成了国家电网江苏电力开山岛共产党员服务队。那一刻,袁立雨心潮起伏,当然最大的感受是履行承诺后的如释重负。2019年春节前夕,在接受央视《新春走基层》的采访时,袁立雨面对央视的镜头,思绪万千,有很多的话想说,却都卡在喉咙里,最后只说了两句最朴实的话,一句是“老哥对我说,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要做就是一辈子,我要为民服务一辈子”,另一句就是“兑现了和老哥的承诺,我现在心中踏实多了”。

但踏实归踏实,袁立雨和国家电网江苏电力开山岛共产党员服务队的队员们心中雪亮,他们完成的只是一期工程,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但他们谁也想不到,二期工程一开始就陷入了僵局。在这个巴掌大的开山岛上,竟然有国家大地控制点、国家测量标志等4个省级和国家级观测点。有的观测点,连长期驻守的仕花大姐都不知道。而根据相关法规,观测点50米内不允许进行大型建设,4个点辐射之后,岛上根本无法选择合适的风机安装位置。

陆上不行,就海上,国家电网江苏电力开山岛共产党员服务队的队员们,都这么热切的期望着。可他们的期望很快就落了空。他们跑了海事局等多个部门,最后无奈地发现,受海域审批和海上风机规格的限制,在开山岛附近十几公里内,都不具备建设海上风电的条件。而在这样一个长年大风大雾,光照不足的开山岛上,如果没有风机,只靠光伏的话,开山岛很难得到稳定的电力供应。一旦遇上大风大雾天气,岛上的发电将严重受到限制。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那么,加上储能装置能不能解决问题呢?国家电网江苏电力开山岛共产党员服务队的队员们又抱起了这个想法。可在咨询相关专家后,他们发现,只怕是不能。我们都知道,电力是具有瞬时效应的,当时发出来的电力,必须在当时消耗掉。这是电力的基本属性。为了能够解决电力不能够储存的问题,我们国家长期以来采用抽水蓄能的方式,当电力发出比较多,但是用电不需要这么多的时候,就把水抽到高处,当需要用电时候,再用蓄起来的水带动发电机旋转。但这种方式,不仅麻烦,而且机械效率不高。近年来,世界各国也在探索研发储能设备,使发出来的电,能够短时储存。我们国家在电力储能上走在了前列,但是,电力储能毕竟在世界上都属于前沿技术,不仅价格高昂,储能容量有限。即便,国家电网江苏电力开山岛共产党员服务队可以通过建设储能设备的方式应急,也没有办法应对开山岛长期恶劣天气。开山岛的魔鬼“水牢”称号,那可真不是一句玩笑。怎么办?

事情一下子陷入了僵局。这天,又一次勘测研讨后,段锋等人又一次聚在了一起,看着悬挂在墙上的地图,苦苦思索。段锋把四个勘测点一一标示出来,又用圆规,按地图的等比例画了四个圆。整个开山岛,就这样被笼罩在四个圆里。而段锋本人,好像也被笼罩在一个看不见的圆里,怎么挣扎,也跑不出来。他沉思了很久,长吁一口气,皱着眉头询问:“同志们,是不是没办法?”

“反正,在我的词典里没有放弃两个字。”作为国家电网江苏电力的队员,同时也是微电网项目经理的岳付昌,虽然一时半会没想出办法来,但他表示坚决不服输。

“我也不愿意,这个电网建不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就没有电用,就没办法让大家来看继才大哥生活过的地方,说什么我也不答应。”顾祝森态度也是很坚决。

“我倒是有一个提议,我们可以在悬崖边傍海浇筑海上风电基础,安装陆上风机,通过这样的‘非标’方法解决难题。”一直沉默的沙庭进突然冒出了这样一个绝妙的想法。

袁立雨惊喜道:“这想法不错,变不可能为可能。”

沙庭进的想法,有点类似于填海造陆。他能想到这个点子,也是缘于他是一个军迷。这些年,他常常关注我国在南海的情况。对我们在南海采用世界领先的自航绞吸船进行填海造陆,有着非常深入的了解。沙庭进在为祖国的发展进步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之余,思路也因此得到了开阔。

解决了风机布局的大难题后,3月14日,二期工程正式开工。37位队员全部登上了开山岛,背着吊绳,顶着海浪,像一个个蜘蛛侠一样,攀爬在开山岛的悬崖上,用勇气和智慧,在坚硬的花岗岩上嵌入钢筋铆钉,用一个个坚固的螺丝钉,彰显着中国工人的力量!


九、32天和32年

傍海浇筑是个好方法,但同时是个“双刃剑”。很快,一个大麻烦找上门来。受潮汐影响,岛边海水每天有涨有落,而施工只能利用落潮时间——涨潮时,这崖边的礁石就被淹没了!

无奈之下,岳付昌只能安排专人监测海潮情况,每当发现海水开始涨潮,他就通知队员们停止施工,等到海水落潮,再重新开始作业……因此,落潮时的工作窗口期也成了队员们最重视的时候。哪怕大家正端着饭盒扒米饭,但只要有一句“干活了”,大伙都放下饭盒往岸边跑,因为每次能干活的窗口期太短了,谁也舍不得浪费哪怕一分钟时间。

这天,又到了这宝贵的窗口期,大家都是一溜小跑到了风机基础的施工现场,这里马上呈现了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这时,段锋回顾四周,发现岳付昌却没了踪影。他四下寻找,却发现岳付昌在岛边若有所思。这小子在干什么呢?

段锋略带揶揄地说:“偷懒呢?”

岳付昌却仿佛没听出段锋话里的意思,而是冒了一句:“没有支点。”

段锋有点不明白了:“什么支点?”

岳付昌脸色凝重地说:“我刚刚转了几圈,发现这岛上找不到大型机械的支点。马上下一步就要混凝土浇筑了,到时候施工机械放不下去,500吨的混凝土浇筑量,要凭人力完成,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原来,岳付昌已经在考虑后面的工序问题了。

段锋问:“那有什么办法吗?”

“陆地上没有,就往大海里要。”岳付昌说出了一个看似荒唐的答案。但是,段锋一下子明白了:“你是说需要一个大型的海上作业平台?这我得打探一下。”

段锋心里明白,没有作业平台意味着停工,意味着工期的延误,那是大家都不愿意接受的成果。接下来的一两天,他把寻找作业平台作为头等大事,四处联络询问,在历经无数次失望之后,终于得到了一个好消息。原来,远在天边近在眼前,连云港港口集团就有这种平台作用的海上作业船。不过,不管段锋怎么沟通,港口集团舍不得把这个“宝贝”放出来。无奈之下,他只好把这个情况汇报给程真何。

程真何一听就急了,混凝土浇不了那还得了?程真何一来连云港时就提出要有“三皮”精神,哪三皮呢,叫硬着头皮、厚着脸皮、磨破嘴皮。这次,他是亲自演示了这“三皮”,终于“虎口拔牙”,把这定海神针租到了手。

有了作业船,段锋和岳付昌心里终于有了底。但没等他们松口气,新的难题很快冒了出来。受潮汐影响,海水对模板压力是有变化的,对浇筑半径、凝固时长都有影响,涨潮时支好的模板,一退潮就垮了!岳付昌当时感觉一头两个大。他赶紧找来历史潮汐数据,针对海潮涨、落规律改进施工方案。

“大家听我说,我现在对需要浇筑的位置分块。每次作业船把水泥浇在哪个点、浇多少,都根据海潮情况进行计划。”岳付昌千叮咛万嘱咐。

“听到了。”大家异口同声。

顾祝森后来回忆说:“以往的工程中,水泥都是尽管浇筑。在这里,刚浇一会儿就要停,这样的活从来没干过。要不是小岳,这还不知道干到什么时候呢。”

在海上的施工,是惊心动魄的。因为,除了潮汐、海浪,大海还孕育着一种更可怕的事物,那就是涌浪。相比起潮汐,涌浪显得更加难以捉摸。它的出现,完全没有规律可循。有一次,顾祝森等人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一个暗涌突然袭来,像一个巨兽,猛然拽住早已支好的模板,猛的往下一拉。模板经受的压力陡然发生了变化,立刻摇摇欲坠起来。那一刻,所有人惊出一身冷汗。要不是之前已经计算好涌浪来袭的可能,留下了充足的裕度,万一模板坍塌,那造成的后果可是毁灭性的。那站在钢筋上浇筑水泥的顾祝森、袁立雨等人,很可能就要丧命于此。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困难在,危险在,担当也在。是王继才的精神再一次鼓舞了大家也保佑了大家,让国家电网江苏电力开山岛共产党员服务队的队员们,敢于担当,不惧风险,勇往直前。这种情况下,原本在大陆上“工区级”“班组级”的小项目,37位队员在岛上连续干了32天,一直到4月15日,风机基础才完成最后一方混凝土的浇筑,进入养护期。而这次基础的浇筑,也开创了国网江苏电力在海上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先河。

不过,对于岳付昌和每一位队员来说,这32天的困难不仅仅在施工条件上。这次施工人员多了,大家已经没办法像袁立雨建“绿电”时候那样住在营房里,只能住在王继才曾住过的山洞里。“穴居”的第一个晚上,岳付昌开着玩笑与队员们在山洞中打地铺扎了营:“山洞里遮风挡雨、冬暖夏凉,这可不比宾馆差!”

可没一会,大家就发现这个“宾馆”有点与众不同。半夜,袁立雨在睡觉时突然警醒,好像有个东西在身上爬行。他摸起手电筒一看,原来是一只老鼠!他赶紧大声喊起来:“上面掉老鼠!”

这一声惊呼把岳付昌吵醒了,他抓起手电筒一照,只见山洞内壁攀爬着好几只体型硕大的老鼠!身边的段锋和顾祝森也纷纷起身,检查着被褥,驱赶着从内壁摔落下来的老鼠。仔细检查后,大家发现,不单是老鼠“横行”,洞内还“居住”着众多的蜈蚣、千足虫等。

一夜无眠后,岳付昌返回大陆,带来了十几顶全封闭的帐篷。于是,不管老鼠在帐篷外怎么吱吱叫,他们都能够在帐篷里不受影响地呼呼大睡。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队员们用连续32天的“穴居生活”致敬了王继才32年的守岛生涯。


十、有一种树叫苦楝树,有一种甜叫“国网甜”

当初王继才赠予袁立雨的树叫苦楝树,字中虽带“苦”字,却是岛上最有韧劲的一种树,王继才夫妇在岛上种下并存活的第一棵树就是苦楝树。国家电网江苏电力开山岛共产党员服务队也带着苦楝树坚韧不拔、克难攻坚的精神,在开山岛现场身体力行地践行着习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我们要大力倡导这种爱国奉献精神,使之成为新时代奋斗者的价值追求!”

基础浇筑完成后,紧接着进入安装阶段,无论是风机、

营房光伏设备的安装,还是智能控制系统和电缆的安装,工程量都极大。而开山岛虽然不大,但是从下到上高度很高,外表酷似一个馒头,所以也被称之为“海上布达拉宫”。为了安装各种设备,队员们每天都要在这“布达拉宫”的208级台阶上爬上爬下。几趟下来,连岳付昌这样身强力壮的都受不了。一段时间后,腰酸、背痛等反应都慢慢显现出来,让国家电网江苏电力开山岛共产党员服务队的队员们苦不堪言。这时,大家看着岛上的苦楝树,想想它的谐音“苦恋”,都觉得虽然“老哥”走了,但是他那爱国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永远不会走,都咬牙坚持了下来。

而越是到最后的安装阶段,技术难度就越高,大家的压力就越重,最大的压力无疑传到了身为项目经理的岳付昌身上。国家电网江苏电力开山岛共产党员服务队的队员、设计人员、各专业部门、各设备厂家,万千条线在他这里汇集,他的手机可以存将近两百条通话记录,但他的手机里永远翻不到一天之前的通话记录。看起来云淡风轻、指挥若定的岳付昌,实际上内心一点也不轻松。

2019年5月20日晚上,大家都在帐篷里入睡了。段锋上了年纪,偶尔会起夜。夜深时分,他又爬起来去卫生间。回来时,他凭着手机的亮光,在黑漆漆的山洞中慢慢寻找自己的帐篷。无意中,手机的亮光扫过了岳付昌的帐篷。凭借这缕亮光,段锋发现,岳付昌并没有睡,依然在那里若有所思。段锋拉开岳付昌帐篷拉链,轻声地和岳付昌开着玩笑:“怎么了,小岳,睡不着啊?是不是520也没办法回家,想老婆孩子啦?”

岳付昌被段锋逗乐了,笑着回答:“哈哈,段总您还挺时尚的,520都知道。老婆是有点抱怨,但不是这个原因。就是感觉有点压力,有点失眠。”说完,他突然反应了过来:“段总,您明天退二线了吧。”

“是的,今天就是在一线工作的最后一天了。”段锋淡淡的说着。

“段总,为什么您要来当这个总指挥呢?”岳付昌问出了心中许久的疑惑。

“你到了我这个年纪就知道了,名利什么的对我来说已没什么意义了,这可能就是所谓的五十‘知天命’吧。你看袁立雨当选了‘中国好人’,顾祝森也从没计较过。就说我吧,我从2011年底开始,在这灌云供电公司当过6年总经理,也上过几次岛,对王继才很是崇敬。你看,王继才守岛一直守岛守不动为止。所以,对我来说,我也要像他学习,干到干不动为止。而且,能在我退二线的时候,还有这么一个机会,其实很光荣。许多年以后,说不定我还能对着我孙子说,看,那开山岛上的大风机就是爷爷建的。”段锋笑着回答。

听着段锋的回答,岳付昌肃然起敬,不论是王继才还是段锋,都体现着一种放弃小我,无私奉献的精神吧,我也要接好这个接力棒。看着岳付昌的脸庞,段锋也若有所悟:“小岳,作为项目经理,担子很重吧?”

“是有一点,公司先后邀请了200余名电力专家参与技术指导。可以说,一线冲锋的兄弟们背后,是公司领导及各大科研院所专家的无私支持。所以,我没有任何理由干不好。但是,毕竟这是全国首创,很多问题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有时候,我真的不知道下一步会迈在岛上还是陷入这大海里。但是,段总你放心,请组织放心,哪怕是刀山火海,我也敢去趟。在这个岛上,家就是岛,岛就是国!”黑暗中,岳付昌的声音很轻,但段锋无疑听到了那种坚定。段锋十分欣慰,看样子不止是自己这一辈人在努力,年轻一辈也同样敢于担当,这让他对未来充满了期望。

有疾风才更知劲草的顽强,不止是段锋和岳付昌,包括顾祝森、袁立雨在内的全体队员们也都经受住了这种严峻考验,他们眼看着光伏铺满屋顶,眼看着风机立地而起,眼看着夜晚灯火通明,亲身经历着这座岛屿的点点滴滴变化,亲自体验着这座岛屿的无穷无尽魅力。他们清晨五点迎着初升朝阳站在国旗广场看着五星红旗缓缓升起,他们夜晚十点站在营房前看皓月当空繁星满天,听海浪阵阵诉说家国情怀,这些,注定是他们今生难忘的宝贵经历。

2019年6月18日,经过96天的艰苦奋斗,开山岛海岛微电网和海水淡化系统建成。随着风机叶片徐徐转动,刻印着“家就是岛,岛就是国”八个鲜红大字和绿色国网标识的风机从此成了开山岛的新地标。在直饮水点旁,一直用泥鳅净化雨水的王仕花第一次在岛上尝到淡水的滋味,那是一种“国网甜”。

那一天,在王仕花和中宣部宣教局局长常勃的见证下,袁立雨从时任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燕文手中接过“国家电网江苏电力开山岛党员服务队”队旗。那一刻,段锋、顾祝森和岳付昌热泪盈眶,王大哥,你看到了吗?岛上不仅有了电,还有了水,最难能可贵的是有你一直陪着我们的爱国奉献精神。你,会在我们心里,直到永远!


后记:

2019年6月,国家电网江苏电力开山岛共产党员服务队当选集体“中国好人”。

2019年9月,王继才荣获“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

2020年6月,国家电网江苏电力开山岛共产党员服务队在开山岛建成全国首个海岛电力北斗地面基站。

2021年6月,国家电网江苏电力开山岛共产党员服务队在开山岛建成“全电厨房”,从此,开山岛正式迈入“零碳”时代。同月,以王继才为主角的电影《守岛人》在开山岛首映。

2021年中秋,王仕花写信并赠送月饼给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辛保安,感谢国家电网长期以来对开山岛的帮助和支持。辛保安回信,表示国家电网将继续为群众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为开山岛提供更加优质的供电服务,为祖国强边固防贡献国网力量。

 

 


作品展示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