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焊匠

CPBGWX 009


以下内容节选


目  录

 

序  章  拉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的序幕

工业化建设:欣欣向荣

中国焊匠:群英荟萃

 

壹 郭家塘记忆

第一章  浙江火电的崛起

一支神奇的电力施工队伍

一个脚窝一支歌

延伸阅读:工匠精神融入企业文化的路径探索


第二章  这里是杭州郭家塘

浙江火电培训中心:焊匠成长的摇篮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见证焊匠的成长

延伸阅读:职工技能竞赛在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与效果探索


第三章  工匠从这里出发

扬帆起航:乘风破浪走市场

敢于创新:小荷才露尖尖角

革新立新:走进国家实验室

艰苦创业:行走荒山野岭

能者善为:健步走进特高压

建则善成:进军数字化领域

延伸阅读:关于建立和完善劳动竞赛动力机制的研究

 

贰 爱与信念

第四章  一生所爱付平生

18岁离开家乡

乐于担当领头羊

履痕处处见精神

延伸阅读:焊匠包镇回档案

第五章  怀揣信念做工作

一生只做一件事

攻坚克难不停步

带好徒弟是我的责任

延伸阅读:焊匠金伊凡档案

 

叁 劳模情怀

第六章 立足岗位努力干

从初中生走向全国技术能手

从农民工走向全国劳动模范

从普通焊工走向中央企业杰出工匠

延伸阅读:焊匠陈立虎档案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第七章 燕至堂飞出小燕子

我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追求尽善尽美

小燕子飞起来了

巾帼不让须眉

延伸阅读:焊匠杨丹霞档案


第八章  快乐走上国际舞台

野蚕食叶还成茧

一片匠心在玉壶

吹尽狂沙始到金

延伸阅读:焊匠胡骏档案

 

肆 一面旗帜

第九章  劳模创新工作室的诞生

敬业示范立标杆

匠心共筑焊匠梦

弘扬工匠精神的风向标

厚植工匠文化

点点滴滴献爱心

延伸阅读:劳动模范在团队学习与创新行为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十章  老虎服务队在行动

走到边疆攻难题

走进企业送技术

走上社会创品牌

走出国门显风采

走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保电第一线

延伸阅读:劳模引领示范与人才培养作用机制探索

 

伍 工匠之路

第十一章  党建引领工匠之路

真学实做促发展

灵魂深处受洗礼

知行合一践初心

培育人才筑堡垒

创新管理铸品牌

以人为本重安全

吹响“工人先锋号”

全力防疫抓复工

延伸阅读:基层党支部书记的“12345工作法”


第十二章  工匠论道

弘扬工匠精神  服务实体经济

践行工匠精神  助力中国智造

学习工匠精神  漫谈焊匠之路

学习劳模精神  一次性做好做对

延伸阅读:企业呼唤技能型人才


终  章    中国焊匠的远方

中国焊匠:肩上担子重

中国焊匠:路向远方

延伸阅读:焊花绚丽夺光彩(存目)

后记

附录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郭家塘记忆


第一章  浙江火电的崛起

 

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做强实体经济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发展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8月20日在甘肃考察时的讲话(选自“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习近平推崇的这些精神蕴藏着同一种力量》)

 

美丽的杭州有一条美丽的路,叫作庆春路。庆春路从西子湖畔起步,向东缓缓延伸。随着城市的扩建,她冲出古老的庆春门,一直延伸,连接浪涛滚滚的钱塘江。这段延伸路段是庆春东路,今天的浙江火电建设有限公司总部就在庆春东路77号。

浙江火电建设有限公司创建于1958年,随着中国电力建设的繁荣发展而崛起。浙江火电创建60多年来,施工地域遍布中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走出国门,走到埃及和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浙江火电在中国电力建设史上参与创造了多项第一:参建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建成中国第一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华能玉环电厂一号机组,攻克A335P92钢焊接技术;承建全球第一台AP1000核电机组——三门核电常规岛工程,生产CB20非能动核安全模块,这标志着世界核电建设迈进了AP1000的新里程;EPC总承包印度尼西亚第一个百万千瓦火电机组工程,推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和中国装备走向世界,彰显了浙江火电在国际市场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浙江火电以其在电力建设事业中的卓越成就,被党和政府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特别奖、全国优秀施工企业等一系列荣誉,负责建设的多项电力建设工程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参与建设的“秦山三十万千瓦核电厂设计与建造”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树立了“工程管理好、服务水准高、履约能力强”的品牌形象。

 

一支神奇的电力施工队伍

 

1882年7月26日19时,上海南京东路江西路口亮起上海第一盏户外弧光灯,亮度为2000支烛光,这标志着中国第一座电厂——装机容量仅12千瓦的上海电气公司正式开始供电,投入商业运营,标志着中国第一盏路灯点亮,也标志着上海成为全世界第三个使用电能的城市。今天,这个路口被人们称为“1882广场”。

1896年8月15日,杭州武林门外拱宸桥西如意里,一家颇具规模的缫丝厂——世经缫丝厂,引进当时最为先进的直流发电设备,安装了自备发电机开始供电,第一次在浙江境内首创夜班照明,是浙江亮起第一盏电灯的地方,标志着浙江从此走进有电历史。

1952年12月,浙江省工业厅电业管理局成立。1957年春,电力工业部上海基本建设局成立直属杭州工地,承担杭州闸口电厂第二期扩建工程建设任务。1958年7月,电力工业部上海基本建设局直属杭州工地下放浙江省;9月,与浙江省黄新杭输变电工程筹建处、武汉送变电第一工程处在浙江的施工队等单位组成浙江省电力安装公司,其中火电施工队伍称第一工程队。是年末,第一工程队职工人数发展到1206人,这就是浙江火电建设有限公司的前身。1958年9月,浙江省电力工业厅成立,省级建制的管电职能机构从此诞生。

第一工程队曾先后多次改名,1959年3月改名为火电工程队,1960年8月经合并重组后改名为火电安装大队,1962年8月经合并重组后改名为机电安装队,1973年12月改名为火电安装队,1977年2月改名为火电工程处。1978年1月9日,浙江省电力工业局根据当时电力工业部意见,决定撤销浙江省电力安装公司,原浙江省电力安装公司火电工程处改建、成立浙江省火电工程处,是国有电力施工企业,由浙江省电力工业局直接领导。1978年5月8日,中国共产党浙江省火电工程处委员会成立,任命蒙关启为书记,柯毓柱为工程处主任。1981年1月1日起,改名为浙江省火电建设公司,柯毓柱任经理。此后,公司领导一代代不断更迭,公司发展的重担也一代代地传递,薪火相传,继往开来。

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根据电力工业发展的新形势,结合电力建设行业的实际情况,决定将电网主辅分离改革与中央企业布局结构调整相结合,实施电力设计、施工一体化重组,全力推进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2011年9月29日,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揭牌暨电网分离单位划转移交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葛洲坝集团、中电工程和15个省(市、自治区)的电力设计、建设、装备制造企业为基础重组建立,这标志着历时多年的电网主辅分离改革重组取得重大进展,标志着中央电力企业布局结构调整迈出重要步伐。本次改革是积极应对电力市场变化、促进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中央企业布局结构调整、做强做优电力建设企业的客观要求,是统筹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根据电网主辅分离改革方案,浙江省火电建设公司归属中国能源建设集团。2015年1月20日,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浙江省火电建设公司紧跟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的改革步伐,经改制后更名为浙江火电建设有限公司。

企业名称不断变更,但承担电力基本建设任务的性质丝毫没有变,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

 

一个脚窝一支歌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火电建设有限公司经过60多年的发展历程,在一代代电力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非凡的成果。这里列举几个浙江火电在不同时期承建的工程项目,从中可以看到浙江火电人艰苦创业、顽强拼搏的一个个脚印,可以看到浙江火电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一起成长、与改革开放一路同行的一串串果实,也可以看到中国焊匠在电力工程建设中绽放出的一朵朵“焊花”。

1958年10月,浙江火电承建杭州艮山门电厂两台6000千瓦煤电机组工程,并于1959年7月建成移交生产。1961年10月,浙江火电承建浙江省东阳横锦水电厂1号3000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工程,并于1961年建成投产。1971年3月,浙江火电承建浙江省安吉梅溪电厂1号机工程3.5万千瓦次高压煤电机组工程,并自制60吨德立克大扒杆,用于吊装锅炉大件设备。该机组于1972年12月31日顺利完成72小时试运行,正式移交生产。工程质量评定为优。

1973年,为了满足梅溪电厂2号机工程建设的需要,浙江火电安装队设立金属监督和热处理组,选送人员参加华东网局组织的无损检验探伤培训班学习。浙江火电用一台1205型X射线机对受压焊缝拍片检验,开展射线、超声、光谱、金相等金属监督;通过交流电焊机2~3台并联后提供能源,用铝排制成装配式感应圈,对大口径厚壁管及低合金耐热钢管焊缝,按规范进行热处理,小口径焊缝采用氧-乙炔火焰加热控制升温,石棉布包扎下控制降温等热处理工艺。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梅溪电厂工程建设从1970年8月安装人员进场,到1974年8月两台机组建成,历时4年。梅溪电厂工程是浙江火电施工能力从中低压小型机组向高温高压大型机组发展的起点。浙江火电这支队伍随着浙江电力建设的迅猛发展,一步步向安装大型机组攀登。与此同时,浙江火电的焊工队伍也逐渐壮大。

1985年,浙江台州电厂二期工程3号12.5万千瓦燃煤机组、浙江镇海电厂二期工程3号20万千瓦燃煤机组、台州电厂二期工程4号12.5万千瓦燃煤机组分别于1985年7月18日、12月21日和12月23日,经72小时满负荷试运行后移交生产,总投产45万千瓦。浙江火电实现了一年投产三台机组的目标,占全国1985年总装机容量的9%,令全国同行刮目相看。一年内,在一个电厂实现两台大型机组投产,这在浙江电力建设史上是一个创举。浙江火电台州电厂建设工地主任樊安虎深情地回忆说:“一年三台机,全靠我们职工的无私奉献,大家一心扑在工地上,团结拼搏,没有怨言。”1986年3月17日,浙江火电被评为浙江省电力系统集体二等功;3月31日,被水利电力部评为全国五百万千瓦投产功臣单位。1987年1月9日,水利电力部和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在北京联合召开五百万千瓦机组投产祝捷大会。会上,时任水利电力部部长的钱正英高度评价浙江省火电建设公司:“创造了八百多人,以六个半月工期安装一台20万千瓦机组的新纪录,是一支年轻的、有希望的队伍。”

20世纪80年代,浙江省缺电情况相当严重,当时人们戏称浙江省电力工业局为“拉电局”,电力成为制约浙江乃至华东地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瓶颈。1983年12月16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鹏,在时任国家计委副主任黄毅诚、宁波市委书记葛洪升等陪同下,来到宁波算山考察北仑发电厂厂址。1987年12月8日,北仑发电厂工程公司委托浙江省火电建设公司按国家规定的合理工期承担北仑发电厂一期1号机组的安装和部分土建工程施工任务。1991年8月27日,北仑发电厂第一台60万千瓦煤电机组经72小时满负荷试运行后移交生产,工程质量达到国家优良标准。北仑发电厂坐落在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新碶镇,位于算山东侧,紧靠杭州湾,于1986年开始筹建,分三期建设,于2009年全部建成,是中国大陆第一座总装机容量达500万千瓦的大型火力发电厂,是位列全球装机容量前十的火力发电厂,享有“东海明珠”的美誉。北仑发电厂1号机组是中国第一台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通过分岛国际招标平台引进全套设备的大型燃煤发电机组,也是浙江火电有史以来承建的最大火电机组施工项目。其工程特点为规模大、技术要求高、施工管理复杂。火力发电厂安装质量的关键在于焊接质量。如何提高焊接质量,保证北仑发电厂1号机组安全运行,是对浙江火电焊接队伍的一次严峻考验。为确保工程焊接质量,浙江火电将分散在各部门的焊接技术、管理、质检、检验人员集中在一起,组成北仑发电厂工地焊接专业组,做到焊接技术、焊接施工、焊接管理和焊接质量检查的相对集中管理,统一协调各专业工程处的焊接力量,正确处理好焊接施工、金属检验、钳工机务安装的关系。制定实施《焊接质量保证大纲》《焊接及检验质量管理程序》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包括焊接材料、焊接设备、焊工培训、金属试验、焊接质量奖罚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条例,并对每一个焊接部件制定焊接质量计划,明确规定该焊接部件所用工艺文件、施工程序、检验标准、检验比例和检验人员。运用微机对焊接工程质量进行动态分析,以焊接质量管理图和焊接质量缺陷排列图为分析手段,为焊接质量管理提供分析依据,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技术疑难问题。实行大口径厚壁管焊接的质量跟踪,从对口清理、对口点焊预热、焊接过程中间脱氢处理、无损探伤到热处理等程序,实行签证制,一环紧扣一环,并结合秦山核电常规岛施工质量保证的成功经验,实施程序化过程管理,有效保证了焊接工程的总体质量,得到了能源部有关领导和美国CE公司焊接专家的好评。

1992年5月1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在当时的浙江省委书记李泽民、浙江省省长葛洪升、能源部副部长史大桢、浙江省电力工业局局长张蔚文等陪同下,视察北仑发电厂,并题词勉励广大工程建设者——建设浙江现代化火力发电基地。1992年5月,北仑发电厂一期工程被能源部评为焊接优秀工程;2000年10月,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授予北仑发电厂二期工程“全国优秀焊接工程”称号。2002年11月22日,北仑发电厂二期(3×60万千瓦)主体工程获2002年度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

1985年3月20日,中国第一座自主设计建造的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开工建设。1986年7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秦山核电站常规岛工程建设会议决定,由浙江省火电建设公司承担秦山核电站常规岛工程安装任务。

1986年10月的一天,一辆北京吉普车从杭州庆春东路浙江火电总部出发,沿着钱塘江,奔驰在古老的杭沪公路上,浙江火电先遣小分队从这条路走向秦山核电站工地。

据《吴地记》等史书记载,秦始皇最后一次南巡曾经过海盐。当年,秦始皇率领军队,金戈铁马,以气吞万里江山之势,登上海盐秦山,遥望大海,自己一统天下,不胜感慨万千。怪不得清光绪二年的《海盐县志》中这样记载:“秦始皇所登以望东海,故山得其名焉。” 令秦始皇嬴政没有想到的是,2000多年后,脚下的一片草木茂盛之地,正在建设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与秦山毗邻的乍浦港也正一步步实现着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所勾勒的东方大港之梦想。

行至秦山脚下,眼前车水马龙、吊机林立,耳畔不时传来开山劈岩的阵阵炮声。沸腾秦山脚,变化在瞬间。先遣小分队被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吸引,非常激动、兴奋地登上秦山,眺望杭州湾。雪浪排空来,长风扑双眼,松林传秋声,白雾荡胸间,颇有当年秦始皇登上秦山指点江山的气魄。

面对核电工程设计、研发、装备制造和建设运行等技术领域的空白,核工业人从零开始,历经坎坷,进行自主研发、设计和制造。1991年12月15日零时15分,秦山核电站1号30万千瓦机组并网发电,中国大陆第一股核能电流汇入华东电网,这是中国自力更生、和平利用核能的典范。1992年4月28日至29日,浙江火电质量回访小组对秦山核电站的常规岛部分进行了质量回访,迈出了全国质量万里行的坚实步伐。回访所得到的各种运行数据,充分证明浙江火电的安装质量是过硬的,特别是汽轮机发电机组的安装,其轴系振动、真空系统的严密性、润滑油系统的油质等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深受核电站广大运行人员的钦佩。1992年5月9日,浙江火电承建的秦山核电站1号常规岛被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授予“优秀焊接工程”称号。浙江火电在核电建设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2002年8月1日,浙江火电承建的秦山核电站二期工程1号常规岛被中国工程建设焊接协会评为全国优秀焊接工程一等奖。

大亚湾是中国南海重要海湾,位于广东省东部红海湾与大鹏湾之间,古生代和中生代的地质运动造就了海湾周围的山地丘陵和“大湾套小湾”曲折多变的隐蔽地势。湾内水深不淤,既有丰富的水产资源,又是建设大型深水码头的优良港址。

中国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就建在湾内深圳市大鹏新区大鹏半岛,离中国香港尖沙咀直线距离51千米。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大亚湾核电站拥有两台98.4万千瓦的压水堆核电机组,1982年12月国务院批准建设,1987年8月主体工程开工,1994年5月建成投入商业运行。大亚湾核电站发出的强大电流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香港,点亮万家灯火。

1991年9月,浙江火电先后分两批共64位管工(钳工)、焊工等技术工人组成支援小分队,以毛关有为领队、邹基力为队长,奔赴深圳,应邀支援大亚湾核电站建设。经过法国专家的严格培训,王桂宪、陈喜悲脱颖而出,以A级管工的成绩走进核岛大门,其他管工分别获得B级和C级。徐宏等11位焊工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理论和技能操作考试,获得进入核岛的通行证。1992年春节前,王竹青踏上南行的列车,专程去大亚湾核电站探望她久别的男友汪永刚。回杭后,她写了一篇随笔,题目是《大鹏展翅在南国——大亚湾核电站散记》。文中没有透露半丝对男友的思念,却写了几个小故事,这几个小故事不禁令人泪盈双眸。文中写道,春节期间,在大亚湾核电站工作的俞益明,观看浙江火电拍摄的电视专题片《相会在荧屏》。当看到病重中的母亲对自己说出最后几句期望的话时,这位坚强的男子汉不禁失声痛哭。原来,几天前,他收到了来自嵊县老家的电报——母亲病危。因工程紧张,他硬着心肠没有回家。可谁也没有想到,荧屏上的一见,竟是母亲留给儿子的最后一面。

1992年9月22日,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给浙江省火电建设公司发来一封感谢信。信中说:“……贵公司安装分队的技术人员和工人很快熟悉并适应了繁复的施工图纸和众多的技术程序及复杂的外部合作关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大亚湾核电站现场的各项规章制度,克服了各种困难,圆满完成了承担的工程任务。”信中还特别强调:“你们安装分队所作出的优良成绩,是和贵公司给予的正确领导,以及一贯的支持、关心与帮助分不开的。”同年11月10日,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经理G.P.Nutwele又给浙江火电发来专函致谢,函中写道:“一号核岛主回路冷态水压试验在1992年11月5日获得了成功。这个里程碑式的成就,是你们的支持和我们中外双方承包商共同努力的成果。如果没有浙江火电全体员工给予核岛安装工作的合作和支援,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2003年9月4日,浙江火电与贵州电建一公司合作建设的贵州纳雍发电一厂2号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试运行,正式移交生产。翌年4月23日,3号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试运行,正式移交生产。至此,浙江火电参建的“西电东送”项目纳雍发电一厂工程圆满结束。

2006年11月28日,浙江火电承建的全国首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华能玉环电厂一号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试运行,正式移交生产,实现了我国电站建设能力从60万千瓦迈向百万千瓦等级的成功跨越。

黄海之滨,滩涂广袤。2006年12月28日上午10时58分,中电投集团中电大丰风力发电有限公司20万千瓦风电场项目开工仪式在江苏大丰举行,这标志着浙江火电人迈出了风电建设市场施工总承包的第一步。大丰风电场位于江苏盐城大丰区东部王港闸与川东闸之间的沿海滩涂,在当时是国内单期规模最大的风电场之一,是我国风力发电的标杆项目。项目由浙江火电施工总承包,其旗下企业浙江华业物流有限公司具体实施。2007年12月30日,首台750千瓦风力发电机组并网发电成功。在江苏大丰风电施工现场,浙江华业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余柬友迎风伫立,举首戴目,脸上写满了工程施工的艰辛和胜利的喜悦。是啊,这是华业物流人的汗水结晶,更是浙江火电人的骄傲!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简称“一带一路”倡议)。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回应,唤起了沿线国家的历史记忆。“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推行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能源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重点领域,“一带一路”倡议促进跨国电力互联互通。中国能建浙江火电建设有限公司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先后走进印度尼西亚、土耳其、孟加拉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乌兹别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全力开拓国际电力工程建设市场。

印度尼西亚当地时间2019年12月12日11时16分,中国能建浙江火电建设有限公司的EPC(工程总承包)项目“国家能源集团神华国华印尼爪哇7号”2×105万千瓦燃煤发电工程1号机组顺利完成168小时动态试运行考核,机组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优良标准,签署了商业运营日期证书及移交生产交接书。印度尼西亚当地时间2020年9月23日0时0分,2号机组顺利通过168小时考核运行,正式移交生产运行。至此,一期工程两台机组全部建成。这标志着印度尼西亚电力建设史上装机容量最大、参数最高、技术最先进、指标最优的高效环保型电站正式投产,为印度尼西亚这一“海上丝绸之路”首倡之地再添能源新地标。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代代传承,才有了浙江火电的崛起。笔者见证了无数前辈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奉献一生,用青春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曲电力建设之歌,体验过在电厂建设工地工作的艰苦生活,钦佩前辈们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为自己选择来到这片热土而深感荣幸。船过水无痕,云过天无声。坦途虽好,但平淡无味;坎坷泥泞路,方可留下深深的脚印。

20世纪初,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一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论文给人以深深的启迪:任何一项事业背后,都存在着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支撑着该项事业的发展方向,精神与文化因素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力。对浙江火电建设有限公司来说,这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正如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汪建平在公司“初心能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座谈会上所说:“我们每一个成员单位,从创立伊始,就把服务国家电力发展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始终坚守这份初心和使命。”汪建平高度概括了最为突出的四种精神:薪火相传、点亮光明的报国精神,臻于至善、勇争一流的专业精神,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百折不挠、忘我无私的奋斗精神。正是这四种精神引领浙江火电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辉煌走向新的辉煌。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延伸阅读

 

工匠精神融入企业文化的路径探索

 

工匠是传统工艺的守望者,是技术革新的推动者,是完美品质的追求者。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时代,是一个呼唤匠心回归的时代,更是一个匠才辈出的时代。培养工匠时不我待,刻不容缓。培养工匠需要匠心,需要坚持,走任何捷径都是弯路,不下苦功,出不了工匠。厚植工匠文化、发挥劳模作用、搭建培养平台等举措,是培养工匠,更好地发挥产业工人队伍主力军作用的有效路径,也是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有效路径,更是工匠精神融入企业文化的有效路径。

2017年,笔者采用案例跟踪与文献检索相结合的方法,对工匠精神融入企业文化的路径进行研究分析。以浙江火电焊接与检测工程公司为案例跟踪样本,以电力行业公开报道案例为主要文献检索样本,时间跨度为三十年以内,以近三年为观察研究重点。检索的文献涉及《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科学报》《中国能源报·中国能建周刊》《浙江日报》《钱江晚报》《都市快报》《青年时报》《浙江工人日报》《中国电力报》《浙江电力报》《环球时报》《求是》《今日青年》《今日浙江》《中国工运》《浙江工运》《杭州大学学报》《职教论坛》《现代班组》《社科信息文荟》等报刊,其中以《中国电力报》和《浙江工人日报》为重点检索文献。这主要是考虑到电力行业的特殊性,以及浙江的地域因素,关注和研究的对象主要为一线技工。笔者以浙江火电焊接与检测工程公司为基本样本,结合分析100多例文献检索到的典型案例,探索工匠精神融入企业文化的路径,并撰写了题为《工匠精神融入企业文化的路径探索》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获得2017年浙江火电建设有限公司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工会论文优秀奖。

调研报告通过案例分析,就工匠精神融入企业文化的路径提出以下几点启示:

一、培养工匠必须全面弘扬工匠精神

2017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推动中国经济进入质量时代。”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伴随着百姓生活质量的日益提升,从满足生活的基本物质需求到追求生活品质的渐变过程,需要质量更优越、科技含量更充足的产品相呼应,其背后就是工匠精神的担当。毫无疑问,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培养高技能人才队伍的精神支撑,是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的不可替代的力量源泉。敬业、精益、专注、革新的工匠精神在工匠身上散发着夺目的光彩。今天,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时代,我们更需要一线劳动者秉持工匠精神,用诚实劳动、高技能劳动、创造性劳动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目前,企业正处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时期,需要高素质、高技能的员工,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精心培养工匠,更加刻不容缓。工匠精神不是喊喊口号就可以一夜产生的,更不是走捷径就有的,而是十年磨一剑磨出来的。职工不仅要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更要有追求完美和极致的职业理想,坚持不懈做好工作细节,坚持不懈提升工作质量,坚持不懈创新工作。一代又一代的工匠,不断积累、传承和创新,才能凝聚升华为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是企业精神的集中体现。

二、培养工匠必须全面构筑培养平台

搭建技能交流平台就是建设一个检验员工专业技能的平台。搭建技能交流平台的方式有很多,例如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等。技能交流平台是弘扬工匠精神的载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鉴别出是人才还是庸才;只有通过竞争,才能鉴别出人才的特长;只有通过锻炼,才能鉴别出人才的优缺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工匠不仅要练“内功”,更要传承职责。不下苦功,是出不了工匠的。通过平台锻炼和交流,方能筛选出全能型的优秀人才或在某方面有特殊技能的奇才。通过技能交流平台,向先进学习,向标杆取经,向工匠看齐,进一步提升职工的岗位责任感、职业荣誉感、企业归属感。以工匠精神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树立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企业风尚,让工匠精神蔚然成风,成为一种时代气质。通过技能交流平台,选出一批业绩卓越、行业领军、社会认可的能工巧匠,表彰他们甘于寂寞、勤于钻研、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匠心、匠魂,为他们打开一片更广阔的成长空间,要让更多的创业创新人才在实践中成长进步、成就事业。

三、培养工匠必须全面建立和创新师徒机制

传统的师徒机制在职业教育培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传、帮、带”的传统优势核心不仅是职业技能的传承,更是工匠精神的传承。因此,现今仍有发扬师徒机制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建立和创新师徒机制,目的是让传承者获得从事领域职业岗位需要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经验,培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并满足岗位职业技能需求的从业者。创新师徒机制在注重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培养的同时,在“传、帮、带”的基础上,加入创新元素,实现创新驱动、结构优化,达到智慧提升。现代的师傅、徒弟和传统的师傅、徒弟在知识含量上已有质的区别。传统的师徒关系在技能传承上主要是单向的,即由师傅向徒弟传输;现代的徒弟往往是从学校毕业出来的,甚至是高等学府毕业的。因此,现代的师徒关系在技能传承上往往是双向的,是师傅与徒弟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过程,是一种师徒共同职业技能传承模式。建立与创新师徒机制,促进师徒在共同的学习环境中相互成长,精心打造“蓝领精英”,精心耕耘“工匠孵化园”,促进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发扬光大,促进新入职者成长成才,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培养。

四、培育工匠必须全面深化职工创新创效工作

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落实职工创新创效工作,充分激发广大职工的劳动潜能和创造活力。要不断深化职工劳动竞赛活动,积极创新竞赛内容、形式、方法和途径,提高劳动竞赛的“含金量”,逐步实现从“体力型”向“智力型”转变,从“生产型”向“效益型”转变,从“传统型”向“创新型”转变,紧紧围绕企业重点工作开展竞赛活动,逐步把竞赛内容由“全”变“专”,由以生产为主向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和岗位拓展,引导职工牢固树立不服输、不放弃的理念,充分调动职工勤奋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不断地去创新开拓。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五、培养工匠必须全面加强素质教育

工匠精神是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是职工高素质的“浓缩液”。因此,培育工匠必须全面加强素质教育,坚持做事先做人。1991年至2005年,国务院先后三次颁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文件,着重强调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素质教育是切合中国国情、富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强调,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是要勤学,二是要修德,三是要明辨,四是要笃实。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副教授熊秀兰、教授邹宏秋在《高职素质教育认知的三重维度》一文中指出,从办学维度看,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要求实施素质教育;从内涵维度看,高职人才的素质教育结构要求加强素质教育;从价值维度看,素质类课程地位和作用的有效提升要求推进素质教育。工匠精神始于心,践于行。培养工匠就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匠要在加强职工的职业素质教育、提升职工职业素质的同时,发挥思想素质教育的先导作用、文化素质教育的润养作用、职业素养教育的中坚作用、身心素质教育的支撑作用和创新素质教育的超越作用,提升职工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和创新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劳动者。

 

第二章  这里是杭州郭家塘

 

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我们对焊工并不陌生,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焊工。让我们走进杭州郭家塘,走进浙江火电建设有限公司培训中心,讲讲中国焊匠那些事儿,记述平凡劳动者,记录火热工地,记载时代工程。

 

浙江火电培训中心:焊匠成长的摇篮

 

1978年,浙江省电力安装公司撤销后,浙江省火电工程处和浙江省送变电工程处成立。当时,水平好的焊工都被分配到了火电工程处,焊接班有合格焊工20多人,有几台AX320直流电焊机,这在当时已经是一支规模很不错的焊接队伍了。

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地春风浩荡,改革开放所向披靡。为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电力基本建设进入高速发展阶段。浙江省煤炭资源匮乏,但又是用电大省,为解决浙江缺电严重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决定在宁波镇海、台州前所建设两座大型火力发电厂。

艰巨的电厂建设任务来了,焊工却捉襟见肘,特别是高压焊工培养更是迫在眉睫。焊工是特殊工种,是靠手艺工作的,焊工培训主要靠师傅带徒弟的传统方法,速度、质量均不如集中培训来得好和快。焊工培训基地建设就这样被提上浙江火电的议事日程,当时的浙江火电领导下决心成立浙江火电培训中心。

从1980年开始,浙江火电职工文化、技术、专业教育逐步发展起来,1981年成立职工教育委员会、宣教科,1982年成立教育科。

1982年,杭州半山电厂二期工程结束,浙江省电力工业局把浙江水电技校实习工厂划给了浙江火电。厂区占地面积约11000平方米,厂内有9栋破破烂烂的实习用房。厂区位于杭州城北半山一个叫郭家塘的地方,这里没有路名,更没有门牌号码,一条村道小路弯来弯去,犄角旮旯之处就是郭家塘。

面对破破烂烂的厂区,当时的浙江火电领导下决心将其改成公司的培训基地。作为焊工培训基地,首先要解决生活配套设施问题。当时只有一台50kVA变压器,用电、用水、住宿都是问题。浙江火电领导十分重视焊工培训,把老旧实习用房全部拆除重建,加大投资力度,加快改建步伐,生活配套设施日趋完善,规模渐渐扩大。一个公司独立组建焊工培训中心,当时在全国是走在前列的。

1983年是浙江火电焊接队伍最大的一次“扩容”。1983年12月,浙江火电在宁波、绍兴、余杭等地区招收了330名第一批合同制工人,将其中的82人作为公司焊工队伍的后备力量进行培训。

1984年1月10日,华东电管局决定,将位于绍兴钢铁厂内的绍兴发电厂划归到浙江火电。1984年3月12日,浙江火电成立绍兴工程处。

新招来的82名学员的培训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基础培训,第二阶段为强化培训。第一阶段基础培训集中在绍兴发电厂进行。在电厂废弃的老煤场内,用石棉瓦分隔成40个约4平方米的小间,学员两人一组,为期半年的焊工培训紧锣密鼓地开始了。为满足焊工培训的需求,当时占公司一半以上的40台直流发电电焊机都调往绍兴培训基地。每台焊机重500多千克,焊机一开,弧光闪闪,响声震天动地,培训场面十分壮观。

新招来的学员没有任何焊接基础,经过3个多月的基础培训,其中部分焊工存在视力等问题,教练组讨论认为将他们培养为优秀的高压焊工代价比较大,就将他们定为普通焊工,直接分配到工地。当时工地十分缺乏各类焊工,经过培训的普通焊工深受各工地的欢迎。经过多次测试,好的学员再在杭州半山郭家塘继续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强化培训,培训合格后去镇海电厂、台州电厂等工地,直接参加工作。这部分焊工对公司的焊接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

1985年1月17日,浙江省电力工业局委托浙江省火电建设公司在杭州半山郭家塘建立焊工培训中心,负责浙江省电力系统焊工培训和锅炉及压力容器焊工考核发证工作。担任过焊接技术员和焊接队副队长的毛关有任焊接培训中心主任,兼任北仑发电厂项目部的焊接专业组组长。1991年,他走出郭家塘,奔赴新的工作岗位,先后在浙江北仑、台州、广东大亚湾等火电、核电建设工地工作,曾先后担任浙江省火电建设公司副经理、经理、党委副书记和中国华能集团浙江分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等职务。

1985年8月,浙江省电力系统第一届焊工培训班在郭家塘(浙江火电培训中心)举办。就这样,郭家塘不仅成为浙江火电的焊工培训基地,也成为浙江省电力系统的焊工培训基地。从此,郭家塘作为焊工培训基地的代名词,在浙江省乃至全国电力行业名声大振。郭家塘真正成为了焊工成长的摇篮,成为全国电力行业著名的焊工培训基地,成为焊工心目中的“黄埔军校”。

1986年,浙江火电在浙江新昌、嵊县等地,从农村招收了45名合同制焊工送往郭家塘培训。培训中心经过升级改造,基本可以满足50名焊工同时进行培训,学员住宿安排在平安桥。平安桥靠近郭家塘,是半山电厂施工时的基地。经过近半年的培训后,学员直接到嘉兴电厂、北仑电厂建设工地,为大工程的建设提供了新鲜血液。1988年,浙江火电在浙江新昌、龙游、建德等地,招收了40多名农民合同制焊工,在郭家塘集中培训,合格焊工也就是高压焊工直接奔赴一线工地,其他的焊工作为普通焊工,奔赴结构钢焊接等相应的工作岗位。1988年,浙江火电教育科与宣传科合并成立宣教科,设副科长1人专管教育,有专职教师和焊接教练10人。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通过20世纪80年代三期共100多名焊工的培训,基本满足了火电、钢结构、核电常规岛等焊工的需求。这批焊工为浙江火电在后续的大工程建设中发挥出主力军作用,贡献了他们的力量。强大的新生力量,使浙江火电在全国电力行业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正如浙江火电老焊匠包镇回所说:“实践证明,没有自己的高压焊工,这个队伍不是一个施工实体。”到1990年底,培训中心共计培训焊工700多人,总合格率在85%以上。浙江火电在电力行业、浙江省、全国工程建设系统的焊工技能比赛中,多次获得较好的名次,在全国电力行业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1992年5月,浙江火电教育培训中心焊工培训用房在郭家塘竣工落成。1994年,浙江火电教育培训处被浙江省电力工业局评为“1993年度教育工作先进集体”。1996年12月,经国家电力工业部考核,浙江火电取得核级焊工、无损检验人员培训资质,成为电力工业部唯一一家民用核承压设备无损检验人员培训考试中心,是电力工业部首批核级焊工培训中心之一。

浙江火电培训中心多次成功承办省部级及以上焊工职业技能竞赛。1987年,浙江火电培训中心首次承办浙江省职业技能竞赛焊工比赛。浙江火电焊工楼武军荣获容器组第一名,赵怡亮荣获容器组第五名,庞云泉荣获钢结构组第二名,金伊凡荣获钢结构组第三名。

1994年6月22日至25日,“禾甸·米勒杯”全国电力系统优秀焊工技术比赛在浙江火电培训中心举行。这次比赛是全国电力系统焊工素质和焊接教培水平的一次大检验,是电力部历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焊工职业技能竞赛。76名参赛选手来自全国25个省市,是从全国电力系统5万多名焊工中选拔出来的技能尖子,包括全国电力系统(原水电部、能源部)第一至六届焊工职业技能竞赛前20名选手以及年满35周岁的各网、省局所属焊工培训中心教练。在这次史无前例的焊工职业技能竞赛中,浙江火电焊工俞海华荣获第6名、朱锋荣获第16名。

1997年10月10日至13日,浙江火电成功承办全国工程建设系统第三届焊接技能比赛,冶金部、电力部、化工部、水利部、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中国建筑总公司、中国机械安装总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中国建筑材料工业总公司、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等15个部(总公司)选派的72名优秀焊工参加了比赛。大赛设手工电弧焊、氩弧焊及CO2气体保护焊三个项目,这在当时是国内历届焊接比赛中方法最多的一次比赛。此次比赛由冶金部、劳动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举办,德国焊接协会培训部主任斯波兹专程前来参加开幕式。浙江火电焊工在高手如云的赛场上脱颖而出,获得了团体第一名,浙江火电选手王葵和陈立豹分别获得第一名和第三名的好成绩。大赛给全国工程建设系统的焊工搭建了一个技艺交流、切磋的平台,推进了全国建设行业焊工,特别是青年焊工学技术、学知识的热情,推进了群众性的岗位练兵活动。

2000年和2003年,浙江火电培训中心先后两次成功承办浙江省职业技能大赛焊工比赛,同时,参加全国焊工技能比赛的选手,获得了团体第三名和第四名的成绩,为浙江省争得了荣誉。2006年9月,浙江火电培训中心成功承办浙江省焊工技能大赛。2009年8月,浙江火电培训中心又成功承办了浙江省职业技能大赛暨第三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浙江选拔赛焊工比赛。

又一次焊花不灭的真实写照,又一次职场练兵的顽强拼搏,又一次弘扬工匠精神的薪火传承。2020年8月11日至13日,浙江省省部属企事业焊工职业技能竞赛在浙江火电培训中心萧山基地举行。浙江火电、华业电力、国华宁海电厂、浙能工程技术二队、浙能嘉华公司、华电浙江公司、浙江衢州巨化集团、浙能工程技术一队、中国水电十二局、浙江省军工集团、杭钢集团11支代表队的33名优秀焊工同台竞技,全国劳模、全国技术能手、核电建设一等功臣彭存利担任裁判长。浙江省总工会常委、省部属企事业工会主席吴海瑜,浙江省省部属企事业工会副主席沈勇斌,浙江火电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严永禾,浙江火电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乐群立参加竞赛活动指导工作。截至2020年,浙江火电培训中心累计承办省部级及以上焊工技能竞赛8次。

2005年4月26日,浙江火电培训中心被共青团中央、公安部等7个部委联合授予第四届全国“千校百万”进城务工青年培训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浙江火电培训中心是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唯一获此奖的单位。2008年,浙江火电培训中心被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评为浙江省优秀创新型企业。

2017年12月,浙江火电培训中心因所在地块被杭州市政府征用,告别了在运河之畔苦心经营30多年的郭家塘,迁往钱塘江南岸杭州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9年6月10日至12日,浙江火电建设有限公司2019年焊工技能竞赛在培训中心举行。来自机电公司、华业电力、华业钢构、云南火电等浙江火电下属单位的焊接高手同台竞技。赛前规定参赛选手须是新手,即没有参加过省部级及以上技能比赛的选手。竞赛内容分理论竞赛和技能竞赛,技能竞赛项目采用焊条电弧焊、二氧化碳气保焊、氩弧焊焊接方法,分为焊条电弧焊板件立焊、二氧化碳气保焊板件横焊、低合金钢小口径45°位置全氩焊、低合金中口径45°氩弧焊打底电焊盖面。经过激烈角逐,个人全能前六名选手脱颖而出,他们是曹心亮(华业电力)、罗情情(机电公司)、金来康(华业电力)、胡俊(云南火电)、周美帅(华业电力)、杨光辉(云南火电)。这是浙江火电创建61年来第一次举办如此规模的焊工技能竞赛。在闭幕仪式上,浙江火电副总经理、工会主席蒋晓明为获奖选手颁奖,浙江火电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乐群立为这次焊工技能竞赛做了一个精彩的点评。乐群立竖起大拇指,为来自一线的焊工选手点赞。乐群立寄希望于公司广大焊工,在焊匠之路上越走越精,把自己打造成一名杰出的焊匠。

2021年6月15日至17日,浙江火电第二届焊工技能竞赛在公司培训中心萧山基地举行,个人全能前六名选手又一次在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他们是丁言飞、卢官琦、焦喜贺、吴佳明、李春东、陈春景,他们用手中的焊枪展示了基层一线的焊匠风采。

浙江火电培训中心坚守使命担当,润物细无声,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焊工,为社会重点工程建设输送优秀焊匠人才。据不完全统计,1984年至2019年,浙江火电培训中心累计培训焊工17525人,培训项目达49448项。2020年,浙江火电培训中心被命名为浙江省省部属企事业工会职工教育培训基地。一批批焊工从浙江火电培训中心起步,走出杭州,走出浙江,走出国门,在重点工程建设一线,锻炼成长为一代代中国焊匠。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见证焊匠的成长

 

人才是第一资源。市场呼唤劳动技能人才,技能鉴定便应运而生。

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反映了劳动者为适应职业劳动需要而运用特定的知识、技术和技能的能力。它与学历文凭不同,学历文凭主要反映学生学习的经历,是文化理论知识水平的证明。职业资格则与职业劳动的具体要求密切结合,更直接、更准确地反映了特定职业的实际工作标准和操作规范,以及劳动者从事该职业所达到的实际工作能力水平。

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确定浙江火电成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10月10日,浙江火电在培训中心基地杭州半山郭家塘举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揭牌仪式。浙江省电力工业局局长陈积民及浙江省劳动厅有关领导为鉴定所揭牌,浙江火电党委副书记吴永生兼任浙江火电安装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所长。一路走来,职业技能鉴定所鉴定能力不断提升,鉴定工种不断丰富,最终具有19个工种的技能鉴定资质,具备对焊工、起重工、无损探伤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的培训能力。19个工种分别是焊工、无损探伤工、物理金相工、安装起重工、电气试验工、锅炉钢架安装工、锅炉受热面安装工、电厂筑炉保温工、锅炉铺机安装工、电厂管道安装工、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安装工、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试验工、汽轮机辅机安装工、汽轮机调速安装工、汽轮机本体安装工、高压电气安装工、二次线安装工、厂用电安装工、电缆安装工。

浙江火电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先后开展了浙江省能源集团公司委托的焊工技师、高级技师的技能鉴定,电力行业各大电厂的焊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技能鉴定,浙江省各行业无损检测员技师、高级技师的技能鉴定工作。作为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焊工专家委员会秘书长单位,浙江火电组织开发适合浙江省需求的焊工培训教材和鉴定题库,积极参与全省职业技能竞赛,尽职尽责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组织编写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用书《焊工(技师、高级技师)》(2008年9月,由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浙江火电培训中心和浙江火电安装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相互配合,优势互补,联合开展焊工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浙江火电坚持理论与技能并重、实操与育人并重的教育理念,全面实施焊工培训考核质保体系,建立焊接教练上课制度,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培训和鉴定力度,全面开展以焊工为主体的多种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举办了以下培训班:

2003年11月,举办浙江省电力公司焊工技师、高级技师培训班,共13位学员参加培训和鉴定。

2004年10月,举办浙江省电力公司焊工、无损探伤工、起重工3个工种的技师考评培训班,共18名学员参加培训和鉴定。

2005年10月,举办浙江省电力公司焊工、无损探伤工、起重工3个工种的技师、高级技师考评培训班,共12名学员参加培训和鉴定。

2006年7月,举办浙江省首届无损探伤工技师培训班,来自浙江省无损检测行业的21位学员参加培训和鉴定。同年,举办了浙江省电力公司焊工、无损探伤工、起重工、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安装工、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试验工5个工种的技师、高级技师考评培训班,共20名学员参加培训和鉴定。

2007年10月,举办浙江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届焊工技师培训班,来自浙江省能源系统的22名焊工参加了培训和鉴定。同年,举办了浙江省电力公司焊工、无损探伤工、起重工、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安装工4个工种的技师和高级技师培训班,共21名学员参加培训和鉴定。

2008年8月,举办浙江省电力公司焊工、无损探伤工、起重工、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安装工4个工种的技师和高级技师培训班,共27名学员参加培训和鉴定。

2009年9月,举办2009年焊工技师、高级技师培训班,来自浙江省化工、电力系统施工一线的焊工参加培训和鉴定。同年,举办了浙江省电力公司2009年焊工、无损探伤工、起重工、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安装工和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试验工5个工种的技师和高级技师培训班,共19名学员参加培训和鉴定。

2010年8月,举办2010年技师和高级技师培训班,来自浙江省电力系统的焊工、无损探伤工、起重工、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安装工和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试验工参加培训和鉴定。

2010年11月,举办浙江省第二届无损探伤工技师(高级技师)培训班,来自浙江省内特种设备检测系统以及电厂、水电第十二工程局、杭州杭氧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共34名学员参加培训和鉴定。

2011年8月,举办2011年技师和高级技师培训班,来自浙江省电力系统的焊工、无损探伤工、起重工、热工仪表控制装置安装工和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试验工,共23名学员参加培训和鉴定。

2012年8月,举办2012年技师和高级技师培训班,浙江省电力系统的焊工、无损探伤工、起重工、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安装工和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试验工,共22名学员参加培训和鉴定。

2013年8月,举办2013年焊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培训班,来自浙江省施工一线的共48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和鉴定。同月,举办了浙江省第三届无损探伤工技师、高级技师培训班,来自浙江省各系统的共34名学员参加培训和鉴定。

2014年6月和9月,先后举办两期焊工技师、高级技师培训班,来自浙江省各系统的共58名学员参加培训和鉴定。同年,举办了浙江省电力公司2014年焊接(焊工)、无损探伤(无损探伤工)、热工(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安装工、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试验工)、锅炉(锅炉钢架安装工、锅炉受热面安装工、锅炉辅机安装工)、汽机(汽轮机本体安装工、汽轮机辅机安装工、电厂管道安装工)和起重(安装起重工)六大专业11个工种的技师和高级技师培训班,共27名学员参加培训和鉴定。

2015年5月,举办浙江省第四届无损探伤工技师(高级技师)培训班,来自浙江省各系统的共50余名学员参加培训和鉴定。

2015年7月,举办浙江省电力公司焊接(焊工)、无损探伤(无损探伤工)、热工(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安装工、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试验工)、锅炉(锅炉钢架安装工、锅炉受热面安装工、锅炉辅机安装工、电厂筑炉保温工)、汽机(汽轮机本体安装工、汽轮机辅机安装工、电厂管道安装工)和起重(安装起重工)六大专业12个工种的技师和高级技师培训班,共57名学员参加培训和鉴定。

2015年11月,举办2015年焊工技师、高级技师培训班,共有16名学员参加培训和鉴定。

2016年9月,举办浙江省电力公司焊接(焊工)、无损探伤(无损探伤工)、热工(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安装工、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试验工)、锅炉(锅炉钢架安装工、锅炉受热面安装工)、汽机(汽轮机本体安装工、汽轮机辅机安装工、电厂管道安装工)和起重(安装起重工)六大专业10个工种的技师、高级技师的培训班,共36名学员参加培训和鉴定。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2017年7月,举办浙江省焊工高级技师培训班,来自浙江省各系统的16名学员参加培训和鉴定。

2017年8月28日至31日,开展技师、高级技师鉴定工作。此次职业技能鉴定包括了焊接(焊工)、无损探伤(无损探伤工)、热工(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安装工、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试验工)、锅炉(锅炉钢架安装工、锅炉受热面安装工、锅炉辅机安装工、电厂筑炉保温工)、汽机(汽轮机本体安装工、电厂管道安装工)和起重(安装起重工)在内的六大专业11个工种,共36名学员参加技能鉴定。

据不完全统计,1999年至2017年,浙江火电安装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累计组织3985位学员参加考核,3303位学员分别取得不同层次的职业资格证书,其中焊工占了很大比例。

2017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国家职业资格目录进行了大幅度调整,电力行业的113个工种只保留了27个,浙江火电安装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19个工种只保留了焊工和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原安装起重工)两个工种。通用工种无损探伤工、物理金相试验工取消,15个电力行业特有工种将由企业、中电联按照岗位条件和职业标准开展自主评价。“公司职业技能鉴定所将顺应新的形势,探索新的人才评价考核办法,继续为社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作贡献。”公司职业技能鉴定办公室原主任沈敏光说。

焊工职业技能鉴定永远在路上。2020年10月24日至25日,浙江省焊工职业技能鉴定在浙江火电培训中心进行。来自全省各地的49名焊工参加了技师和高级技师两个等级的职业资格鉴定。其中技师12名,高级技师37名。9月5日开始,通过钉钉平台开设线上授课,系统讲授“焊工基础知识”“特种焊接方法”“新型材料焊接”和“焊接工艺规程”等相关焊接专业理论课程。10月14日开始,通过线下培训的方式,对技能鉴定理论考试科目的相关内容进行为期5天的强化辅导,同时,对学员进行焊接技能实际操作训练。浙江火电培训中心作为浙江省火电安装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承担了焊工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为圆满完成本次鉴定任务,浙江省火电安装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技能鉴定办公室主任杨丹霞从前期策划到方案编制,从考前辅导到场地布置等工作,默默奉献了多个双休日,为2020年焊工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相关人员全程参与焊工技能鉴定工作,同时,全程监控录像,确保技能鉴定工作的公平和公正。

 

◇延伸阅读

 

职工技能竞赛在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与效果探索

 

职工技能竞赛是职业培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展现职工劳动技能的主要舞台,是提高职工队伍技能素质的有效途径。2019年6月,浙江火电建设有限公司举办2019年焊工技能竞赛。9月,笔者以这次焊工技能竞赛为例,撰写了一篇题为《职工技能竞赛在人才培养中的应用与效果探索——以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浙江火电建设有限公司2019年焊工技能竞赛为例》的论文。

论文关注了浙江火电建设有限公司2007年至2019年这13年的劳动竞赛、技术比武情况。2007年至2019年,公司组织开展劳动竞赛、技术比武达836项,平均每年64.3项。浙江火电工会积极探索新时代劳动和技能竞赛的特点和规律,在传统劳动竞赛的基础上,以实现职工职业价值为目标,以岗位成才在一线为导向,创新竞赛形式载体,促进竞赛由“速度型”“体力型”向“效益型”“智力型”转变,有效提升了劳动和技能竞赛的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有效促进了一线职工岗位成才,有效激发了职工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在劳动竞赛、技术比武活动中,广大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首创精神和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产生了一批小发明、小革新、小设计、小改造、小建议“五小”成果,有力地推动了企业QC活动。

论文以浙江火电建设有限公司2019年焊工技能竞赛为案例,探索职工技能竞赛在人才培养中的效果,思考职工技能竞赛的创新路径。

浙江火电建设有限公司2019年焊工技能竞赛通知发出以后,浙江火电工会、焊接与检测工程公司全力做好焊工技能竞赛的各项筹备工作,按照国家级的竞赛规则进行精心策划,无论是实际操作项目,还是理论考试出卷,都按照国家级竞赛标准进行设计。机电分公司、华业电力、华业钢构和云南火电四家参赛单位全力以赴,认真迎赛。

华业电力根据《关于举办2019年浙江火电焊工技能竞赛的通知》精神,精心策划,精心组织,在宁波北仑基地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赛前集训。为了使集训取得最佳效果,华业电力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专门为此次集训保驾护航。一个月的赛前集训分为适应、提高、稳定三个阶段,内容包括技能、理论和体能,时间从早上6时30分至晚上10时,跑步、学习、实操、考试连轴转,堪称“魔鬼式”的训练。在整个集训过程中,教练王传根始终与参赛选手在一起。时任华业电力总经理的何铁明在动员会上说:“希望大家在这如同黄埔军校的集训班里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以期在公司的比赛中取得良好成绩,充分展示华业电力的良好风采。”

云南火电同样在积极备战,专门成立了焊工集训筹备工作组,编制了详细的日训练计划,明确了理论辅导负责人、技能辅导负责人和无损检验负责人,组织参赛选手在昆明大石坝基地焊接培训中心进行封闭式集训。在集训期间,参赛选手严格按照《焊工技能竞赛技术文件》的要求进行理论模拟考试和操作技能模拟考试。正如云南火电工会主席夭永东在动员会上所说:“此次焊工比赛,是云南火电近年来首次走出去参加比赛,要展示出最好的水平,共同擦亮云南火电品牌,为云南火电市场开发鼓与呼。”

浙江火电建设有限公司2019年焊工技能竞赛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公司近年来劳动竞赛和技术比武的崭新面貌,反映了公司在焊工这一工种领域的总体技能水平。浙江火电2019年焊工技能竞赛活动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线工人投身企业转型升级的精气神得到进一步提振。本次竞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战略部署,充分发挥了职业技能竞赛在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和创新产业工人发展制度方面的积极作用,为加快实施公司人才发展战略、推动公司优化升级选拔优秀技能人才,向公司广大员工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本次竞赛的举办,进一步激发了公司广大职工提高技能的巨大热情,进一步提振了一线职工投身振兴发展企业的精气神。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二)贯彻落实公司加快转型、高质量发展新理念。本次竞赛紧紧围绕浙江火电“两代会”精神,认真贯彻浙江火电加快转型、高质量发展新理念,落实“以赛促训、以赛促学、以赛促用”的竞赛工作要求,积极挖掘、培养高技能焊接人才,推进员工技能素质的进一步提升,为广大职工切磋技艺、交流技术、提升技能、展示风采搭建了平台,为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发现和培养更多高技能领军人才,为开创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夯实人才基础。

(三)新一代焊接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来自云南火电、机电分公司、华业电力和华业构钢的4支代表队共20名焊工选手在公司培训中心同台竞技。本次“焊工决赛”汇聚了浙江火电优秀的焊接专业人才,他们均为第一次参加公司层面的技能竞赛,竞技水平代表了公司目前较好的职业技能发展的先进水平。

(四)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精神得到进一步弘扬。本次竞赛大力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精神,让崇尚技能的氛围更加浓厚,让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更加深入人心,为公司培养焊工技能人才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论文对职工技能竞赛提出以下五点创新路径:

(一)围绕生产经营,搭设技能竞赛新平台。要结合工程建设实际,围绕国家重大建设工程项目和国家区域发展重大战略的实施,深入开展重大工程劳动竞赛,不断扩大各类技能竞赛、岗位练兵、技能培训覆盖面,明确工程建设中每个项目都与技能竞赛紧密挂钩,在实战面前,每位职工都能在工程建设中找到自己参赛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分类竞赛,分级开展,满足职工的多样化需求,实现全员参赛,推动技能竞赛走向大众化,加强职工队伍技术技能素质建设,培养技能型创新型人才。深入开展以创建“工人先锋号”为载体的班组竞赛活动,把竞赛活动与企业生产经营相结合,与企业技术进步相结合,引导职工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使用新方法。

(二)五位一体,构建技能竞赛新机制。要结合公司实际,以上级技能竞赛为引领,以公司岗位练兵和技能比武为基础,把技能竞赛与培育技术能手、选树工匠结合起来,积极推进技能培训、技能练兵、技能比武、技能晋级、技能荣誉“五位一体”的职工技能素质提升活动,积极探索高端、多元化、新工种的技术比武新路径,逐步建立多层次、宽领域技能竞赛平台,让职工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活力得到充分发挥,推进新时代工匠脱颖而出。

(三)导入“互联网+”,激发技能竞赛新活力。基于公司工程建设点多面广的实际情况,在现场实体竞赛的基础上,可积极导入“互联网+”理念,充分利用EIIS网络平台, 开展智能型竞赛活动。智能型竞赛所形成的大数据可进一步分析研究,为劳动竞赛活动的广泛开展和企业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例如,浙江无损检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积极利用微信群,设立微课教学课堂,在线开放教育,开展经营管理、职业生涯指导、技术标准应用等通识化和专业化两大系列培训,不受时空限制,共享的终端平台可以使用电脑,也可以使用手机,十分方便。在微信群里,人人都是老师,人人都是学生,相互学习,相互探讨,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颇有MOOC的味道。

(四)典型示范,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综合效应。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推动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深入发展,在职工技能竞赛和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五小”活动中,积极发挥劳模的引领示范作用,增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创新攻关能力、人才培养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发挥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综合效应。劳模和工匠是孪生兄弟。工匠,是指有手艺专长的人。能工巧匠、匠心独运、巧夺天工、鬼斧神工等成语就是对工匠及其技艺的赞美之词,工匠精神的核心就是精益求精,是铸造精品工程的内在要求,更是推动企业质量立市的重要力量。在讲好劳模故事的同时,讲好工匠故事,彰显劳模精神榜样力量,彰显工匠精神执着专注。

(五)多维度激励,树立技能竞赛新导向。从单一激励向多维度激励转变,是推动技能竞赛的有力举措。浙江火电2019年焊工技能竞赛的激励机制就实现了这个转变。这次竞赛奖励由单一的发证书、发奖金向人才培养使用、绩效考核相统一的多维度激励机制转变,即既有物质(奖金)奖励,又有专家认定、职位晋升、休养待遇和高等级参赛机会,实现企业和职工同频共振,最终达到双赢。

 

第三章  工匠从这里出发

 

他们耐心专注,咫尺匠心,诠释极致追求;他们锲而不舍,身体力行,传承匠人精神;他们千锤百炼,精益求精,打磨中国制造。他们是劳动者,一念执着,一生坚守。

——中国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大国工匠》片首语

 

无损探伤工和焊工是一对“孪生兄弟”,两个工种谁也离不开谁。作为特殊的工匠劳动者,他们以炉火纯青的技艺绝活,以追求完美的工作态度,以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见证着平凡中的伟大,谱写一曲曲美丽的乐章。

 

扬帆起航:乘风破浪走市场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加快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着中国的每一个角落。1993年,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华夏大地春意盎然,处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1993年6月29日,浙江省火电建设公司请示浙江省电力工业局,申请成立浙江无损检测工程技术公司。同年7月8日,浙江省电力工业局批复,同意浙江省火电建设公司在原金属试验室的基础上,组建浙江无损检测工程技术公司,并明确该公司系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具有法人资格,法定代表人是吴树森。同年7月29日,浙江无损检测工程技术公司经杭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成立,公司注册资本160万元,经济性质为全民所有制。

1993年11月18日,古老的杭州庆春门外,庆春东路79号彩旗飘扬,热闹非凡。浙江省第一家向社会提供无损检测服务的浙江无损检测工程技术公司宣告成立,扬帆起航,春天的故事在这里唱响。浙江省劳动厅、浙江省机械厅、浙江省石化厅、浙江省电力工业局、浙江大学、中国无损检测学会等50多家政府部门、学术团体、大专院校、科研所和厂矿企业表示热烈祝贺。

2014年11月10日,浙江省火电建设公司委派张学锋为浙江无损检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法定代表人)、胡秀清为监事。2015年1月16日,公司更名为浙江无损检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简称“浙江无损公司”),标志着公司整体改制主体工作完成。公司经营地半山康桥郭家塘也终于有了一个门牌号——杭州市拱墅区马家桥126号。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企业改革发展的脚步没有停下来,一直在奔跑。2017年12月,因政府土地征用,浙江无损公司搬离经营20多年的郭家塘,走出半山,告别康桥,迁移到杭州萧山新街,租用银河食品厂厂房,作为临时办公基地。2020年1月,浙江无损公司从银河食品厂再次搬迁到杭州市萧山区萧山经济开发区桥南区块高新八路99号。浙江火电建设有限公司在这里购置土地,建造厂房,浙江火电在杭州的分(子)公司都汇集在这里。浙江无损公司终于有了自己的新家。2020年3月5日,经杭州市萧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准,浙江无损检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经营场所迁至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经济开发区桥南区块高新八路99号2幢,法定代表人张学锋,注册资本1200万元。浙江无损公司经营范围:无损检测工程、理化检测工程、焊接和热处理工程的承包(凡涉及资质证书的,凭有效资质证书经营);无损检测技术、理化检验技术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成果转让;无损检测应用软件的技术开发;焊接技术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成年人的非证书职业技能培训(涉及前置审批项目除外)。浙江无损公司同时承担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工程研究院焊接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的研究任务,承担浙江火电建设有限公司培训中心的培训任务,承担浙江火电安装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的职业技能鉴定任务。

2018年2月9日,浙江火电建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俞成立在公司一届二次职代会暨2018年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大力倡导工匠精神,积极开展各类技术比武、劳动竞赛,培养高水平的骨干技能人才队伍。” 2019年1月30日,俞成立在公司一届三次职代会暨2019年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再次强调:“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紧扣公司多元化发展要求,实施建功立业工程及劳动竞赛技术比武,不断提升员工技能水平。” 浙江无损公司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精心厚植工匠文化,坚守“求实、创新、诚信、共赢”的经营理念,坚持“一业为主、非电优先、高端优先、国际优先”的战略行动纲领,稳步实施“集约化管理、板块化运行、专业化实施”的管理方略,不断完善和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诚信经营铸品牌,科技创新强活力。浙江无损公司建立了无损检测工艺参数数据库,实施项目标准化管理运行指南,加强项目管理;牢牢托住电厂检修的基本盘,打造长输管道检测业务品牌,积极关注高端检测技术在石化、核电装备等领域的应用;以工匠精神把高端业务做优、做专、做强,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

 

敢于创新:小荷才露尖尖角

 

1993年,作为市场经济的“弄潮儿”,浙江无损公司乘风破浪,高歌猛进。浙江无损公司注重创新管理,科技成果累累:1995年完成汽轮机中心孔探伤装置,并在镇海电厂等单位推广应用;1996年7月开发《DL-Ⅲ型γ射线探伤中文电脑全自动控制系统》和《MMIS2.0金属监督信息管理系统》,并通过浙江省电力工业局成果鉴定,《MMIS2.0金属监督信息管理系统》先后获得浙江省电力工业局1996年优秀软件一等奖、“五小”成果二等奖、华东电网优秀软件奖、浙江省电力工业局科技进步二等奖,《DL-Ⅲ型γ射线探伤中文电脑全自动控制系统》先后获得浙江省电力工业局“五小”成果二等奖、浙江省人民政府科技成果三等奖、共青团浙江省委青工“五小”成果二等奖;1998年开发《MMIS2.1金属监督信息管理系统(网络版)》,并在全国近50家单位推广应用;1999年8月开发《DL-Ⅳ型γ射线探伤中文电脑全自动控制系统》,设备轻量化,重量比《DL-Ⅲ型γ射线探伤中文电脑全自动控制系统》轻60%,功能更齐全,性能更可靠。

今天,翻阅二十多年前取得的科技成果,有的虽然已经被新的知识所覆盖,但在20世纪90年代,这些科技成果曾经是浙江无损公司在业内的骄傲与荣耀。

 

革新立新:走进国家实验室

 

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浙江无损公司深知资质等级是企业市场发展平台的标尺,决定着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高度和深度。企业领导人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敢于正视问题,善于革新立新,不断加强自我修炼,重视资质建设,夯实管理基础,铸造市场品牌。

2002年,浙江无损公司开始启动特种设备(TSG)无损检测取证工作,时任公司总工程师的张学锋牵头负责这项工作。万事开头难,张学锋逐条分析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机构取证的基本要求,盘点公司自身的资源、能力、绩效、培训及制度建设等情况,并于当年12月30日通过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简称“国家质检总局”)认证,获得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及特种设备检验许可证书(无损检测专项)。浙江无损公司是浙江省第一家取得特种设备检验许可证书的企业,为企业走向市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浙江无损公司不断加强基础建设,严格行业自律,持续提升特种设备无损检测资质。

2005年3月1日,国家质检总局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管理规定》,发布实施了《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规则》,进一步规范了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的核准工作。2006年2月1日,浙江无损公司通过国家质检总局认证,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证(无损检测机构B级)。

2013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颁布,于201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法将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机构作为一类专门机构进行监督管理。2015年1月7日,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机构核准规则》,进一步加强了特种设备无损检测行业的诚信体系建设。

针对严格的行业要求,浙江无损公司综合研判市场趋势,客观审视公司自身条件,决定向特种设备无损检测A级资质冲刺。A级资质是特种设备无损检测的最高等级,而且从2014年起,国家提高了A级资质的取证门槛,评定标准难度系数大大增加。针对A级资质评定条件的高标准、严要求,浙江无损公司综合自身实际,于2015年9月向国家质检总局提出申请。当年12月底,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评审专家经过三天的鉴定评审,对浙江无损公司的综合实力给予充分肯定。2016年2月23日,国家质检总局核准浙江无损公司具备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机构A级资质。据悉,在当时的全国电力行业中,获得A级资质的只有三家,浙江无损公司位列其中。

2018年11月21日,浙江无损公司获得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颁发的实验室认可证书,这标志着浙江无损公司真正走进了国家实验室,标志着公司出具的检测试验报告获得了签署CNAS互认协议方国家和地区认可机构的承认,标志着浙江无损公司出具的检测试验报告及相关数据国际互认。汲取新动能,注入新活力。至此,浙江无损公司实现了集实验室资质认定(CMA)、实验室认可(CNAS)和特种设备无损检测机构A级(TSG)等检测检验资质于一身的目标,这为公司开拓海外市场、走出国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浙江无损公司无损检测技术人员远离家乡,走南闯北,日夜奋斗在电力工程建设第一线,在电厂安装、检修中辛勤劳作,工匠精神一次又一次地在重点工程建设中闪光。以浙江嘉兴电厂三期工程建设为例,浙江无损公司承担两台百万千瓦火力发电机组的无损检测任务。浙江工匠、曾担任浙江无损公司嘉兴电厂工区主任的马腾回忆说:“2011年,当时两台机组同时安装,任务十分繁重。为了严防射线检测带来的辐射危害,我们只有等白天兄弟单位的员工下班后,无损检测人员才能披着夜幕进入施工区域各个工程检测点,进行射线检测作业。第二天早晨必须在兄弟单位员工上班前撤出施工区域,随后马上洗片、评片、出具检测报告,并做好当天晚上作业的一切准备工作,每天忙得很辛苦。”这就是劳动精神在劳动岗位上的具体体现。无损检测人员披星戴月,顶风冒雨,默默无闻地奋战在看不见硝烟的战线上,为最终实现电气倒送电、锅炉水压、汽机扣缸、锅炉冲管、汽机冲转、并网发电及168小时考核运行等七个“一次成功”保驾护航。2011年,嘉兴电厂三期工程两台百万千瓦火力发电机组先后于6月、9月投产发电。浙江无损公司对两台百万千瓦火力发电机组的342411只焊口实施了检验(不含返修检验),其中射线检验(RT)150302只、超声检验(UT)27083只、渗透检验(PT)148823只。同时,涡流检验(ET)6908根、光谱检验2797592点、硬度检验24937点。在这些看似平淡枯燥的检验数据里面, 却渗透着一滴滴无损检测工匠的辛勤汗水,折射着一个个鲜为人知的辛劳背影,诉说着一桩桩美丽动听的劳动故事。

浙江无损公司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敏锐嗅觉,按下市场开发“快速键”,着力做好企业转型升级工作。一是加大专业人才培训力度,储备高级人才;二是开发无损检测高端技术,提升市场开拓能力;三是健全考核体系,提升责任担当能力;四是加强专项管控,提升市场履约能力;五是加强战略合作,拓宽市场前景。浙江无损公司加强TOFD、相控阵、DR等检测设备投入,加强高端人才培养,加强与通用公司(GE)、阿尔斯通(ALSTOM)等国际知名制造商的战略合作,在取得EN、SNT-TC-1A等NDE人员资质证书的基础上,扩大机械设备行业出口欧共体国家设备的无损检测业务,做强核电、国际工程、EPC工程(设计、采购、建设总承包)等高端项目的无损检测业务,争创高端市场检测业务品牌。

 

艰苦创业:行走荒山野岭

 

这是一群特殊的工匠,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团队。浙江无损公司作为一支无损检测队伍,为浙江省天然气“县县通”工程项目保驾护航。浙江无损公司先后承担宁波春晓LNG工程、甬台温天然气管道工程、金丽温天然气管道工程、浙江省“县县通”工程多条支线及西气东输二线浙江绍杭嘉段配套管道工程的无损检测项目。

2013年5月16日,浙江无损公司收到浙江省重点建设工程中标通知书,中标甬台温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无损检测项目。这是浙江无损公司开拓非电市场的一个重大突破,是浙江无损公司有史以来开拓外部市场最大的一个标的,标的额占当年公司新签合同额考核指标的70%以上。甬台温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经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发改能源〔2011〕2862号)核准同意建设,是浙江省“十二五”规划的重大能源战略部署,为浙江省重点工程。项目建设规模为北起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的春晓首站,南至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卢浦镇的苍南末站,线路全长约505千米,全线设18座输气站场、21座RTU阀室、7座阴极保护站和20座光通信站,沿途经过宁波市、台州市、温州市的10多个县(市、区)。管线经过之处,地理环境复杂,平原、丘陵、山区、海涂交错,管道施工难度较大。

浙江无损公司在甬台温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中承接单线段(永嘉段线路及乐清段线路)和所有站场(包括春晓站、奉化站、宁海站、三门站、临海站、台州站、温岭站、乐清站、北白象站、永嘉站、温州末站等)的无损检测工程,牵扯的分部工程数量多,资料复杂。甬台温天然气输气管道于2012年7月19日开工建设,于2017年6月28日全线贯通,为沿线640多万户居民提供了洁净、环保的管输天然气,为浙江省优化能源结构、实现全省天然气“县县通”目标迈出坚实一步。

2013年7月3日,浙江无损公司收到浙江省重点建设工程中标通知书,中标金丽温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武义—温州段B标段无损检测工程。

金丽温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改能源〔2012〕544号)核准同意建设,属浙江省重点建设项目。金丽温天然气长输管线项目全长216千米,管线设计压力6.3兆帕,管径813毫米。管道总体走向由北至东南,起于金华市金东区金华分输站,途经金华市金东区、武义县、永康市,丽水缙云县、莲都区、青田县,最终与甬台温管线温州末站相连。项目以西气东输二线为气源,项目建设可解决金丽温沿线城市用气需求,满足浙赣铁路沿线及浙西南用气市场的需要。

浙江无损公司甬台温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无损检测项目部经理钟地敏回忆说:“天然气管道无损检测作业路远,每天要爬山,工作很累。但我们都坚持下来,把工作做好,没有一个退缩的。”

2019年,浙江无损公司承担了浙江丽水—龙游、常山—开化段及常山—开化试验段、下窑—龙游、三门—嵊州、苍南支线、桐乡燃气氧气改造项目,桐庐油库以及杭州天然气阀室、热网管道等工程项目。具体作业由浙江无损公司所属非电检测项目部执行。工程检测作业全部为野外施工,作业点远离村镇,地处荒山野岭。非电检测项目部员工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他们的家。浙江无损公司非电检测工程项目部执行经理郑伟说:“野外施工,露天作业。我们住农舍、吃快餐、顶烈日、冒寒冻,翻山越岭。一天下来,人累得不得了。但是,我们一直坚持着,好像也习惯了。”是的,他们行走在300多千米长的天然气管道线路上,足迹踏遍浙江金华、丽水、衢州等区域作业点的荒山野岭,一句“习惯了”反映出他们的责任与担当,也透露了他们的执着和艰辛。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常山—开化天然气管道工程,是浙江省天然气“县县通”工程的子项目,起始于常山县的金衢配套项目常山首站,止于开化县的开化末站,全长33.4千米,像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在衢州的深山之中,地形复杂,山高路陡,工程检测点多量大。野外露天作业“靠天吃饭”。员工吴征北说:“山路陡峭湿滑可以克服,寒风凛冽可以承受,夏日炎炎却是最折磨身心。”是的,在烈日高温的炙烤下,无损检测人员扛着50多公斤重的发电机,背着30多公斤重的检测外拍设备,每天翻山越岭上山检测。上山后已是大汗淋漓,又要全副武装,紧贴滚烫的管道作业,黑黝黝的天然气管道仿佛是一只被烧得火热的平底锅,那种感觉不是闷热两个字能说清楚的,整个人仿佛置于锅炉之中。面对恶劣的作业环境,浙江无损公司非电检测工程项目部经理肖仲谊说:“工程点多量大,我们有办法;山高路险,我们有对策;野外作业,我们有措施。”办法总比困难多。一是全面掌握工程施工情况,动态跟踪焊接进度,与施工方保持实时联系,根据工程进度合理安排检测任务;二是配置内设不休息芯片且体积轻巧的国内最新检测设备,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准备内检测备机,防止意外情况耽搁检测进度;三是调整作业时间,错开高温时段,早出晚归,并配置应急药箱,配备必要的防暑药品,严防脱水中暑。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努力,浙江无损公司终于完成常山—开化天然气管道工程约4000只焊口的检测任务。

丽水到龙游的丽龙线像一条巨龙,从龙游向丽水山区蜿蜒而去,全长100多千米,山高路远,一眼望不到头。寒冬季节,浙南山区显得特别阴冷。浙江无损公司员工一大早起来,就带着干粮,扛着检测设备,踏着霜冻,从营地出发;傍晚,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营地。当丽龙线碧湖镇大港头地段进入施工高峰时,面对该施工地段山高路险,甚至无路可走的地理条件,员工们就想办法动脑筋,采用古老的运输工具,随同骡帮进山,克服交通不便、就餐困难、冬季寒冷等种种野外工程的施工困难,精心开展无损检测工作,最终顺利完成该线路50多千米长、5000多只焊口的无损检测工作。

2019年7月16日,下窑—龙游天然气管道工程试运投产,这标志着无损检测工作全部完成。下窑—龙游天然气管道工程起于浙江金华市婺城区白龙桥镇的下窑分输站,止于衢州市龙游县东华街道的龙游分输站,沿途经过7个街道乡镇、4个县市,于2017年开工建设,浙江无损公司共完成检测焊口4094只,整体一次合格率达到98.79%。

面对点多面广、检测难度大、生活条件艰苦等诸多困难,浙江无损公司坚持“开拓一个项目、做好一个项目、交好一方朋友”的理念,积极配合业主,全力推进工程检测项目质量、安全和进度管理,受到业主的高度称赞。2018年,浙江无损公司荣获浙江省“县县通”工程苍南支线立功竞赛三等奖,成功创建浙江省省部属企事业工会“三外”(省外、野外、境外海上)项目职工之家。

浙江无损公司员工深知没有市场就没有“家”,他们就像一位位保健医生,精心守护着走向千家万户的天然气管道,弹奏着一首首占领非电市场的经典名曲,歌唱着中国能源建设集团“能者善为、建则善成”的核心价值观之歌。

 

能者善为:健步走进特高压

 

2006年8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印发《关于晋东南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项目核准的批复》(发改能源〔2006〕1585号),正式核准了晋东南经南阳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特高压(UHV)电网时代。

2008年初,国家电网公司发布了《关于转变电网发展方式、加快电网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转变电网发展方式、加快电网建设,就是要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国家电网。国家电网特高压骨干网架建成后,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成为可能。

“皖电东送”工程是国家电网特高压骨干网架的重要组成部分。“皖电东送”即利用淮南丰富的煤炭资源,加强煤电基地建设,变输煤为输电,使淮南成为华东地区的能源基地,是国家“十一五”电力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优化华东地区能源资源配置的一项重大战略。“皖电东送”工程即淮南—上海特高压交流输变电示范工程经安徽皖南变电站、浙江浙北变电站,止于上海沪西变电站,途经安徽、浙江、江苏、上海四省市,先后跨越淮河和长江,线路全长656千米,共有铁塔1421座,是世界上首个同塔双回路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整个工程于2007年正式拉开帷幕,2013年9月25日正式投入运行,浙江电网由此跨入特高压时代。

2012年,浙江无损公司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的要求,克服任务重、要求高、人手少等种种困难,精心组织无损检测技术人员,分别派驻浙江迅达、湖州飞剑、江苏南京大吉等“皖电东送”工程(特高压交流)钢管塔制造骨干企业,认真开展钢管塔对接环焊缝检测工作,为中国首个特高压交流同塔双回路输电示范工程和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规范化应用的标志性工程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2012年3月22日,“皖电东送”(特高压交流)工程一般线路首基钢管塔试组装在杭州萧山验收,国家电网公司等单位的有关领导、专家参加验收工作。本次组装完成的钢管塔为“皖电东送”淮南至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双回路直线钢管塔SZ322塔,呼高60米,总高103.6米,呼高总重152.1吨,由浙江盛达公司制造。浙江无损公司负责检测该钢管塔的焊接质量。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建设部等数十家单位的领导、专家参与了现场验收,并召开了现场分析讨论会,一致认为取得了预期的效果。这标志着浙江无损公司完成了“皖电东送”工程第一座特高压钢管塔焊接质量的无损检测工作,也标志着浙江无损公司积累了特高压钢管塔无损检测经验,为开拓送变电领域检测市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012年11月29日,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组织专家对南京大吉铁塔制造厂生产的“皖电东送”特高压钢管塔进行质量检查。浙江无损公司作为第三方检测方,全面接受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专家的检查。检查组主要检查了浙江无损公司人员到岗情况、资质、各项检验标准、工作程序、检测工艺、检测记录、检测报告、抽检比例、抽检的合理性、不合格焊口的返修情况以及加倍数量是否符合标准等,还对浙江无损公司检验的焊口进行了质量抽检。通过检查,检查组专家认为浙江无损公司检测工作程序规范,检测报告符合标准和监造大纲要求,充分肯定了浙江无损公司的工作。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2013年4月3日,浙江无损公司作为“皖电东送”工程的检测单位之一,经过14个月的努力,顺利完成预定的全部检测任务,超声波检验焊缝达40多万米,射线检测焊口2500多米,全部检验焊缝通过第三方检测单位的验收。

2013年8月,浙江无损公司继中标“国家电网‘皖电东送’特高压交流输电示范工程钢管塔第三方检测服务”项目后,凭借技术和管理优势等综合实力,又成功中标浙北—福州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无损检测项目,包括浙江、江苏共7个铁塔厂的钢管塔第三方检测任务。浙福工程是国家电网公司继晋东南—南阳—荆门工程、淮南—浙北—上海工程之后,投资建设的第三个特高压交流工程,是华东特高压交流主网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大幅提升浙江与福建联网输电能力,也是我国特高压电网进入快速发展、规模建设新阶段的标志性工程。浙福工程起于浙江的浙北变电站,经浙中、浙南变电站,止于福建的福州变电站,变电容量为1800万千伏安,全线采用双回路架设,全长2×603千米。

2015年至2019年,浙江无损公司先后承担锡林郭勒盟—山东交流特高压输变电工程(2015年)、蒙西—天津南特高压交流线路工程(2015年)、榆横—潍坊特高压交流线路工程(2015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胜利特高压交流线路工程(2016年)、山东临沂特高压交流线路工程(2017年)、皖南换流站—皖南变电站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2017年)、北京西—石家庄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2018年)、潍坊—临沂—枣庄—石家庄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2019年)、张北—雄安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2019年)的钢管塔对接环焊缝无损检测工作。

2021年2月5日,南昌至长沙1000千伏高压交流线路工程在江西省上高县泗溪镇马岗村开工。该工程作为华中特高压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电网公司“十四五”首条特高压交流工程,是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国家战略,优化湘赣两省电网结构,提升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的重大项目。该工程将在南昌和长沙各建一座1000千伏交流变电站,线路走向大致由东向西,全长344千米,新建铁塔983基。工程建成后将实现四川雅中至江西±800千伏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满功率运行,实现江西、湖南电网互联,西北风电、光伏发电与西南水电互济,推进清洁能源的跨省优化配置。浙江无损公司承担南昌—长沙1000千伏高压交流工程第三方无损检测任务,无损检测技术人员奔走于浙江萧山、安徽合肥、江苏镇江等铁塔制造基地,精益求精,做好铁塔的无损检测工作,受到业主的好评。

 

建则善成:进军数字化领域

 

2019年12月6日,浙江无损检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标浙江省第一个数字化管道建设项目——萧山—义乌天然气管道工程无损检测项目。该工程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项目,管道线路约122千米,管口直径813毫米,设计压力6.3兆帕,新建站场1座,改扩建站场2座,新建阀室7座,整体工程工期约450天。该工程现场需无损检测焊口数13000余只,所有焊口要求按照《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无损检测》SY/T4109标准进行100%的射线检测和100%的超声复测,并且所有检测数据均采用数字化管理,检测结果(含底片)和检测数据要求同步完善至业主要求的数字化检测系统,是浙江省内第一个数字化管理的管道建设项目。管道路线途经浙江萧山、诸暨、浦江、义乌4个县市区,工程建设对于保障浙江能源安全、促进节能减排、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浙江无损公司非电检测工程项目部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工程建设带来的影响,认真按照属地政府和项目业主的要求,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做到防疫复工两不误。2020年3月11日,萧山—义乌天然气管道工程1标上曹坞桥段焊口开始实施无损检测,标志着该工程正式复工。

创新驱动,数字赋能。随着电子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浙江无损公司致力于高新检测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努力加快无损检测技术的数字化进程。2018年11月,公司引进直接数字成像系统(Digital Radiography,简称DR),给无损检测带来了工程检测技术的数字化革命。DR是计算机控制下直接进行数字化X线透照的一种新的无损检测技术,把X线信息转化为数字信号,并由计算机重建图像及进行一系列的图像后处理,为后续的底片评定以及相关部位的缺陷分析提供方便。实现了由模拟X线图像向数字化X线图像的转变,与传统的胶片射线检测技术相比,具有分辨率高、成像速度快、高清晰图像、数字化、低辐射等特点。DR的直接转换技术,使网络工作简单化、效率高,数字图像可以存储、调阅、传输和拷贝,为工程检测联网和远程管理,实现全数字化、无胶片化打下了基础。DR检测技术的广泛应用标志着无损检测行业真正步入了数字化时代。2018年12月16日,浙江无损公司无损检测工程技术人员肖仲谊和郑嘉琦一起,带着整套DR检测设备,驱车奔赴山东青岛,实施日产高铁高压接头的DR检测项目。面对精密度非常高的高铁高压接头,面对对现场检测要求非常高的日本专家,肖仲谊和郑嘉琦克服现场条件有限的种种困难,做到24小时待命,即使是凌晨三四点钟也随叫随到,随时待命。无损检测踏进高铁的门槛标志着浙江无损公司数字化检测技术的正式实施与应用,也标志着浙江无损公司在无损检测技术创新的历史上,实现了一个全新的跨越。

2019年10月22日,浙江金华。浙江无损公司非电检测工程项目部在国家电网输电线路浙江金华500千伏龙兰5428线迁改工程中,实施耐张线夹DR检测技术。这是第一次在输电线路检测中应用DR技术。紧接着,浙江无损公司先后在衢州500千伏夏信5871线、衢州夏安5872线、嘉兴500千伏洪店5836线、洪王5835线、温岭500千伏岭门4348线、岭龙4347线、金华500千伏双兰5427线全面实施DR检测技术。

2020年3月14日至16日,浙江无损公司非电检测工程项目部圆满完成了浙江金华“华龙5876线、华双5875线”工程输电线路耐张线夹的DR检测工作。该工程属于双龙—丹溪500千伏线路交跨及增容改造工程,途经金华市婺城区境内,也是配合国家电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建设的溪洛渡—浙西±800千伏直流输变电工程送出的电力在华东500千伏电网内充分的消纳。该工程的建设完成能有效缓解华东电网用电紧张的情况,满足华东电网负荷需求,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2020年1月16日至17日,浙江舟山鱼山岛,中国在建的最大石化工程建设基地。浙江无损公司无损检测人员健步跨上鱼山岛。这一步具有历史性的跨越意义,标志着浙江无损公司在石化领域实施DR检测技术。这次管道焊口的检测是在带保温及介质的情况下进行的,整体检测效果较好,得到了业主的肯定。同年3月6日至8日,浙江无损公司与舟山鱼山岛石化基地举办DR技术交流沟通会,双方就进一步推广应用DR技术进行了磋商。

应中国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促进会邀请,2020年7月3日上午,浙江无损检测工程技术有限公司非电检测工程项目部经理肖仲谊通过“腾讯会议”系统,为全国的170多位同行进行主题为“数字射线DR检测在电网输电线路金具中的应用”的网络直播,分享他在数字射线DR应用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2021年2月8日,肖仲谊收到中国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促进会发来的感谢信,感谢他对特种设备质量提升网络公益论坛的关心和支持。肖仲谊专注焊接与金属监督工作20余年,具有高级工程师和高级技师双重身份,持有特种设备和民用核安全六项高级检测资格,横跨RT(射线检测)、UT(超声检测)、MT(磁粉检测)、PT(渗透检测)、TOFD(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DR(数字射线检测)、PA(相控阵超声检测)、ECT(涡流检测)等多个专业。肖仲谊的本次网络直播授课时间达90分钟,信息量大,观点新颖,获得了行业内许多专家的一致好评。

浙江无损公司自2018年在铁路行业首次应用DR检测技术后,陆续在电网输电线路金具、石化、天然气等行业的基建及在役设备和管道检测中推广应用该技术。多个工程基建及在役检测,充分证明了DR数字射线检测在安全性、稳定性、经济性等方面的优势,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延伸阅读

 

关于建立和完善劳动竞赛动力机制的研究

 

2007年,浙江省劳动竞赛委员会在浙江省范围内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调研论文评选活动。笔者结合企业实际,撰写了题为《关于建立和完善劳动竞赛动力机制的研究》的论文,发表于《浙江工人日报》2007年10月29日第4版,该论文获得2007年浙江省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调研论文评选二等奖。全文如下:

劳动竞赛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当前企业运作环境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这种变化促使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必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动力机制,以一种新的轨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文试对劳动竞赛动力机制进行研究,提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动力机制的对策。

一、对过去劳动竞赛方式的反思

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起源于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已经有90多年的历史。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列宁倡导和建立了社会主义竞赛制度。此时的社会主义竞赛制度依靠的是直观朴实的鼓动方式。我国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了劳动竞赛,南泥湾大生产是其中著名的典范。它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在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职工广泛开展生产立功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开展了爱国主义增产节约运动。1956年,党中央提出了“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竞赛原则,使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走上了健康稳步发展的轨道,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在内容和方式上出现了新的转变,逐步转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在劳动竞赛中,人的劳动热情被大大激发,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进一步挖掘。但是,我们也无可否认,由于环境的变化,传统的劳动竞赛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环境,原有的动力机制已经很难推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劳动竞赛活动。在分析传统的劳动竞赛不足之处的基础上,我们要认真思考如何建立和完善新的动力机制,以促进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为构建和谐的劳动竞赛环境提供坚实的保障。

二、劳动竞赛现状特征及成因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劳动竞赛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时,传统的劳动竞赛延续到今天,表现出新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转变:

一是劳动竞赛的环境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劳动者参与劳动竞赛的价值取向出现多元化。

二是劳动竞赛的主动性从政府向企业转变。原来是政府号召开展劳动竞赛活动,企业响应号召,跟着政府走;现在是政府倡导,企业自觉开展劳动竞赛活动。

三是劳动竞赛的范围从单一的生产环节上的比学赶帮超向经济承包责任制、技术创新等多方位、多层次转变。

四是劳动竞赛的方法从劳动密集型的“大生产运动”向科技要效益、管理要效益转变。

五是劳动竞赛的组织领导从工会组织的“独角戏”向党政工团齐抓共管转变。由于劳动竞赛范围的扩大化、形式的多样化和内容的丰富性,在竞赛中需要多方面的组织和管理。

六是单一的劳动关系向多种劳动关系并存转变,劳动者参与劳动竞赛的动机复杂化。

三、劳动竞赛动力机制对策研究

对过去劳动竞赛方式的反思和现状特征的分析研究,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动力机制上,给我们以深深的启示。

(一)加大职工思想教育力度,进一步强化思想动力机制。劳动竞赛的工作重点主要在于促使职工群众思想觉悟的提高和劳动态度的改变。在劳动竞赛中,通过职工身边的劳动模范来进一步激发职工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加大制度建设力度,进一步强化制度动力机制。要建立和完善劳动竞赛制度,通过制度来规范劳动竞赛活动,着力推进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三)立足提高职工素质,进一步强化价值动力机制。劳动竞赛活动形式上,要与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与构建“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与职工的职业生涯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引入个人英雄主义理念,进一步强化竞争动力机制。要正确处理好集体英雄主义和个人英雄主义的辩证关系,大力倡导正确的个人英雄主义风尚,在劳动竞赛中鼓励职工“抢风头”,反对“风凉话”。同时引导职工向身边的英雄学习,充分发挥“鲇鱼效应”。

(五)加大物质奖励权数,进一步强化激励动力机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我们要树立正确的利益导向,反对浑身恶臭的“金钱主义”,通过劳动竞赛的舞台,满足职工多样化的需求,特别是知识的“充电”和“钱袋”的充实。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爱与信念

 

第四章  一生所爱付平生

 

2005年9月22日19时15分,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播出了一条事关中国电力工业发展的重要新闻——华能玉环电厂的火力发电新技术。中央电视台把一个特写镜头推到观众的眼前:一个穿着黑色短袖T恤衫的中年男子,双眼炯炯有神,精神饱满,在标有“中国中央电视台”字样的话筒前,津津有味地讲述着浙江火电攻克华能玉环电厂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P92钢焊接技术的美丽故事。他的身边滚动着两行竖排的字幕:华能玉环电厂焊接技术顾问、浙江火电建设公司职工包镇回。原本默默无闻、辛勤劳作的普通工程师包镇回,一夜之间,在全国焊接界声名鹊起,成为业内家喻户晓的人物。

 

18岁离开家乡

 

1965年,包镇回18岁,青涩年华,他一步三回头,依依不舍地走出余姚黎州中学,满怀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背起行囊,离开生他养他的家乡余姚,来到位于杭州太平门外的浙江省电力安装公司报到。

包镇回刚到浙江省电力安装公司时,该公司下属单位有送电队、变电队和机电安装队,共1000多人,以送电为主,变电为辅。当时的机电安装队只是一个能安装1500千瓦火力发电机组的小队伍。整个浙江省电力安装公司有焊工30多人,送电队10多人都是气焊焊接水泥电杆的接头,变电队有七八人(非专职),有焊接接地的电焊工和焊铝排的气焊工。当时的焊接设备都是清一色的交流焊机和浮筒式乙炔发生器,操作不安全,易发生爆炸,而且使用起来不方便。据包镇回回忆,当时大家习惯称机电安装队为火电队,职工只有185人,老的老,小的小。其中焊接班10多人,有一半是1958年参加工作,1962年国家困难时期下放回家,1964年又回到单位的合同制工人。这批焊工没有真正参加过工程建设,实际操作技能较差,而且没有进行过专业技术的培训。1965年,浙江省电力安装公司从浙江余姚、镇海城关招了16人,其中有6人定岗为电焊工、4人为气焊工,焊接队伍扩大了一倍,新老焊工基本对半。考虑到原来焊工的素质,火电队领导决定新进的焊工都暂不跟师傅。

包镇回被分配到机电安装队焊接班,机电安装队只有焊工两个班,共20余人,全部只能焊接普通碳素结构钢。电焊班10多人,焊机均为交流电焊机,气焊班近10人,清一色氧-乙炔火焰焊接,当时安装的发电锅炉都是蒸发量小于65吨/小时的小锅炉。

包镇回说:“据老一辈的电力安装公司员工回忆,1958年浙江省电力安装公司有焊工100余名,大部分参加了淮南培训班的短期培训。送电、变电都是清一色气焊工,有一部分电焊工都在机电安装公司,即火电公司的前身。1962年国家困难,这100余名焊工基本下放回家。1964年因电力建设需要,又有部分象山、舟山的焊工被征回浙江省电力安装公司参加浙江省的电力建设。”

1968年初,包镇回被派往浙江电力中心试验所学习工业X光机操作技术。包镇回跟随师傅俞程法学习。俞程法是一个工作十分严谨的老师傅,曾经跟苏联专家学习过,是浙江省无损检测界的元老。包镇回成为其单位第一个操作工业X光机的人员。

梅溪,浙江安吉的一个小山村。苍山西麓,西苕溪畔。20世纪70年代,梅溪电厂在这里安家落户。

1970年8月24日,397名安装人员到达工地。10月,开展锅炉地面组装。据包镇回回忆,梅溪电厂的锅炉是当时浙江最大的发电锅炉,说是战备需要,属于中温中压发电厂。主蒸汽材料为12Cr1MoV,规格为直径219毫米×20毫米,焊前预热250~300℃,钢管是苏联进口的,没有氩弧焊工艺,电焊条是上海电力牌。包镇回回忆说:“这个钢管焊接后由于焊接应力较大,焊后需加热到730℃恒温、1.5小时的焊后热处理,公司没有热处理机,我们就利用600安大功率交流电焊机作为热处理电源,加热片是用铝排根据钢管外径尺寸自己动手加工的,在后续的工程中这套原始的热处理机发挥了较大作用。”

钢管焊接后需要X光拍片,当时浙江省电力安装公司有一台1958年从电力部物资司调拨的匈牙利产的型号为1505的利普特X光机,一直停用而且没有人会使用。过去施工班组的分工没有现在细,谁会干、能操作、肯动脑筋,这个活就你干了。包镇回刚在浙江电力中心试验所学习完工业X光机操作技术,这个技术活自然落到他身上。从此,包镇回白天烧电焊,晚上拍片子,第二天看底片。因为焊工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和考试,另外焊条的质量也很差,不合格的片子很多,气孔、夹渣很多,不少焊口经常返修。当时没有磨光机,小口径管靠半圆锉、锋钢扁铲,去除焊缝缺陷;大口径低合金钢管焊工用榔头、锋钢扁铲把整条焊缝的缺陷都除掉,施工现场有时看上去好像是在开矿山。这批焊工焊接的时间少,打磨的时间多,练就了钳工的基本功。

梅溪电厂两台2.5万千瓦机组,后分别改为3.5万千瓦机组和4万千瓦机组。锅炉是次高压的,有了合金钢,不但焊接难度大了,而且还要进行热处理。当时没有远红外加热器,更没有中频加热。包镇回回忆说:“我和瞿关鸿两人算是热处理的‘元老’了,利用两台BX-400的交流电焊机串联,用手工摇动电焊机铁芯的位置来增加和减少电流。当时没有加热器,就自己动手制作,按照管径的大小利用铝排弯制而成。中口径不能用铝排做,因为管子的直径小,铝排是用螺丝连接的,高温时容易发生变形,造成短路、烧毁。这时老瞿想了一个办法:用保温的耐火铬料,按管子的外径定做了耐火砖做的加热器,里面穿了几根3000瓦的电炉丝,用起来还是十分方便的,但工作效率低。”

就这样,包镇回走上了焊接检验、焊接技术、焊后热处理的焊匠之路,而且一直干到退休。

 

乐于担当领头羊

 

玉环岛,浙江省第二大岛,西临乐清湾,北接楚门半岛,1977年完成填海堵坝后,自此与中国大陆相连。玉环岛古称木榴山,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定居。相传,宋高宗南渡时,遗玉环于此,故名“玉环岛”。岛上富山海之利,常年绿树葱葱,四季鱼市不绝。

2004年,华能玉环电厂就在这片美丽富饶的玉环半岛上开工建设。

华能玉环电厂工程是当时国内单机容量最大、运行参数最高的百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也是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简称“863计划”)中引进超超临界机组制造技术的依托工程。超超临界的火电技术主要运用高温高压高参数来实现机组的高效率。由于机组容量的增大,该工程主蒸汽管道设计温度高达605℃,蒸汽压力为26.25兆帕,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为每小时2953吨。为此,华能玉环电厂率先采用P92、P122、HR3C、Super304H等新材料,实现了我国火电建设史上的诸多第一,而P92钢焊接难度是世界上最大的。

“这些材料我们从未接触过,中国华能集团组织西安热工研究院、浙江火电、天津电建,针对超超临界机组所使用的新型耐热钢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攻关。”包镇回回忆说。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为如期攻克P92钢焊接技术,2005年1月16日,中国华能集团委托西安热工研究院牵头,在西安召开中国首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华能玉环电厂主蒸汽管道A335P92钢现场焊接攻关会议。会议明确由承担1号机组施工的浙江火电负责完成技术攻关。为此,2005年2月,浙江火电成立了玉环电厂项目P92金属材料焊接工作领导机构及项目科研攻关小组。项目科研攻关小组核心成员由包镇回、张学锋、杨丹霞、徐百成、严永禾、翁建周、俞玮、庞云泉、金伊凡9位工程技术人员组成,包镇回担任项目科研攻关小组领头羊。

由于P92钢合金含量和持久强度较高,在焊接上有较大的技术难度,如果焊接质量得不到保证,将对今后电厂的安全运行带来威胁。浙江火电为此集中各类资源优势,开展对P92金属材料焊接工艺的研究和探索。

在焊接工艺评定上,项目科研攻关小组成员广泛收集国内外资料,并会集国内焊接及金属材料专家进行研讨交流,在此基础上取得第一手资料,精心策划P92钢焊接方案,取得P92钢现场焊接工艺评定的资质。同时,对以往完成的工艺评定进行整理和分析,编制能覆盖玉环电厂焊接材料、规格的工艺评定目录,掌握玉环电厂工程必须进行的工艺评定项目、各类管材,进行相应的工艺评定。根据华能集团的要求,项目科研攻关小组完成了P92钢焊接材料所用焊材熔敷金属的堆焊试验工作。同时,项目科研攻关小组在不同温度下,对P92钢焊材冲击韧性试验制订了详细的试验方案,对参加人员均进行技术方案的宣贯和规范的技术交底工作,过程中严格监督和控制焊接工艺。

2005年6月5日,P92钢焊接工艺评定在中国华能集团玉环电厂现场正式施焊。原电力部基建司教授级焊接专家张佩良,上海电力监理公司总监、教授级焊接专家吴宣武等亲临焊接现场指导,对国内首次进行的P92钢焊接工艺评定工作给予极大的关注和技术支持。试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过程中,其他各项试验全部合格,但由于焊缝冲击功偏低的原因,致使试验没有获得一次成功。为此,浙江火电与浙江大学、西安热工院有关专家及技术人员对焊缝冲击功偏低的原因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共同做了详细试验,加强了对热处理温度的准确控制及温度校核,并通过有效的途径,对热处理设备固有的系统误差进行补偿,以保证热处理温度的准确性,从而找到了工艺评定失败的原因。2005年6月27日,按改进方案再次进行P92钢焊接工艺评定试验。7月11日,所有的力学性能及理化试验工作全部完成。7月26日,P92钢焊接工艺评定在西安顺利通过各项评审。包镇回和他的团队终于成功破解了这一世界性难题,在国内率先取得了P92钢焊接的第一手数据和宝贵经验,填补了国内空白,并为国内后续同类工程项目建设起到了示范和借鉴作用。

华能玉环电厂是我国首座国产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火力发电厂,是我国电力工业发展历史上的里程碑。作为国家“863计划”的依托工程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的获得者,华能玉环电厂的成功建设实现了我国电力工业在规划设计、装备制造、建设安装、调试运行方面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电力工业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华能玉环电厂一期工程于2004年6月28日开工,1号机组于2006年11月28日投产,中国第一台单机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诞生。2007年11月,四台机组全部建成投产,创造了12个月内建成投产四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的中国企业世界新纪录,实现了“技术水平最高、经济效益最好、单位千瓦用人最少、国内最好、国际优秀”的建设目标,为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电力保障。2019年,作为“中国美丽电厂”的华能玉环电厂成为华能集团工业互联网火电板块试点企业。

2019年11月16日,北京。在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主办的工程建设行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宣传展示总结大会上,华能玉环电厂荣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百项经典工程”荣誉称号。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在这里讲述了学习的三层境界:第一层境界是“知之”,相当于“要我学”,是学习的较低境界;第二层境界是“好之”,相当于“我要学”,是学习的较高境界;第三层境界是“乐之”,相当于“我爱学”,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包镇回与团队人员一起攻克P92钢焊接技术难关,书写了中国焊匠的光辉篇章,为华能玉环电厂建设“中国美丽电厂”打造了强健的“骨骼”。如果一个员工,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没有强烈的爱岗敬业精神,没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能取得这样的职业资质和荣誉吗?包镇回之所以能在公司焊接专业的发展历程中,积极发挥“种子”作用,成为焊接技术攻关的领头羊,这与他对焊接专业感兴趣,以学习为乐事是分不开的;与他勤于学习、乐于思考是分不开的;与他在快乐中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是分不开的。

 

履痕处处见精神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焊匠包镇回专注焊接,精益求精,不断探索,无问西东。自1965年,包镇回初中毕业后,便在平凡的焊接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学习着、工作着、拼搏着,身后留下一个个坚实的脚印,仿佛是一首首嘹亮的赞歌。

1972年10月至1973年11月,包镇回被派往华东电力中试所学习一年。据包镇回回忆,一起去学习的还有另外两个人,一个是学习超声波检测技术的钟荣堂,另一个是学习X射线探伤技术的范伟平。包镇回跟着导师励德成学习焊接金相检验技术。励德成1960年毕业于天津大学焊接专业,是电力行业少有的几个科班毕业生,具备十分丰富的金属、焊接理论和实践知识。包镇回深有感触地回忆道:“励德成是我的启蒙老师,他把我领上了焊接之路,并带我走了一段很长的路。”就这样,包镇回等3人成为其公司第一批无损检测人员,这为首次完成中温电厂的安装储备了技术人员。而且,他们在今后高温高压火力发电厂的建设中发挥了“种子”作用。

1987年到1988年,包镇回被浙江火电推荐到浙江水电技工学校,担任焊接专业的授课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他十分重视自学,对每一节课都进行认真的备课,受到了学校教务处和学生们的一致好评。同时,这段时间的授课也是他自己专业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的过程。

从1990年开始,浙江火电为秦山核电站一、二、三期常规岛建设输送了大批焊工,同时完成了近百项焊接工艺评定。包镇回在这个过程中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1996年,包镇回从基层调到浙江火电总部,担任工程部副主任。1997年底,因工作需要,包镇回又回到他熟悉的杭州半山郭家塘,担任焊接与检测技术工程公司副经理,分管焊工培训考试、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包镇回坚持培训要为现场服务、为工程服务的理念,深入工程施工现场,为工程建设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和技术难题。在台州电厂7号机F12主蒸汽管道的焊接工艺评定中,他与教练、焊工在炎热的施工现场,仔细分析研究,查阅大量技术资料,终于攻克难题,获得成功。

2005年,浙江省送变电工程公司制造舟山跨海370米世界第一输电高塔,包镇回应邀进行技术指导,并培训了大批技术人员,创造了多项世界第一,获得了多项专利。

2005年以来,包镇回先后参加了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质监中心站和电力基本建设质量监督总站的质量监督活动,在对上百个电站建设施工现场的监检过程中学习各施工单位的管理和先进焊接热处理工艺,留下了自己在电力建设焊接领域的足迹。包镇回同时担任全国电力行业焊接热处理培训班的主讲老师,为全国电力、石化、机电安装等企业培训、考核焊接热处理技术人员。其中,中、高级热处理学员超过6000人次,包镇回得到了学员的一致好评。包镇回根据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编写了《超(超)临界机组新钢种焊接及热处理》《T/P92钢焊接热处理工艺手册》等教材,是目前全国电力行业焊接热处理系列培训教材中最常用的教科书之一。

2006年,浙江火电根据核电建设要求,开展模拟1000兆瓦核电站一回路冷却剂主管道现场安装焊接活动。模拟试件为两节大厚壁不锈钢的直管段水平固定组装焊接(GTAW+SMAW)工艺(直径685毫米×70毫米,采用离心铸造方式制造,AFNOR牌号为Z3CN20-09M)。该项活动要求制作单位在质保体系、制作过程和产品最终的机械物理性能方面要完全符合核电厂Ⅰ级主管道的制作技术要求。通过包镇回等工程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核电主管道模拟件制作项目成功通过了国家核安全局的复审和实地监督检查,浙江火电最终取得了核承压设备安装单位资格许可证。

2008年,包镇回退休。但他退而不休,应浙江盛达铁塔厂邀请担任焊接质量总监,为电力工程建设奉献余热。盛达铁塔厂承担“一带一路”倡议中通往欧洲的世界首条横担由铸钢件组成的铁塔制造项目。该工程项目虽然只有100多基铁塔,但是铁塔厚度达60毫米的钢管(S355J2H)铸钢件(G24Mn6+QT2)焊接、热处理要求高,必须一次成优,交付使用。欧盟的示范工程只能做好,没有退路。包镇回全身心投入,精心指导铁塔的焊接及热处理工作。

2013年,中国首条同塔双回路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皖电东送”工程正式投入运行。其间,包镇回参与了“皖电东送”工程钢管塔焊接技术研究,在焊接工艺上大胆创新,全力推进工程建设,并获得了全国唯一的“国家钢结构”特等奖,即由中国工程焊接协会颁发的“全国优秀焊接工程”特等奖。

2018年,包镇回应浙江盛达铁塔厂邀请,指导舟山西堠门输电铁塔制造中的焊接与热处理技术工作。舟山西堠门输电铁塔是浙江电网舟山第二通道,当时世界最高输电铁塔。在铁塔制造过程中,完成了16个直径大于2米的特大钢球的焊接和热处理。自制钢球由近200个大小不同的焊接件组成,每个钢球的焊丝消耗量多达800千克,每千克焊丝起到了很高的连接强度作用,同时也对钢球产生了较大的收缩变形和应力。焊接时需及时解决焊接变形和由焊接变形造成的巨大焊接应力。2019年铁塔建成,创造了六项世界纪录,即铁塔高度(380米)、铁塔钢管内骨架高度(154.9米)、铁塔钢管内混凝土灌筑高度(262.3米)、铁塔根开(69.024米)、铁塔间跨度(跨越段档距2656米)、两个跨海铁塔总重(15000吨)均为输电塔世界之最。东海浩瀚无边,群岛星罗棋布。仰望擎立在舟山跨海大桥两侧的铁塔,一种事业的成就感在包镇回的心底油然而生。

输电铁塔的高度在不断刷新。2020年9月25日上午,助力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电力枢纽工程——由中国能建江苏院设计的凤城—梅里500千伏线路长江大跨越工程正式开工。该工程起自泰州凤城500千伏变电站,止于无锡梅里500千伏变电站,新建及改造500千伏线路178.1千米,跨越长江段档距2550米。跨长江输电铁塔采用Q420B低合金钢,钢管直径达2100毫米,高度385米。项目建成后,将实现输电领域中杆塔高度(385米)、杆塔根开(75米)、电梯提升高度(375米)、抱杆提升高度(420米)、单腿地脚螺栓群重量(9.2吨)五项世界第一,并将有力提高江苏电网过江断面潮流输送能力,促进苏北地区的新能源消纳,有效缓解苏锡南部受电通道的潮流压力。2020年12月18日,跨长江输电铁塔开始制造,铁塔地基也同时开始施工。包镇回又一次全身心投入到这个世界第一的工程建设中。

在我国的大西北酒泉,为了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外输和调峰的需要,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在荒凉的戈壁滩上建设两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工程项目部缺少焊接、热处理技术人员,包镇回就前去支援做技术义工,10多次解决了F92堵阀焊接、热处理等诸多技术难题,得到了在建施工单位领导和技术人员的一致好评。在我国云南、四川交界的金沙江上有一个白鹤滩水电站,装有16台100万千瓦的水力发电机组,建成后是我国仅次于三峡水电站的第二大水电站。水电站的钢管直径9~11米,管壁厚度达50~60毫米。这些H80高强钢的焊前预热、焊接,还有受高水头水冲击的铸造环厚度更厚,达260~320毫米。这些超大厚度工件的焊接、热处理难度可想而知,包镇回又当上了技术义工,解决了许多难题,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扬与好评。

创新一直在路上。只要能想到,灵感就会跳动在包镇回的手中,变为眼见为实的宝贝。2021年1月,包镇回取得了两项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即“一种P91、P92钢管焊接用电流控制装置”和“简易手工焊接变位器”。

其实包镇回不缺钱,他说钱够花了就行。而追求焊接、热处理的完美是他毕生奋斗的目标。他说:“我最大的欣慰就是培养了一大批焊接、热处理的有用人才,他们为我国电力建设及发电厂安全运行正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个时代的烙印,一个久远的故事,一份珍贵的记忆。已经70多岁的包镇回说,当年那些往事,虽然经过了长时间的消磨,冲淡了不少,但是这些难忘的经历,仍然清晰地印在他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辛酸苦辣,智者自知。包镇回从一个学历不高的普通焊工,怀着自己的梦想,一生所爱付平生,并为之不懈追求,不断拼搏。经过多年努力,一路走来,包镇回成长为一名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而且还走上企业管理岗位,在漫长的焊匠生涯中,不忘初心,跋山涉水,砥砺前行,学习创新,诠释自己的人生价值,在焊匠路上彰显风采。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延伸阅读

 

焊匠包镇回档案

 

包镇回,男,汉族,1948年10月出生,浙江余姚人,中共党员。包镇回毕业于浙江工业学院技术师范系焊接专业。1982年上海交通大学焊接专业进修,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1965年参加工作后,一直从事电站焊接专业工作达四十余年,历任浙江火电焊接技术员、焊接队副队长、教培科副科长、工程部副主任、焊接与检测技术工程公司副经理等职务,是浙江火电的首席焊接专家。曾先后担任中国工程焊接协会理事、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焊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浙江焊接分会理事、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焊接专家委员会主任(任期2002—2010年)、浙江省焊工考试监管委员会委员、电力行业高级焊接质检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退休后,应邀聘任盛达铁塔厂焊接质量总监、华能国际质监中心站质量监督专家、全国电力建设质量监督总站高级专家、全国电力焊接热处理专委会专职教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焊接热处理鉴定中心专家等职务。

四十余年来,包镇回刻苦钻研火电、核电建设领域新、高、难焊接技术,与浙江火电焊接工作者一起攻克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关,七次荣获中国工程建设优秀焊接工程奖(秦山Ⅰ期、北仑Ⅱ期、台州Ⅳ期、南海A厂、温州燃机、玉环电厂Ⅰ期、安徽洛河电厂等工程)。

核电站的安装焊接工作是工程建设行业中级别最高、难度最大、质量要求最高的设备安装项目。包镇回历任秦山Ⅰ、Ⅱ、Ⅲ期常规岛安装焊接工艺评定的主持人,完成了一百多项非核级、核Ⅱ级焊接工艺评定,评定结果正确。

包镇回长期深入施工第一线,积累了丰富的实际处理焊接质量的经验,共有五个项目荣获全国质量协会、中华全国总工会、团中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颁发的QC活动奖,其中2006年就有两个。

包镇回在相关刊物上发表了论文三十余篇,包括三篇全国A类杂志、第一作者的论文。以他为第一发明人申报的焊接专利有31个,包括镜面焊技术、手工钨极氩弧焊半自动送丝机等技术发明,填补了国内空白。2008年,包镇回获国家级工法两项。中国首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华能浙江玉环电厂的P92、P122、HR3C、HP304HFG等新钢种的焊接性能研究和评定,以及在现场的成功应用填补了我国电站建设焊接历史上的空白。

包镇回担任全国电力行业焊接热处理专业考委会专家,给全国电力、石油、工业安装、水电、机械制造行业焊接、热处理人员进行培训授课,给焊接技师、高级技师取证培训授课和考评。

包镇回多次获得浙江火电,浙江省电力科技一、二等奖励,曾荣获“华东电力优秀教师”称号。2006年,“超超临界机组新材料P92/P122钢主蒸汽管道焊接工艺研究及应用”获中国电力科技二等奖。同年,包镇回作为项目第一负责人的“国内首台1000MW级超超临界机组P92新钢种焊接工艺攻关及研究”荣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五章  怀揣信念做工作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金伊凡18岁那年,怀揣信念参加工作,成为了一名焊工,开启了他在焊接天地坚守和奉献的职业生涯。从学徒工到合格焊工,从普通焊工到焊接教练,他事事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一步步走来,丝毫不敢怠慢,历经多少崎岖,付出多少努力,他人难以想象。他跟着电建大军,在浙江这片沸腾的大地上,先后参加了梅溪电厂、半山电厂、镇海电厂、温州电厂、台州电厂、北仑电厂、长兴电厂、嘉兴电厂、宁海电厂、乌沙山电厂、兰溪电厂、玉环电厂等10多个重点工程建设。在43年的焊接生涯中,他潜心好学,善于摸索,不断进取,刻苦钻研焊接理论知识和焊接操作技能,不断更新知识充实自己,解决焊接疑难问题,推广应用焊接新工艺,在技能培训指导、焊接工艺评定和焊接难题攻关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公司焊接领域的模范带头人。

 

一生只做一件事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金伊凡一辈子与焊接打交道,执着专注,一生只做一件事,在平凡的岗位上锲而不舍,锻炼自己的焊接才干,施展自己的青春抱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就是金伊凡做工作的信念。

在学徒期间,他处处严以律己,事事刻苦钻研,很快就成长为一名独当一面的合格焊工,并先后担任浙江火电锅炉队焊接小口径班副班长、班长等职务。金伊凡心里明白,“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可及”。他作为焊工中的佼佼者,1980年5月,被其公司选派到武汉水利电力学院参加电力工业部火电焊接技术短训班学习。同年7月,他投身于推广使用氩弧焊焊接新工艺的培训行列。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他们克服了师资力量不足、实际经验缺少等种种困难,经过几十次的反复试验,通过考核,最终使氩弧焊焊接这一项新工艺在浙江火电得到全面推广和应用。作为推广氩弧焊焊接新工艺的模范带头人,金伊凡获得了浙江省电力系统科技革新四等奖。

金伊凡积极参与浙江火电焊接工程技术及规范化管理工作,协助焊接工程管理技术工作,协助解决焊接工艺评定、焊工培训、焊接工程管理软件等多方面的技术及管理问题。

执着专注是优秀焊匠的必备品质。在日常工作中,金伊凡积极组织开展焊接新钢种、新工艺、新技术的QC攻关活动,不断创新焊接技术,攻克焊接难题。作为焊接培训主教练,他在焊工培训、焊接工艺评定、技能鉴定、焊接新工艺开发推广和试件加工技术管理中,大胆创新,敢于担当。一勤天下无难事,他经常在工地开展焊接技术指导活动,解决焊接疑难问题。台州发电厂7号、8号机组主蒸汽管道F12钢焊接项目中,从工艺评定到现场施焊指导,他都动足了脑筋。秦山核电三期工程是我国首座商用重水堆核电站,是中国和加拿大两国合作的大项目。在核电站常规岛安装施工中,针对铜钎焊焊接工艺评定课题,金伊凡更是用尽心血。工程设计要求紫铜与黄铜异种铜套接钎焊,但由于异种铜加热时热膨胀系数不同,钎料不能均匀地钎到套接管上,给钎焊工艺评定增加了难度。钎焊,是指低于焊件熔点的钎料和焊件同时加热,到钎料熔化温度后,利用液态钎料填充固态工件的缝隙使金属连接的焊接方法。钎焊时,首先要去除母材接触面上的氧化膜和油污,以利于毛细管在钎料熔化后发挥作用,增加钎料的润湿性和毛细流动性。他根据钎焊特性,认真分析,虚心向有关专家请教,经过十几次反复试验,及时解决工艺上和实际操作上的技术问题,最终获得了成功,得到了核电焊接专家的好评,同时填补了其公司多项焊接历史上的空白。

金伊凡积极推广二氧化碳焊接工艺方法和埋弧自动焊焊接工艺方法,这些方法在宁波华业钢结构厂锅炉钢结构制造及大板梁制作中得到了充分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效降低了劳动强度,为华业钢构走向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经济要发展,电力要先行。随着电源建设的突飞猛进,新材料应用给焊接技术提出了全新的课题。金伊凡勇于面对新材料的挑战。他积极参加了焊接新材料的工艺评定工作,如T91、P91、T92、P92、T23、P22、TP304H、X65等钢种,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焊接技术资料,得到了同行和专家的认可。他深入施工现场,积极开展实际操作技术指导工作,使P91新型马氏体耐热钢焊接的一次合格率达到100%。

草荒城角开新径,雨入河洪失旧滩。金伊凡在工作中潜心钻研,善于创新,在焊接天地中不断开辟出新的路径。

 

攻坚克难不停步

 

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内涵,工匠在事情已经做得很出色时,仍坚持“鸡蛋里面挑骨头”,追求工作上的完美。作为一种精神,精益求精是优秀工匠们共同具有的思想特质和职业操守。

金伊凡热爱焊接工作,把提高焊接质量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他走上焊接岗位以后,先后服务于10多个重点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累计焊接焊口近3万只,焊口一次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金伊凡在浙江台州发电厂一期、二期和半山发电厂三期工程的高温再热器(HT7及X12CrMo91,φ42×4.5毫米)及高温过热器(π11,φ38×6毫米)的焊接中,克服技术难度大、质量要求高、焊接位置差等困难,屡破焊接技术难关,成功地进行了高合金钢的焊接。在镇海发电厂二期四号机组的汽机导气管焊口裂缝的处理中,金伊凡再闯焊口多次修复难关,积累了宝贵的焊接经验。在秦山核电站一期工程常规岛主蒸汽高压给水超大超厚管件的返修中,金伊凡发现焊接缺陷原因是未焊透,部位在焊缝近根部,管件厚度为60毫米,这给返修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通过反复摸索和试验,他冲破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最后采用管子内壁打磨、氩弧焊补焊的返修工艺,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获得业主和核电专家的一致好评。

2003年5月,“西气东输”杭州至湖州段天然气管道工程全线开工建设。新工人由于经验不足造成焊接质量不理想。为此,金伊凡带领教练深入施工现场,服务一线,指导实际操作。在这段时间里,他们没有节假日,也不能与家人团聚。他们顶着烈日,冒着高温,与施工人员一起露天作业,共同分析研究。最终,天然气管道焊接的一次合格率达到98%以上,焊接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大容量的高温高压机组,要求使用耐高温、强度更高的钢材,要对多种铁素体热强钢和超细晶不锈钢等,及其异种新钢种进行焊接,如T92/P92、T91/P91、T92/T91、T92/T122、T/P122、Super304H、T23、HR3C、Z3CN20-09MT、T23/Super304H、T92/TP316H、WB36/TP316H、T23/TP347H等。隔行如隔山,这些代号对外行人来说,可谓云里雾里,可在金伊凡的眼里却一清二楚。想当年,为研究和掌握这些材料的焊接工艺,他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特别是在攻克P92钢焊接技术的过程中更是困难重重。2005年,全国首台百万等级超超临界火力发电机组——华能玉环电厂,采用P92钢作为主蒸汽管道用钢,这也是国内首次在火力发电机组的主蒸汽管道上应用P92钢,其管道焊接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机组能否安全运行。P92钢的焊接工艺已经成为国内超超临界发电机组安装中的重大技术难题。

遇事无难易,而勇于敢为。为了确保P92钢焊接工艺达到国家标准,作为攻关小组主力队员,金伊凡与攻关小组其他工程技术人员一起,收集和翻阅大量相关科技资料,认真开展焊接技术攻关活动。为更贴近P92钢焊接工艺的施工大环境,P92钢的焊接工艺评定放在项目现场进行。从焊前准备到对口间隙、内充氩保护、焊接要领、采用小电流、快速焊、多层多道焊、有效控制焊接线能量、严格控制层间温度≤250℃、层间清理和打磨、焊接变形控制等一个个环节,他都严格把关,经过多次的反复试验和分析,破解一道道工艺、焊接实际操作和热处理工艺的技术难题,最后成功完成了焊接性能评定试验,为P92钢的焊接工艺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2005年7月26日,P92钢焊接工艺评定通过评审。

2005年12月28日,华能玉环电厂一号机组主蒸汽管道P92钢焊接取证考试如期进行。

2006年1月12日,对华能玉环电厂来说是一个非凡的日子。当天,华能玉环电厂一号机组主蒸汽管道首只P92钢焊口开始焊接,焊接位置为2G(垂直固定),管道规格为口径349毫米×壁厚72毫米。4位焊工组成一个组,两班倒连续施焊。技术员姜煌、王顺莹做记录,包镇回、金伊凡全程现场指导。这不仅标志着我国第一只P92钢焊口开始焊接,也标志着我国P92钢焊口焊接由工艺评定开始转入现场施工阶段。

2006年9月10日,华能玉环电厂一号机组主蒸汽管道P92钢焊口全部焊接完成。9月18日,冲管顺利结束。10月13日,华能玉环电厂一号机组并网发电成功。

华能玉环电厂一号机组组合安装受监焊口共计154742只,其中锅炉系统76412只,汽机含四大管道约3970只,凝汽器钛管板密封焊接焊口74360只。施工高峰期曾投入高压焊工70人、普通焊工200人,同时使用焊机300台、热处理机8台。

金伊凡常常说:“只要用心去钻研,就会将自己的工作做到极致。”在核电AP1000主管道模拟活动中,他全身心投入工作,走路时在思考,吃饭时在思考,连睡梦中都是核电AP1000主管道模拟情景。窄间隙自动焊接技术项目是核电AP1000主管道焊接的关键技术。窄间隙自动焊接工艺复杂,控制参数严密,钝边厚度、对口间隙、焊接要领、焊接线能量控制等,环节多,精度高。为了攻克焊接上的新课题,金伊凡从零开始,认真收集有关新工艺的资料,摸索窄间隙自动焊接工艺,细心对待每一个环节,认真做好层间清理和打磨,不断改进焊接技术参数,控制焊接变形。他带领攻关组其他6名焊工, 不断动手练习,模拟焊接了一个又一个的窄间隙自动焊焊口;多次改进工艺参数,不仅掌握了窄间隙自动TIG焊机焊接方法的规律,有效控制了焊接收缩变形,最终克服了不锈钢材质为TP316LN、直径688.85×65毫米窄间隙自动TIG焊打底焊的技术难题,掌握了窄间隙自动焊工艺,而且确保了焊接工艺评定和模拟件制作合格,填补了浙江火电在窄间隙自动焊接技术上的空白。

 

带好徒弟是我的责任

 

1987年3月,金伊凡走进杭州郭家塘。这里是浙江火电培训中心所在地,是培养焊工的“黄埔军校”。金伊凡在这里担任焊接教练。在事业与职业的选择中,他瞄准了两者的交叉点,下决心在公司培训中心当一名焊接技能教练。在郭家塘,他踏踏实实做人,兢兢业业为师。

在培训工作中,金伊凡始终坚持“面向实际,讲究实效”的原则,积极推广新工艺、新方法。在秦山核电站一期、三期工程施工中,他针对工程特点和要求,在培训上手把手地教学员技法,把焊接操作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每一位学员。30多位焊工顺利通过焊接强化培训和考核,学员们不但较好地掌握了氩弧焊摇摆滚动法焊接技术,提高了氩弧焊打底层焊缝透度的质量,而且外观盖面焊缝成形较为美观,满足了秦山核电站项目工程施工的需要。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焊接技能教练,金伊凡认真抓好焊工培训,传道、授业、解惑,做好“传、帮、带”。他根据教学培训大纲,结合工程现场施工及社会的需要,总结教学培训经验,精心编制教学方案,理顺教学思路,创新焊接培训教学方法,通过公开课、模块式电化教育等方法,加强焊接理论教学。在实际技能培训中,他常常一边自己做技能操作示范,一边手把手地教学员引弧、点焊、运条和收弧等技法要领。在教学中,他指导热心、细心,讲解通俗易懂,想办法提高学员学习技能的兴趣,提高学员的焊口合格率,提高焊接培训质量。在金伊凡的精心指导下,浙江火电楼武军、王葵,水电十二局钱放华等学员在省部级及全国焊工技能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一批又一批焊接技能人才走出郭家塘,走向社会。有人问金伊凡教徒弟这么操心烦不烦,他笑笑轻松地说:“这有什么好烦的,带好徒弟是我的责任。徒弟以后有出息,我脸上也有光。”

1994年10月,金伊凡赴沈阳东北电力试验研究院参加电力部焊工培训实践指导教师取证考核班学习,取得了焊工培训实践指导教师资格。1995年,他以过硬的本领被评为焊接技师。1996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授予金伊凡“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同年11月28日,浙江火电经理钟耀坤、党委书记黄桂林和浙江省劳动厅培训处处长孔祥文在杭州笕桥机场迎接金伊凡从北京载誉归来。这一年,正好是金伊凡参加工作的第20个年头,正是焊匠职业生涯中的“青年时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金伊凡的成长成才事迹,激励着公司员工立足岗位、努力工作,更激励着焊工努力学习焊接技能,在焊匠的道路上攀登新的高峰。

2003年12月,金伊凡参加了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举办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培训,取得了高级考评员资格。2004年5月,他参加了浙江省电力公司举办的浙江省电力建设工程汽机锅炉质检员培训班学习,取得了汽机、锅炉质检员资格。2004年11月,他参加了浙江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举办的浙江省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师学习,取得了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师资格。2005年10月,他参加了浙江省电力公司举办的第一期内训师培训班学习,取得了浙江省电力公司内训师资格。

2002年7月,公司进军天然气管道安装领域。新的考验又摆在金伊凡的面前:从原来的常规焊接方法,转变为立向下焊方法。为了解决这个新课题,他积极组织教练研究探讨立向下焊新工艺,自己一边动手练习,一边查阅资料。经过一段时间的钻研,他终于掌握了立向下焊焊接方法的规律。他培训了60名立向下焊焊工,在技术上对每一位焊工言传身教,从不保守。金伊凡说:“知识和技术是学无止境的,一个人只有不断努力,不断接受新事物,才会有创新,才会有新突破。”

神华浙江国华宁海发电厂二期100万千瓦机组工程建设中,焊口的局部位置肉眼无法观察到,采用以往常用的焊接方法在该位置无法施焊,这给焊接施工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困难。唯一的方法只能采用镜面焊法,但是实施这一工艺,改变了焊工的视觉,影响工程进度,焊接质量也难以保证。为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金伊凡一边练习摸索,一边总结方法,再用自己总结出来的经验,指导学员进行培训练习,终于在实际操作中探索出一套成熟的镜面焊焊接技术工艺,参加现场培训的31名焊工都取得了镜面焊焊接资格。为确保焊接质量,他深入班组第一线,到施工现场对镜面焊焊接的每一个环节,如对口间隙、氩弧焊打底内加丝焊接要领、层间温度控制等,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和指导。在他的指导和带领下,首批焊口合格率为100%。他的脸上露出成功的喜悦。

作为主教练,他负责培训的焊工在参加国家级、省部级的焊工技能比赛中曾多次取得好成绩。2000年,浙江火电选手代表浙江省代表队赴四川成都参加全国第四届焊工技术比赛,获得手工焊弧焊组比赛个人第二名、青工组第二名、团体第三名。在高手林立的比赛中,同行发现浙江省代表队的秘密武器是全氩弧焊小径管焊接,采用了摇摆滚动焊接工艺方法。三位选手在比赛过程中,引来当值裁判的密切关注和观摩。浙江火电选手的试件简直像一件件工艺品,专家和兄弟省代表队选手对摇摆滚动法工艺赞不绝口。他的得意门生陈立虎、王葵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陈立虎还被评为全国劳模,现今已经成长为中央企业杰出工匠。

千锤百炼才能造就英才,珍惜韶华方能不负青春。金伊凡热爱自己的焊接工作,热爱自己的教练岗位,热爱自己的焊匠生涯。2018年11月7日,是金伊凡的60周岁生日。他在工作群里发布了《我的退休感言》:

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我要退休了!

光阴似箭,人生短暂,漫漫六十年,弹指一挥间。回想43年的工作,我见证并亲历了浙江火电的建设与发展,真可谓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首先,感谢领导和同事们以往对我工作的支持、帮助和信任。我从内心里非常感激大家,是大家的关爱使我从不懂走向成熟,并获得了多项荣誉。因为有了大家,我的工作和生活才更加精彩!

说实在的,我将离开多年的工作岗位,心里难免出现惆怅之感,因为毕竟几十年过来了,习惯了。但退休是人生必经的阶段,它预示着人一生中为集体工作和奉献的使命告一段落,如何以正确的心态去对待才是最重要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退休也可喜可贺,可以幸福地享受人生晚年的美好时光。退休不是人生的终点,而是人生的拐点。如果把学习和工作比作人生第一部春秋的话,我的前半生即将结束,那么从现在开始我将勾画我人生的第二部春秋。我的后半生即将开启,我将带着领导和同事们的鼓舞,带着朋友的祝福,带着信念,也带着尊严,不断充实自己,继续发挥余热,去追求新的人生价值,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金伊凡

2018年11月7日

……


作品展示
浏览量:0